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剃发官升一级
五月初二群臣至行宫劝进,朱由崧以太子及定王、永王不知下落,且瑞王、惠王、桂王均为叔父行,应择贤迎立。
诸臣再三劝进,朱由崧根据明代宗即位的故事监国。
五月初三庚寅自大明门入大内,至武英殿行监国礼。
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
其国号依旧为“明”,史称“南明”。
也就在五月初三这一天,吴三桂引清摄政王多尔衮入京城。
在多尔衮进京后,前明朝的文武百官出宫门五里去迎接多尔衮进朝阳门。
多尔衮也在劝说下登上了御辇,接受了文武百官的跪拜。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清宁宫,他生前未立嗣子。
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太极长子豪格继位,他们认为,豪格军功多,才能较高,天聪六年已晋升为和硕贝勒,皇太极称帝之初晋肃亲王,掌户部事,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
加上正蓝旗也在其手中,合三旗的实力远远强于其他旗。
多尔衮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说,身后两白旗和勇猛善战的两个兄弟则是坚强的后盾。
而且,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
还有一个人也不容忽视,他就是镶蓝旗主济尔哈朗。
虽然他不大可能参与竞争,但他的向背却对其他各派系有重大影响,无论他倾向哪一方,都会使力量的天平发生倾斜。
睿亲王多尔衮在两黄、两红和两蓝六旗不支持的情势下,多尔衮自立的条件还不成熟。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多尔衮最后议定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
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改元顺治。
就这样,多尔衮妥善地处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争夺问题,自己也向权力的顶峰迈进了一步。
随着多尔衮的权势也不断攀升,济尔哈朗谕诸大臣,凡事先向睿亲王多尔衮上报,书名也以多尔衮为先。
此时清兵主力还在盛京,迁都一事还有争议。
有人不同意迁都,实际上是反对进入中原大举用兵,继续割据辽东。
英王阿济格对多尔衮说:“初得辽东,不行杀戮,故清人多为辽民所杀。今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以镇燕都,而大兵则或守沈阳,或退保山海,可无后患。”
多尔衮严厉批驳阿济格说:“先皇帝尝言,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况令人心未定,不可弃而东还。”
可以说,清朝能够定都北京,从出主意到最后拍板的,就是多尔衮这个人。
最终顺治帝在告上帝文中宣布:接受多尔衮奏请,“迁都定鼎,作京于燕”。
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后,吴三桂率兵穷追不舍。
追到了北京城下时,多尔衮的命令来了:不得入城,继续追击。
吴三桂很想回家看看,担心他的家人亲友安全。
当然,他更惦记被刘宗敏霍霍了的陈圆圆是不是真的成为事实。
李自成往西逃窜,也不知陈圆圆是不是也被拐走。
可惜多尔衮根本不给他机会。
吴三桂也只能骂骂咧咧地率兵西进,追击李自成。
李自成率军撤出北京后,沿西南方向撤退,吴三桂的关宁军则一路追杀。
保定、定州两战,大顺军再次战败,直到真定之战后,大顺军才摆脱吴三桂的追兵,从固关穿过太行山退入山西。
六月,李自成留明降将陈永福镇守太原,然后率领主力撤回了陕西。
进入京城的当天,多尔衮就搬进了余烟未熄的皇宫,清军接管了北京城。
多尔衮接管明朝的京城,并让其运转起来是当务之急。
至于军队,则要乘胜追击大顺军,将其彻底消灭。
角色变了,多尔衮野心勃勃,想要吞并整个大明天下。
当今天下,大明王朝烂透了,剩下的江南根本不是威胁,整个北方大多都在李自成的大顺军掌控之下,将是辽东满清最大阻碍,必须一鼓作气连根拔掉。
多尔衮充分利用投降军队,让吴三桂打前锋,清兵随后跟进,一路浩浩荡荡西进。
想要迁都,需要一个安定的都城,以及河北乃至整个天下。
如果以满清的十几万军队武力征服大明,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武力不足以征服对手的时候,就需要用政治手段来补充。
政治手段主要是外交和统战。
外交,就是联合他势力集团,增强自己的实力。
统战,则是拉拢某个群体,招降纳叛,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
就满清而言,外交方面,已经摆平了漠南蒙古和朝鲜,拥有稳定的后方。
清兵突然就接管了京城,总得给天下人一个说法。
你是谁,从哪里来,为什么来这里,来这里干什么?
作为降臣,谋士范文程为多尔衮起草了一份告示——
大清国摄政王令旨:南朝(大明)官绅军民人等认真听好,之前,咱大清想和大明和睦相处,但是呢,期间闹了点不愉快的事,这事就不提了。
天下嘛,也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有德者居之,军民嘛,也不是某一个人的军民,有德者居之。
我们现在进入关内,那也是为了给你们报君父之仇,不消灭完贼寇,我们誓不撤军。
大军所到之处,如果剃发归顺,功名富贵大大滴有,银子大大滴油。
如果抗拒不遵,全部死啦死啦干活。
有志之士,现在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赶紧投效,大清绝不失信!
一纸告示,当然不足以稳定北京的人心,于是多尔衮又下令清军“解网弛禁”(解除戒严)。
很快,北京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大明皇帝没了,大顺皇帝登基屁股都没有坐热乎就滚蛋了,这天下又换了主人,一个多月以来京城百姓活的一惊一乍的,反反复复也就麻了,爱谁谁,与我小百姓没有多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