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百年建设工业史话

第17章 寓军于民的传统民品——运动枪

百年建设工业史话 艸河鱼翁 9668 2025-06-19 22:08

  一、中国运动枪的发展历程

  运动步枪作为步枪家族中的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体育赛事与日常训练,在部分国外地区,其亦在狩猎活动以及维护家庭与个人安全等场景中发挥作用。运动枪的研发与制造,本质上是将军事领域的先进技术巧妙拓展至民用范畴,充分发挥枪械兵工厂自身的技术专长,成为推进“军民融合”产品体系建设的优先考量。

  在我国,运动枪的发展历经了从最初对简单产品的模仿,逐步迈向自主研发、独立生产新产品的艰辛历程。建设厂作为国内比赛枪生产的定点企业,旗下峨眉牌EM系列运动步枪正是在军用步枪技术基础上的延伸与拓展,它不仅亲身经历,更是有力见证了中国运动枪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整个研发与生产进程。

  回溯至1955年4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向建设厂下达了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其依托现有的军品生产线,生产1160支原苏联陶兹八式(TQZ—8)小口径运动步枪,以供中央军委军事学校管理部使用,同时提供了两支样枪用于测绘和试制工作。仅仅过了三个月,在当年7月,工厂便成功试制出该型号步枪,并将其定名为GW5型(健卫5)小口径运动步枪,又称55—1式小口径运动枪。由于这款枪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尤其适用于基层体校的普及训练,共青团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等单位纷纷表达了订货意向,使得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到当年年底,累计产量已达2115支。自1956年起,市场需求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为此,工厂在军品车间专门开辟了一条生产线,用于大规模生产该型号步枪,年产量一度突破5万支。直至1964年该枪转产,其累计产量已高达26万支。

  55—1式小口径运动枪作为建设厂基于仿苏式产品测绘设计的第一代运动枪,就此拉开了中国运动步枪生产的序幕,成为我国运动枪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早期运动枪——健卫系列运动枪

  1958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任务,委托建设厂试制三款比赛用枪,旨在助力我国运动员征战于雅加达举办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这三款枪分别为:GM1型(健卫1)5.6毫米小口径专用步枪、GM2型(健卫2)7.62毫米大口径专用步枪以及GM3型(健卫3)7.62毫米打跑鹿枪。其中,GM1型与GM2型是依据前苏联提供的产品图纸进行试制,其原型分别为 Mц12小口径专用步枪和Mц14大口径专用步枪。而GM3型打跑鹿枪则是在参考外国样枪的基础上,由建设厂自主改进设计完成,这也是建设厂首次自行设计制造的运动枪支。

  从1958年至1959年3月,经过一系列试制工作,这三款比赛枪成功定型。为了更好地适应比赛枪的生产需求,工厂适时对部分设备进行了调整与补充,并组织了部分军品车间的工人参与到试制工作当中,由此扩大了比赛枪的生产能力。在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这三款枪投入使用,凭借出色的性能赢得了运动员们的认可与好评。此后,工厂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对GM5型进行了改进,并全新设计出GM8型5.6毫米运动步枪。

  1960年,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将一支由外国友人赠送的礼品枪交予建设厂,期望工厂对其开展改进设计工作。这支枪原产于捷克“布尔诺”工厂,是一款7毫米专用猎枪,采用弹匣供弹、手动装填的方式。接到任务后,建设厂将其改进设计为适配56式7.62毫米军用制式枪弹的7.62毫米猎枪,并正式定名为“GW7”型。后续,工厂还成功设计出GW4型7.62毫米滑雪步枪,不断丰富着运动枪的种类与功能。

  2、为参加亚运会研制“争气枪”——成为比赛枪定点生产厂家

  在1974年初,中国决定组队参加在德黑兰举办的第七届亚运会。随后,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在此期间,北京射击场怀着对提升国家射击项目竞争力的期望,呈交了一份建议报告,其中提出“参加射击比赛的运动员应使用国产射击器材”。邓小平副总理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批示由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负责落实相关事宜。

  同年3月,国家体委与第五机械工业部于北京召开专项会议,商议并安排建设厂承担一项特殊任务,即在当年“七一”之前,生产出5.6毫米自选比赛步枪以及5.6毫米标准比赛步枪,旨在为参加亚运会的中国运动员提供国产装备支持。建设厂将这两款承载着特殊使命的比赛枪定名为“争气枪”,并迅速组建了设计试制组,该团队涵盖了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以及加工试制等多方面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北京射击场也积极响应,派出经验丰富的唐志伟教练前往建设厂担任顾问。

