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43章 出版社

  “没事,我的钱够用。”杨翊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烟给杨钊让了一根。

  杨钊顺手接过去,随后诧异地看着他,“你学会抽烟了?”

  “偶尔抽抽。”

  杨钊本想教育两句,但是想到杨翊如今已经不是学生,抽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还是少抽点,这玩意伤身体。”

  说了一句,杨钊掏出火柴,把烟给点上,又用剩下的半截火帮杨翊的烟也给点上了,兄弟俩开始吞云吐雾。

  隔着烟雾,杨钊再次跟杨翊说,“钱的事情,不要逞能,如果不够随时跟我说。”

  “真够。”杨翊吐了口烟,问道:“大哥你过来,怎么不提前打个电话?”

  “浪费那钱干什么?”

  杨钊摆摆手,拿烟的手在空中画了个半圆,随后他把地上的蛇皮袋拽到面前,将扎带口的绳子解开。

  “快过年了,知道你回不去,我就从老家给你置办了一些年货。”

  他将蛇皮袋里面的东西一件件拿出来,给杨翊展示。

  “燕京这边冬天长,给你带了条棉裤,还有一双棉鞋,可以在家穿……这条咸鱼是爷爷晒的,咱们家门口那条河里打上来的鱼,盐头足,省着点,能吃不少顿……”

  蛇皮袋里面的东西不少,主要是吃的跟穿的。

  置办这些东西,杨钊他们也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他们老家在江芜,来燕京一趟可不容易,特别是还带着这半蛇皮袋的东西。

  “家里的年货准备好了么?”杨翊问道。

  “一早就准备好了,今年我们单位发了不少东西,也不用另外置办什么。”

  杨翊点点头,又问,“爷爷跟二爷爷他们最近身体如何?”

  “都好,这几天两个老爷子在土窑那边烧瓦片,我看着他们上上下下的筋骨都不错。”

  “烧瓦片?”

  “二爷爷现在不是回家了嘛,咱们家房子有点小了,住不过来,他们就想着在之前的宅基地上盖两间房。”

  “瓦还自己烧?”

  杨钊笑了起来,“不烧还能买嘛,瓦片都好弄,我看他们都快弄差不多了,就是木头不好搞,现在山上看得很严。”

  听杨钊这么说,杨翊脑海中浮现出更多关于老家的记忆。

  他们老家旁边有一座不高的山,以前办过一个土窑,现在废弃了,村里面谁要烧个砖啊瓦啊,都跑到那个窑里面去弄。

  要花钱买的话,一块瓦得几分钱,一般人家可给不起。

  这还是他们那里有地理优势,能自己烧瓦,换成其他农村,就只能用茅草了,而且茅草也是要花钱的。

  至于木头,如果不想花钱买,要么是家里以前栽了有树,要么就是悄摸跑到山上偷砍下来。

  杨钊说山上看得严,就是说想偷很难偷。

  杨翊想了想,说,“既然山上看得严,不如去找人买。”

  听到弟弟的话,杨钊暗自苦笑,要是能买得起,谁愿意去偷。

  这年头,偷东西实在太正常了,田里的粮食,山上的树,都是经常被偷的对象。

  大家都偷,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道德上面的压力。

  只不过因为大家都偷,倒是山上的树越来越少,管理就严格起来。

  虽然杨钊没说,但是杨翊却能知道他的想法,肯定是操心钱的事。

  “要是花钱的话,这房子还差多少钱?”

  杨钊看了眼杨翊,“你问这个干什么?”

  “问问,说不定我能帮上忙。”杨翊龇牙笑道。

  杨钊却摆手,“这事不需要你操心。”

  “二爷爷是为了我才回老家的,他盖房子的事情,我怎么能不关心?大哥你这样,不是逼着我当个没良心的人么?”

  听到杨翊这话,杨钊认真地看了看他。

  这几年,杨钊一直在县里面工作,跟杨翊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即便是见面,杨翊的话也很少,都是杨钊问一句,他回一句。

  感觉这次见面,杨翊变了,变得更加沉稳,也更会说话了。

  老二长大了啊!

