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陛下莫慌,我来勤王

第98章 鳌拜

陛下莫慌,我来勤王 小鱼山 2632 2025-05-25 22:56

  沈度一路从登州走到济南,深知大明时期的道路是多么的糟糕。

  至于开矿,沈度的作坊需要大量资源,山东资源丰富,煤矿、铁矿都有,自己开矿自己消化,又没有多大成本,多好的事啊。

  河北跑过来那么多人,山东有那么多粮食养活他们吗?

  话不能那么说,河北人也不是全部都去逃难,总有人故土难离。

  即便逃难,山东也是仅仅是目的地之一,不可能都往这里集中。

  只不过山东距离近一些而已,来到这里一看,山东很稳定,留下来的意愿比较强一些罢了。

  至于粮食,沈度不是引进了红薯嘛,那玩意儿产量高啊,填饱肚皮不是问题。

  今天修路的人正在快速收尾,上面说要立刻撤离。

  为何要停工,具体原因民工肯定不清楚。

  毫无疑问是与河北的军情变化有关,要打仗了,道路上都是民工,岂不影响大军行动嘛。

  不错,清兵派出的骑兵正在风驰电掣南下,这一次可不是明朝降兵,而是百分百满洲八旗军队。

  此次率领骑兵南下的是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不错,正是后世电视上的那位勇力超群的家伙。

  满洲八旗来源于满洲氏族部落组织。

  八旗兵作战时原是自备马匹器械,而作战所掳掠的财物和奴隶归兵丁所有。

  奴隶制时期的兵丁是自由民,作战掳掠到奴隶,即可上升为奴隶主阶级。

  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就有利于宗林法则,你必须能打、能抢,才能从底层步步升高,才能拥有更多的奴隶。

  所以,清兵比大明士兵能打,不是没有原因。

  八旗兵进入京城后,马匹器械改由朝廷专设机构喂养及制作和供应,兵丁依靠朝廷所发给的粮饷生活。

  八旗分左右两翼,各设左翼前锋和右翼前锋。

  右翼是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

  左翼是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

  八旗左右两翼,各设前锋统领一人,护军统领一人,分别率领护军参领、护军校以及护军营兵。

  每旗各设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统辖本旗的军民,掌管兵马、钱粮以及户籍、田地等事项。

  鳌拜初为护军校,屡从征,多有军功。

  天聪八年(1634年),授骑都尉世职。

  以参领衔从太宗讨察哈尔部。

  崇德二年(1637年),随军征明,攻克皮岛,优叙进三等男,赐号“巴图鲁”。

  崇德六年(1641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明锦州,五败总督洪承畴,克锦州、松山,以功晋一等男。

  后擢护军统领。

  崇德八年(1643年),从贝勒阿巴泰克明边城,进逼北京,略地至山东,叙功晋三等子。

  所谓护军当然是留在京城保卫满清皇室的武装力量。

  问题在于,满清其他军队都派出去打李自成的大顺军,总不能千里迢迢从陕西抽调军队吧。

  按照原历史,京城周边的确没有威胁到满清朝廷的军事力量,草原各部势力基本被满清征服,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被逼退到陕西,江南军队不少,只是距离京城足有千里之遥。

  当然也就不需要保留太多的军队。

  再说了,满清能有多少军队?

  出征五万八旗精锐追击李自成军队,留守京城五万军队已经足够了。

  现在多尔衮突然发现河北情况诡异,匪患已经成尾大不掉之势,重要的是粮食短缺,他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这个大难题。

  前期派出去的唐通至今没有音信,是被土匪消灭了,还是叛逃到江南,没有人知道。

  多尔衮更多的倾向唐通借机跑去江南了。

  看来别人指望不上啊,所以,此次动用八旗护卫军也是不得已。

  清兵大部分军队都派去陕西前线,作为护卫京城的军事力量,鳌拜心里急也是干瞪眼。

  留在京城倒是安全,不需要上阵厮杀。

  但是,想要升官发财还得靠战功。

  所以从内心讲,鳌拜不愿意待在京城。

  突然领到此次出征任务,令鳌拜欣喜若狂,麻痹的,终于要离开京城了。

  鳌拜意气风发,率领先锋营五千骑兵离开京城,一路南下。

  大队人马出城的时候,鳌拜已经把先头部队派了出去,分左翼、右翼、前锋在方圆百里范围内搜索。

  鳌拜率中军快速南下,一路上不断有情报传回来。

  “报,左翼没有任何发现......”

  “报,右翼没有任何异常......”

  “报,前锋未发现敌情,正在向前快速搜索.....”

  鳌拜大军离开京城近百里,连个鬼影都不见,更何况唐通的军队了。

  麻痹的,都说河北到处都是土匪,怎么老子出来之后一个都没有见到,难道消息是假的吗?

  呵呵,河北面积有多大,土匪也不傻,他们是两条腿跑路,比不上四条腿的战马,哪里敢跑到京城附近撒野,早就收缩到南部地区。

  “大军继续向南搜索,不要停顿。”

  鳌拜不断地下达命令,率领军队向南疾驰。

  他们是沿着唐通的行军路线前进,毕竟唐通发曾经回来情报告知发现了土匪,也告知了行军路线。

  既然有了方向,也就无需乱窜,沿着唐通走的路线直扑霸州方向。

  这一路风餐露宿,晓行夜住,一路往南方狂飙。

  直到大军越过了霸州,再往前快要到滹沱河了。

  唐通就是在滹沱河这里遭遇到匪徒,好嘛,清兵依旧沿着唐通的路线行进。

  以滹沱河为界,南北距离差不多,“匪徒”撤到滹沱河南部其实也可以理解。

  这时候派出去的先头部队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报,左翼搜索队发现有敌情,匪徒正在快速向南逃窜........”

  鳌拜精神一震,呵呵,终于要逮住这帮贼寇了。

  “要快速查清敌军数量、装备等情况,大军将快速跟进。”

  至于唐通的军队去了哪里,鳌拜也是一头雾水。

  与多尔衮猜想的差不多,估计那家伙的三姓家奴德行,说跑去江南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麻痹的,什么人嘛,背叛明朝投降李自成,而后再投降清兵,回头又回到明朝。

  这算麻子事,当小孩子过家家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