  设计试制组秉持着严谨的态度,严格依照国际射联规则以及国家体委提出的要求,以原健卫式5.6毫米专用比赛步枪为基础展开研发工作。他们仔细研究国外先进产品,重新设计击发机,对枪机及调整机构进行改进,并着力提高枪管的射击精度,力求全方位满足比赛的严苛要求。经过不懈努力,在6月10日,设计试制组成功完成任务,按时将合格产品交付给中国射击队。

  在当年9月举行的德黑兰亚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使用这款凝聚着众多军工人心血的“争气枪”大放异彩。在团体比赛中,中国射击队凭借出色发挥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射击运动员苏之勃手持该枪,凭借精湛技艺,为中国夺得第一枚亚运会金牌。这一辉煌成就振奋人心,国家体委和第五机械工业部为此特致电建设厂表示热烈祝贺。此次成功,不仅为中国体育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成为建设厂研制新型比赛枪征程的起点,开启了中国射击器材自主研发的新篇章。

  3、峨眉牌EM运动步枪系列

  回溯至1974年6月,基于长远推进射击运动发展的考量,国家体委召集相关工厂,就运动步枪及弹药的开发生产事宜展开研讨。会议期间,针对开发项目、生产规模以及国家投资费用等事项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确定将自选步枪与标准步枪两个项目列为重点开发生产对象。同时,国家体委指定建设厂作为国内生产比赛枪的定点厂家。

  工厂特别组建了由公司副总工程师牵头的七人产品设计小组。比赛步枪的设计遵循着与北京射击场共同拟定的多方面依据:其一,严格参照国际射联的竞赛规则;其二,充分考量中国运动员的身材特点、形体特征以及动作习惯;其三,为确保产品在使用、维修及生产过程中的便利性,力求满足标准化与系列化的要求;其四,充分发挥工厂自身的工艺技术优势;其五,以国外同类优质产品作为参考范例。

  自此,工厂以西德“安舒茨”和瑞典“哈默利”小口径比赛步枪为借鉴,持续开展新型比赛步枪的研制工作,并逐步孕育出后来广为人知的峨眉牌EM比赛枪系列。

  1975年8月,工厂陆续成功开发并生产出供男子运动员使用的天安门牌TAM-1型5.6毫米自选步枪(后续更名为峨眉牌EM-751型),以及供女子运动员使用的天安门牌TAM-2型5.6毫米标准步枪(后续更名为峨眉牌EM-752型),两种枪支累计生产数量达217支。

  为切实验证新枪的质量水平,北京射击场精心组织了一场对比试验。试验选用20支国产比赛步枪(其中10支为自选步枪,10支为标准步枪)与20支世界知名品牌西德“安舒茨”比赛步枪。在试验过程中,采用固定靶架,尽可能排除人为的瞄准误差与操作误差,使两组试验枪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射击。通过测量每靶10发弹弹着点散布直径值,并求取平均值的方式,对两者性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国产枪的表现略优于西德枪。

  1976年3月,国家体委委托工厂开展移动靶步枪(原称打跑猪枪)的研制工作。工厂以天安门牌TAM-1型自选步枪为基础,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程度,对枪支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进:将枪机闭锁转角由原本的78°调整为60°;依据运动员的需求重新设计枪托形状;在击发机部分增加一个传动件,使击发力从原来的80-300克调整为500-700克。经过此番改进,成功设计出峨眉牌EM-763型移动靶步枪。同年11月,该枪在全国运动会上首次亮相使用,并获得了射击运动员的认可与好评。

  上述3种“天安门牌”运动枪,在1980年出于适应运动枪外贸出口需求的考虑,正式更名为“峨眉牌”,并完成了工商注册流程。

  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射击队委托工厂研制参加军事体育比赛的大口径标准步枪,要求该步枪需适配53式7.62毫米枪弹,全枪重量不超过5公斤,枪托尺寸严格遵循国际射联(UIT)规则,采用手动装填与弹匣供弹方式,弹匣容弹量设定为5发。工厂不负所望,于1981年成功完成研制,这款步枪被正式命名为峨眉牌EM-815型7.62毫米口径标准步枪。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射击队和军事五项队多次携此枪参与国际军体理事会组织的比赛,在赛场上斩获诸多优良成绩。

  198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滑雪队也向工厂提出了研制小口径滑雪步枪的需求,其用途是奥运会“现代冬季两项”(滑雪加射击)比赛项目。工厂秉持系列化、标准化的研制原则,以EM-751型5.6毫米自选步枪为基础展开改制工作。通过增加一个抛弹挺,让抛壳拉壳动作变得更为准确有力,以此契合滑雪射击动作快速、进弹与抛壳需可靠的特殊要求;同时精心设计了防雪瞄具,成功解决了原枪瞄具易松动的问题。到了1983年,这款新步枪研制成功,被命名为EM-836型5.6毫米滑雪步枪,并随即投入小批量生产,供应给解放军滑雪队及北方个别地方滑雪队使用。1984年,当EM-836滑雪步枪定型之际,解放军滑雪队寄来了使用鉴定书,书中提到在试用的一年时间里,该枪未出现任何故障,高度肯定了国产滑雪步枪“重量轻,携带方便、舒适、外观美”等优点。

