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从剧透诸葛亮开始三兴炎汉

第54章 关羽拒封,费诗劝解

  六月下旬的江陵,暑气蒸腾。

  太守府议事堂内,气氛却比酷暑更为灼人。

  风尘仆仆的汉中王使者刚刚抵达,关羽已传令召集城中主要将佐官吏。

  田信作为新晋的江陵督农都尉,且因献策水力床弩等事宜,在关羽帐下已颇具份量,亦在此列。

  关羽身着便服,端坐主位,原本因督造军械而略显疲惫的脸上,此刻却带着几分凝重与期待。

  堂下两侧,治中从事潘濬、翊军将军赵云、军前都督赵累,以及江陵城内主要的将领、官吏皆已闻讯赶来,济济一堂。

  气氛庄重,落针可闻。

  那名信使被引入堂中,他单膝跪地,高高捧起一份用黄绢包裹的文书。

  “启禀君侯!主公已于六月,在沔阳筑坛,正式称汉中王!”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精神皆为之一振,不少人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色。

  信使得到关羽示意,恭敬地展开黄绢,朗声宣读。

  先是刘备的《上汉帝表》。

  文中历数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种种罪行,篡夺神器,残害忠良,荼毒百姓。

  又言刘备身为汉室宗亲,不忍社稷倾覆,受群臣推举,为维系汉统,不得已承天意、顺民心,进位汉中王,以号令天下,共讨国贼。

  言辞恳切,大义凛然,听得堂上众人热血沸腾。

  紧接着,信使宣读汉中王刘备的诏书。

  “……兹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总督荆襄九郡诸军事!”

  关羽闻言,那双丹凤眼骤然一亮,抚着长髯的手微微一顿,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前将军,四方将军之首,更兼假节钺,这是何等的信任与倚重!

  信使继续宣读:“张飞为右将军,假节!”

  “马超为左将军,假节!”

  堂上诸将纷纷点头,这几位将军的封赏,皆在情理之中,实至名归。

  然而,当信使念到下一个名字时,堂内的气氛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黄忠为后将军!”

  话音刚落,关羽脸上的喜意瞬间凝固。

  他那微扬的嘴角缓缓沉下,丹凤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厉色与不悦,面色骤然阴沉了数分。

  整个议事堂内,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滞了。

  信使宣读完毕,将诏书呈上。

  众将官吏正欲齐声恭贺。

  关羽却猛地一拍案几,霍然起身,声若洪钟,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怒火:

  “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他环视堂上,目光如电。

  “吾不屑与黄忠这等老卒为伍!此前将军之职,关某不受!”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赵云眉头微蹙,赵累、潘濬等人更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送信来的使者,正是蜀中名士费诗。

  他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

  “君侯息怒!诗有数言,请君侯静听。”

  关羽冷哼一声,拂袖而立,却也未曾阻止。

  费诗不慌不忙,朗声道:

  “汉中王此次封赏,乃是论功行赏,以安天下之心,激励万众归附。”

  “黄忠将军虽年事已高,然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匹马先登,威震敌胆,此乃不世之奇功,天下共睹,妇孺皆知。”

  “汉中王封其为后将军,正是要向天下昭示,凡为汉室立下大功者,无论出身贵贱,无论年岁几何,皆有封赏,此乃笼络人心,激励士气之良策,君侯明鉴。”

  关羽面色稍缓,但眉宇间的傲气未减。

  费诗继续说道:

  “昔日高祖封赏功臣,淮阴侯韩信以赫赫战功得封王侯,彪炳史册;而萧何丞相则因与高祖休戚与共、奠定汉家四百年基业而位列群臣之首,尊荣无上。”

  “黄忠将军之功,好比淮阴侯因赫赫军功而受殊赏;”

  “而君侯您,与汉中王恩若兄弟,同生共死,历经无数患难艰辛,这份情谊与信任,这份肝胆相照,又岂是区区名位所能衡量万一?”

  “汉中王与君侯,实乃一人之身,忧乐同享,福祸共当。”

  “在汉中王心中,君侯之地位,黄忠老将军又岂能相比万一?”

  “君侯若因此拒不受封,岂非让汉中王在天下人面前为难?更可能因此寒了天下无数欲效忠汉室的将士之心,于我军即将展开的北伐大计,亦是大大的不利啊!”

  费诗这番话,有理有据,更点明了利害关系,直击关羽内心最重视的忠义。

  关羽听罢,沉默良久。

  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眼中的怒意也缓缓消散。

  他长叹一声,转过身来,对着费诗深深一揖:

  “唉,关某一时糊涂,险些因小节而误了主公大事!若非先生金玉良言,关某几成罪人!”

  他郑重地从费诗手中接过象征前将军身份的印绶。

  “关羽,领汉中王命!”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田信在堂下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听到关羽那句“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时,心中不由得轻轻一叹。

  历史的惯性,果真强大如斯。

  即便自己带来了诸多变数,一些固有的性格与事件,依旧会以相似的方式上演。

  “关公的傲上而不忍下士,果然是刻在骨子里的。费诗虽能劝得了一时,但这种性格若不根本扭转,荆州之失的隐患依旧巨大。”

  “看来,后续的襄樊之战,我不仅要提供技术支持,更要时刻警醒,想方设法弥补他性格上的缺陷,绝不能让悲剧重演!”

  田信暗下决心。

  事后,关羽私下找到赵云,依旧有些意难平。

  “子龙,以汝之资历、武艺、品德,此次封赏,竟未入四方将军之列,实在可惜!某以为,子龙之功,不在黄忠之下。”

  赵云闻言,却是淡然一笑,神色平静无波。

  “君侯谬赞。云追随主公,非为功名利禄,只为兴复汉室,解万民于水火。”

  “虚名于我如浮云,只要能为主公分忧,能为大汉出力,任何职位,云皆甘之如饴。”

  他顿了顿,诚恳地看向关羽。

  “君侯乃国之柱石,万军之胆,当以大局为重,莫因些许名位之事,乱了心神,影响了汉中王运筹帷幄的全盘谋划。”

  关羽凝视着赵云,见其目光清澈,言辞恳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敬佩。

  他重重拍了拍赵云的肩膀,慨然长叹:

  “子龙,真国士也!有此高洁之志,远胜功名万倍!关某,受教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