  杨钊暗暗感叹一声,他为杨翊的变化感到高兴,以后家里面的顶梁柱又要多一个了。

  想想也对,他去县商业局工作,帮着爷爷撑起这个家的时候,也像杨翊这般大。

  人跟树不一样,人不是一点点长大的,而是突然某一天,连自己都不知道,就长大了。

  “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瓦已经烧差不多了,泥砖自己晒,做工请邻居帮忙,主要就是些木头钱,再有就是管帮工的饭钱,还要买一口大锅……算下来,还要一两百块钱吧。”

  听说盖房子还要一两百,杨翊沉吟起来,他如今手上的存款有一百七十多元钱。

  这些钱,他是准备等明年开春还给陈琪的,现在家里面要盖房子,他又觉得理应出把力。

  见杨翊皱眉,杨钊笑着拍了拍他肩膀,“说了这事你不要操心,盖房子要等春天,我又能下来几个月的工资,能应付下来。”

  杨翊摇摇头,“你一个月才四十多块钱,难道要不吃不喝么?”

  才……四十多块钱。

  杨钊撇撇嘴,心说老二现在说话口气蛮大的。

  一个月四十多块钱,不说是高工资,也绝对不差了,这年代,大家的工资都差不多这个水平。

  “大哥,我其实存了点钱。”

  “哦,那挺好。”杨钊也没当回事,笑着将烟屁股扔掉,又从口袋里面掏出自己的烟,给杨翊一支,自己点上一支。

  “也不多,总共一百七十块钱,倒是能够应付盖房子的事情。”

  杨钊眼睛瞪得老大,“多少?”

  他惊得连刚刚吸到嘴里面的烟都没来得及过肺,一下子从嘴里喷了出来。

  “一百七十多,家里面有二十多现钱,还有一百五在存折里面。”

  “你不是一个月只有三十元出头么?就算是一毛钱不花,也存不到一百七吧。”

  杨翊笑呵呵地说道,“那是一开始,后来工资不是涨了嘛,而且我现在调到资料室,又兼职教英语,一个月有六十多块钱,明年还得涨。”

  一个月六十多块钱,明年还得涨……杨钊现在理解为什么刚才杨翊说“才四十多块钱”了,敢情人家才工作几个月,工资就六十多一个月了。

  “你这……嗐。”

  杨钊叹了口气,他当然为弟弟感到高兴,但也为之前自己那么担心杨翊而叹息。

  他们在老家最担心杨翊一个人在燕京,日子会过得苦,现在看来他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杨翊不仅仅被调到资料室坐办公室,工资翻了一倍,而且学校还分了一套带卫生间的房子给他,这要是回老家跟乡亲们一说,那不得把大家给羡慕坏了。

  “大哥,明天我就去把钱取出来给你带回去,还是我直接把钱汇到老家?”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选择带钱回家,一路坐这么长时间火车,非常不安全,有可能会被偷。

  选择汇回去,倒是安全,就是需要一点手续费。

  “我人都来了,还汇什么……不过这一百七,我不能全要,你给我一百带回去吧。剩下这些钱,留着你在燕京自己花。”

  杨翊笑着说道,“我自己也花不了多少钱,给你带一百五吧,我留二十多就行了。你多留五十在这里,我用不上,家里盖房子还要受影响。”

  对杨翊来说,既然暂时还不了陈琪的钱,倒也不在乎再多延迟几个月了,当下还是先把二爷爷的房子问题解决掉。

  至于平时花销,他手里留二十多块钱肯定足够,而且工资也快发了。

  这次杨钊没有再说其他的,只是点头,“那就按你说的办。”

  说完,他又深深叹了口气,笑道,“老二,你是真的长大了。”

  ……

  晚上杨翊去买了上次没有舍得买的酱牛肉,一毛七一两的“高档酒”他打了一斤半,之后又亲自炒了两个菜。

  好酒好菜,自然不能辜负。

  兄弟俩一对一,最后把一斤半白酒喝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一早,杨翊又带大哥去附近的饭店喝了碗羊汤。