  1988年,应国家体委的请求,工厂着手开发一款新型步枪——EM315型5.6毫米普及型比赛步枪,该枪使用5.6毫米步枪长弹。这是峨眉牌EM系列比赛枪家族中的又一崭新成员,主要面向青少年运动员,专为他们开展基础射击训练而设计,具备重量轻、握持部位贴合青少年特点等优势。该枪在1988年完成设计并成功生产出样枪,1989年顺利通过部级鉴定,达到设计定型标准。

  由于早期国产的各型气步枪在性能上存在一定局限,尚不能完全满足射击比赛的严苛要求。1989年,国家体委再次向工厂提出生产EM611二氧化碳比赛气步枪和EM612二氧化碳移动靶气步枪的期望。这两种枪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正兴起的新结构,以压缩成液态的二氧化碳作为发射动力源,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省力且方便、射击精度高等显著特点。工厂迅速响应,当年便完成设计,1990年成功制成样枪。国内运动队在使用这两款枪后,在一些规模较大的赛事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通过一系列运动枪的研制生产工作,并且这些枪支在我国射击运动领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建设厂的运动枪业务也迎来了长足发展。加之在其他类型枪支研制方面的持续探索,逐渐构建起一个丰富多元的峨眉EM产品系列,该系列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子系列:以EM751、EM752为代表的峨眉牌EM比赛步枪系列;以EM331、EM8511为代表的峨眉牌EM狩猎步枪系列;以EM45B-2C、EM45B-3为代表的峨眉牌EM气枪系列;以EM353、EM321为代表的峨眉牌EM运动步枪系列。

  回溯至1980年,于北京射击场举办的全国射击教练员训练班所采用的自编器材讲义,是以峨眉牌为专题精心编写而成。在这份讲义中,对峨眉牌小口径步枪的特点予以了介绍:其外部造型尽显美观大方之态,且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同时,该步枪在射弹密集度方面表现颇为出色。

  峨眉牌EM系列运动步枪经工厂在设计与工艺层面持续改良,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备受瞩目的名牌产品。

  1978年,峨眉牌EM751和EM752型比赛步枪荣获重庆市优质产品奖。同年,比赛步枪设计组更是佳绩频传,接连斩获重庆市科学大会奖、四川省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以及全国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

  1979年,峨眉牌EM751和EM752型比赛步枪再度发力,荣获五机部优质产品奖。同年,峨眉牌EM-751型5.6毫米标准步枪与EM-751型5.6毫米自选步枪双双折桂,摘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这亦是第五机械工业部所获得的首块金牌。

  1983年,峨眉牌 EM-751型、EM-752型、EM-763型、EM-815型四种型号的比赛枪脱颖而出,荣获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1984年,峨眉牌EM-751型5.6毫米自选步枪经国家经委审慎审定,再度荣获国家质量金奖;EM-752型5.6毫米标准步枪亦成功斩获国家质量金奖。

  1985年,峨眉牌EM-763型5.6毫米小口径移动靶步枪表现不俗,同时荣获重庆市和兵器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1989年12月,峨嵋牌EM-751型5.6毫米自选步枪、EM-752型5.6毫米标准步枪两种比赛枪顺利通过国家质量复查,得以继续保有“国家优秀产品金奖”这一殊荣,并成功入选1994年中国名牌产品大型画册。建设厂也因之荣获国家体育事业贡献奖。

  二、中国运动枪扬名赛场

  1、峨眉牌运动枪打破世界纪录

  1975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上,29个省市的射击队大部分都使用峨眉牌比赛枪参加射击比赛。辽宁省运动员金东翔在女子3×20项目的比赛中,用峨眉牌EM-752标准步枪打出578环的优异成绩,破了前南斯拉夫西马奇和前苏联特雷尼柯娃在1971年创造的577环的世界纪录。在整个小口径步枪的14个比赛项目中,除3项外,其余11项都破了当时的全国纪录,且破纪录的人多、面广。国家体委领导在比赛现场多次向建设厂负责维护保障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表示感谢。辽宁省射击队在金东翔破世界纪录的当天,即向建设厂发来电报,也向工厂表示感谢。

