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三年后
自那场恶战已过去数日,被解救的流民、擒获的贼寇连同敌军首级,都被济南卫的兵士接走。
戚继光借着休整之名,在泗水县多留了些时日。
他不是协助清点战后事宜,便是与李洛秉烛长谈。
两人经常一起推演兵法,可大多时候都是戚继光教,李洛听罢了。
可李洛时常的语出惊人也让戚继光受益匪浅。
两人还去探望了张有德,所幸那日的攻击未刺中要害,虽伤了元气,性命倒无大碍。
久别重逢,他们两人都有千言万语,可张有德身体虚弱,交谈片刻便已疲惫不堪,只能匆匆作别,约好等他身体康复,便去登州卫相聚。
戚继光还极力劝说张有德同赴登州卫任职,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
然而张有德却婉言谢绝,他只想过些安稳日子。
李洛的态度则更无所谓了。战后论功行赏时,他将所有功劳一股脑儿都推给了戚继光。
在他看来,若是真报上去,一是自己年龄不大,也不可能给什么官身,二是他暂时也不想离开这泗水。
这段时日,济南卫加急赶制的报捷文书正快马加鞭送往京城。此次战役歼敌众多、解救流民无数,戚继光官升一级几乎已成定局。
而施文斌在即将到来的考核里,极有可能斩获“上上”的优异评定,仕途前景一片光明。
泗水城外,暮色沉沉。
李洛与戚继光双手相执,四目相望。
李洛几次欲抽回手,却又怕动作太猛伤了戚继光的心意,只能任由他紧紧握着。
戚继光双眼通红,声音发颤:“兄弟,这一分别,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切莫要忘了我啊!”
李洛挤出笑容应嘶哑回应道:“哪能忘呢!戚大哥路上当心,见到嫂嫂,替我问个好。”
心里不禁松了口气,可算要走了。
这几日聊得李洛嗓子都快哑了,这年轻的戚继光也忒能聊了些。
话音刚落,戚继光一个利落的翻身跨上马背。
李洛抬眼望去,只见戚继光麾下的士卒们也纷纷向他点头示意。
战场上,李洛单枪匹马杀入敌阵的英勇身姿,早已让这些久经沙场的汉子们打心底里佩服,此刻看向少年的眼神中,也多了几分敬重。
戚继光猛地一挥手臂,大喝一声。
顷刻间,马蹄声轰鸣如雷,扬起漫天尘烟,他率领着部队身影很快便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风波过后,孟家树倒猢狲散,很快被县里剩下的乡绅与施文斌联手瓜分殆尽。
清点完孟家田产商铺后,施文斌还记着李洛,执意要分些金银给他,却被李洛婉拒。
他只挑了几处宅子和店铺,心中早有计较,准备靠着前世的知识赚点钱花。
打赢这一仗后,施文斌终于得以腾出手来,大刀阔斧地整顿泗水县衙门。
李洛向施文斌讨要了县里所有巡检司的控制权。
随后,他将王宪和同村的另一位青年分别安插到另外两个巡检司任职,既给了同乡出头的机会,也借此掌控地方治安。
为表诚意,李洛还主动提出,在未来的生意中给施文斌留了几分干股,盼着与他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在泗水县做些事业。
黛玉这边,林如海立下平乱大功,一同参与的众人皆有封赏,唯独他自己除了一些赏物再无其他。
李洛对此心知肚明,这是朝廷有意让林如海先安稳治理两淮盐政几年。
待时机成熟,林如海自会调入京城,到时候跻身六部堂官之列,想必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徐渭在此次风波后迎来仕途转机,直接升任南直隶按察司副使,从操持漕运事务转而执掌一方刑名,职权范围与地位皆实现跃升。
侯孝康同样获得升迁,需即刻返回京城听候下一步调遣,离别时,这个年轻人还眼含热泪让众人去了京城别忘了看他。
至于俞大猷,因曾救下贾敏与林黛玉,被林如海奉为座上宾,两家也结下通家之好。
林如海为报答恩情,多方奔走,替俞大猷谋了个宁波参将的职位。
一切终归于平静。
————————————
三年后,
刚开了春,万物复苏,可泗水县的天气却反常得很,竟多了几分燥热。
李洛抬手擦了擦额角沁出的汗珠,又忍不住摇了摇手中的扇子。
恍惚间才惊觉,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已然三年多了。
他回头招呼众人,推着板车上的老虎,朝着县城的方向走去。
为了练箭,他隔三差五就带人会深入林子里狩猎,偶尔老虎黑熊之类的猛兽运气不好,便会遇上他。
每每想起这些,李洛都忍不住怀疑,自己如今还算不算个纯粹的碳基生物。
现在的他,别说是磨盘,就是扛个大鼎起来也没任何问题。
要不是泗水实在找不到上好的弓,他现在绝不会只用三石的弓。
他甚至觉得,就算美国队长站在面前,自己也能跟他打上整整一天。
泗水县如今已大不相同,破旧的城墙修缮一新,多了几分巍然的气势。
门口巡视的士卒也全然焕新,身上崭新的甲胄泛着冷光,个个精神抖擞,与几年前判若云泥。
见李洛他们推着老虎走来,士卒老远便热情招呼:“哟,洛哥儿!今儿又出去打猎啦?运气不错啊,竟又猎着一头猛虎!”
李洛笑着摆摆手:“嗨,这老虎满打满算也就三百多斤,不算什么。”打了个招呼,便继续往城里走去。
一路上,酒楼老板、茶摊伙计、铁匠铺铁匠,无数人纷纷与他热情打招呼。
这三年,李洛在泗水早已声名远扬,无人不晓。
凭借着从孟家得来的地契,他开了不少店铺,工坊。
又在施文斌与众多亲友的帮扶下,做起了酒、肥皂、白糖等生意。
如今,他到算的上颇有家资了,不光带着泗水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他的产品甚至还远销神京。
昔日在兖州府排名末流的泗水县,如今已一跃成为府中最繁荣之地,而这一切背后,李洛的功劳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