  身体暖和了之后,两人就一起去储蓄所将一百五十块钱取了出来。

  虽然只有一百五十块钱,算不上什么巨款,但是杨钊十分小心,他仔细地在内衬的衣服上缝了个口袋,将一百五十块钱放进口袋。

  钱放进去之后,他又将口子给封住。

  这样一来,小偷要想偷这一百五十块钱,要把口袋给拆开才行。

  中午杨翊要去国营饭店搓一顿,杨钊死活不愿意,他还语重心长地教育杨翊,“不要工资涨了点就开始糟践钱,大河水再多经不住淌,你年纪也不小了,趁着年轻存点钱,以后娶媳妇用。”

  他提到娶媳妇的事情,杨翊开了句玩笑,“那你的个人问题不先解决?”

  “我不急。”杨钊打着哈哈。

  杨翊知道,大哥不结婚,纯粹是他们几个弟弟妹妹给耽误的。

  不然的话,就凭杨钊的工作、相貌,即便在城里面找个媳妇不容易,那在村里面也是随便挑。

  杨翊有一米八,杨钊还要更高点,他们俩是老家远近闻名的长人。

  这年头缺吃缺喝,还是南方,能长到一米八是十分不易的。

  兄弟俩不但长得高,还长得漂亮。

  杨翊有点瘦弱,又有点女相,或许不太符合农村的大众审美,但是杨钊浓眉大眼国字脸,那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

  为了几个弟弟妹妹,杨钊工作这几年也没存到钱,而且一般女同志听说杨钊父母早亡,还有几个拖油瓶,肯定是不愿意的,这嫁过来肯定要受苦。

  长得好看归好看,毕竟不能当饭吃。

  “要是有合意的,也主动点,咱们家的担子,你先松松,去给我们找个大嫂,这才是正事。”杨翊笑道。

  “嘁,能的你,还叮嘱起我来了。”

  “不是叮嘱,是关心。”

  “行了,你的关心我收到了,去你们学校食堂吃饭吧。”

  ……

  中午吃过饭,杨钊没有多逗留,就要走了。

  杨翊一直送到火车站,杨钊又嘱咐他,多给家里面写写信,不要他们不写信,他也不写。

  三弟跟四妹其实想给他写信,但是又不好意思。

  “他们俩一直怕你,你也知道。不过他们虽然怕你,但是也喜欢你。”

  “嗯,知道了。”

  “别嘴上说知道,却不行动,以后两个月至少要给家里面写一封信。”

  “明白,我一个月写一封。”

  杨钊满意地点头:“那我就在家等你的信了,你回去吧,今天为了我,还特意请了假。”

  “没事,最近不是特别忙。”

  ……

  杨钊回去的第二天,正好是立春。

  上班的时候,林莹问杨翊准备怎么过。

  杨翊挠了挠头,“没想过怎么过。”

  秦文海笑着问道,“杨老师你老家江芜,立春有什么习俗么?”

  杨翊想了想,摇头,“没什么特别的。”

  江芜立春当然有不少习俗,譬如迎春、咬春、打春牛。

  但是这些习俗,基本上只有城里面或者部分乡镇会重视,因为十分耗费精力,甚至还要花费不少钱。

  村里面太穷了,大家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留着等待除夕的到来,对于立春这种节气自然不是十分在乎。

  “我们这边就是包饺子吃,杨老师要不晚上去我家吃饺子。”

  面对秦文海的邀请,杨翊倒也没有客气,笑着问道,“可以么?”

  “这有什么不可以,不过是添双筷子的事情。”秦文海笑了笑,又问林莹,“小林呢,你晚上要不要去。”

  林莹也很爽快,“好啊,我也有些想念李老师的手艺了。”

  她口中的李老师,是地理系的副教授李琴,也是秦文海的爱人。

  “那正好,也算是我们校资料室的第一次聚餐了。”

  “要不,我下班之后,直接过去帮李老师包吧。”

  “哪要你包,不过下班之后可以提前过去喝喝茶。”

  ……

  傍晚下班之后,林莹先去了秦文海家,杨翊则耽误了一会儿。

  第一次去人家做客,自然没有空手的道理。

  秦文海爱喝酒,杨翊就去打了两斤白酒,又称了点苹果。

  杨翊拎着酒跟苹果到了秦文海家,发现今天来做客的不止他跟林莹,还有不少其他系的老师,杨翊基本上都认识。

  “来就来了,带什么东西。”秦文海佯怒道。

  “不是什么好东西,只是我的一点心意。”

  “下不为例啊。”秦文海接过东西,将杨翊带进屋里,笑着说道,“这屋里你都认识吧,还要我介绍么?”

  杨翊还没说话,外语系主任洪树南笑呵呵地说道,“杨老师最近可是咱们学校的红人啊,我们哪有不认识的道理,而且说起来,杨老师也算是我们外语系的老师。”

  “这话怎么说?”

  “他不是公共英语课的老师嘛,怎么不能算是我们外语系的?”

  中文系副主任许嘉璐笑呵呵地说道,“你这样说也有道理。”

  秦文海拖了把椅子过来,“杨老师,你们聊会儿,我去厨房帮忙。”

  “嗯,秦主任你忙吧,不用顾虑我。”

  等到秦文海走后,历史系的副主任祝宜行笑盈盈地看着杨翊,“杨老师,最近我们历史系的许多工作能开展起来,也要多谢你啊。”

  最近这段时间,杨翊主要翻译的资料都是历史系的,帮了他们不少忙,所以祝宜行才有此一说。

  “都是分内之事,能帮到历史系的研究,我也十分荣幸。”杨翊谦虚道。

  许嘉璐笑道,“杨老师,你也不要太偏心历史系,我们中文系也很需要你的帮助啊。”

  “许主任放心,中文系的资料我最近也已经在整理了。跟各系有关的资料多寡,也不是我可以决定的,主要还是看进到我们资料室的是哪些资料。”杨翊笑着解释了一句。

  祝宜行哈哈一笑,“老许,听明白了吧,不是人家不帮忙,是你们系的资料少。”

  “资料室最近进来不少资料,我们也在加班加点的整理。历史系的资料之所以整理得比较快,也是因为有几个历史系的学生在帮忙。”杨翊看了眼坐在对面的历史系教授黄安年,又说道,“特别是历史系的陈琪,他英语水平很高,帮了不少忙。”

  其他老师听到陈琪,都没什么反应,只有黄安年挑了挑眉毛。

  杨翊之所以要特别提到陈琪,也是想要在黄安年面前给陈琪加加分。

  “要是能有更多这样的学生就好了。”

  “是啊,外语系也没说多培养出几个英语方面的人才。”

  “不要说风凉话,英语系能招到学生已经很不容易,很多学生参加高考的时候,英语连考都没考。”洪树南说这话的时候,特意看了眼杨翊。

  杨翊明知道洪树南说的是他,但他全然装作不知道,只是盯着客厅的地板看。

  大家的话题也渐渐转移,开始聊起其他的,基本上都跟各系的工作有关。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洪树南看着许嘉璐旁边的武静寰,笑着问道,“武主任,出版社的事情,现在如何了?”

  杨翊听到出版社,忍不住把耳朵给侧了起来。

  武静寰是《燕京师范大学学报》的编辑部主任,听洪树南的意思,师大搞出版社,跟他还有关系。

  “快了,还有三四个月就能正式成立。”

  “那要恭喜你,即将荣升出版社社长了。”

  武静寰笑道,“还没定下来呢。”

  听武静寰这么说,洪树南笑道,“那就等任命书下来,再恭喜你。”

  其实武静寰即将出任师大出版社社长一事,已经是板凳钉钉了,只不过武静寰比较谨慎,不愿意在任命没有正式下来之前说这个事情。

  虽然出版社还没有正式成立,但武静寰的工作早就开始,这段时间他已经确定了两本要出版的图书,等到出版社正式成立,就着手出版它们。

  洪树南提到出版社之后,大家讨论的话题也主要集中在出版社上面,看得出来,各系对出版社都很感兴趣。

  师大的出版社,主要是计划出版一些学术著作。

  肥水不流外人田,出版社要出版的学术著作,自然也是以校内名家的著作为主,而这事跟在座的各位都息息相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