  1985年6月,国家体委为纪念中国射击队成立三十周年,在北京射击场举办了一次全国优秀射手邀请赛。在比赛中,江苏省男子运动员杨伊明用国产移动靶步枪破两项全国个人记录,也是移动靶比赛的全部个人项目的记录:男子50米移动靶标准速(60发)以589环破588环的全国记录;男子50米移动靶混合速(40发)以394环破393环的全国记录。在赛后举行的用户座谈会上,北京射击场和参赛队移动靶教练员表示,国产枪的散布精度、机件寿命对各种枪弹的适应性都不错,不足之处是击发机不好调,枪的重心太靠前。

  1986年4月在贵阳举行的全国大区射击比赛中,四川省运动员汪巍用国产移动靶步枪在男子50米移动靶标准速(60发)比赛中,以591环的成绩又破了杨伊明的589环的全国记录。

  1986年12月23日,中国运动员邱波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使用峨嵋牌EM-752型5.6毫米标准步枪夺得个人金牌。1988年10月7日,在朝鲜第五届国际射击赛中,我国19岁的重庆籍射击选手蔡智勇,使用建设生产的EM-763型5.6毫米移运靶步枪夺得混合连射冠军。

  2、累创世界纪录、累获金奖的EM-751自选步枪

  1977年,陕西省优秀运动员林波在参加布加勒斯特“中罗射击友谊赛”中,使用峨眉牌EM-751型自选步枪,以599环的优异成绩,平男子60发卧射的世界纪录。林波又于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上,以400环满环成绩,平40发卧射的世界纪录。林波自1975年起,一直使用国产枪,十余年来,多次获洲际、国际、全国比赛冠军,十多次破全国纪录,多次打破亚洲纪录,两次平世界纪录,达健将二十余次,成为我国射坛的一颗耀眼明星。1985年9月,林波为感谢建设厂对他的支持,到建设厂进行访问,并向建设厂赠送三枚金牌,其中一枚是国家体委赠给他的运动员最高荣誉奖章,另外两枚是八、九届亚运会获得的金牌。

  1978年第八届亚运会期间,我国射击运动员用峨眉牌系列比赛步枪获得3×40和3×20两个项目的团体冠军。射击总分由第七届亚运会的团体第三名,一跃而为第八届亚运会的团体总分第一名。

  3、作为奥运冠军的功勋装备而载入史册的EM-752型标准步枪

  自第三届全运会起,辽宁女子运动员金东翔凭借EM-752型标准步枪打破世界纪录,此后,该型号步枪在赛场上屡创佳绩,多次平世界纪录。

  1984年8月,于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上,我国女子射击运动员吴小旋手持峨眉牌EM-752型小口径标准步枪,以581环的优异成绩,荣获女子3×20项目的奥运会冠军,同时创造了奥运会纪录。吴小旋也凭借此成就,成为我国历史上首位获得奥运会女子金牌的运动员。

  由建设厂生产的峨眉牌运动步枪,作为助力奥运冠军的功勋装备,自此被载入史册。考虑到吴小旋在比赛中使用国产枪支的卓越表现,赛后建设厂特意精心准备,向她赠送了一台重庆—雅马哈80摩托车,以表达对她的认可与嘉奖。

  4、畅销国际市场的EM322型5.6毫米狩猎步枪

  1984年,兵器工业部在许昌召开的民用枪开发会议上与北方工业公司签定了开发合同,研制使用北约NATO弹、非自动装填、弹匣供弹的EM8511型7.62×51毫米狩猎步枪。工厂接受任务后于1985年在EM815型比赛枪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并制造出样枪3支,送广州参加当年广交会。之后该枪又曾在西德民用枪博览会展出。1986年,工厂按外贸公司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后,1987年生产100支在国际市场上试销。

  1987年,工厂应北方公司要求,开发使用5.6毫米步枪长弹、非自动装填、弹匣供弹的EM322型5.6毫米狩猎步枪。同年,工厂试制出样枪,送外贸公司展出。该枪的研制是以峨眉牌EM系列比赛枪的结构为基础,结合狩猎步枪特点设计的,属于中档产品,销售对象是美国、西欧市场。该枪枪托上有两个备用弹匣槽,结构新颖,机构动作可靠,具有较可靠的保险装置等特点,深受国外用户的喜爱。1988年,该枪通过部级鉴定,达到设计定型,生产的1000支外贸枪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1990年,该畅销枪订货量剧增,但由于工厂生产能力限制,年产仅达2000支。

  1985年,美国西雅图市与重庆市结为友好城市后,该市副市长柯瑞哥先生在来渝访问期间,带来一支比利时勃朗宁公司的高档组合猎枪样品,提出联合开发、销售猎枪及运动枪支。双方洽谈后工厂接受了开发组合猎枪的任务,初选型号是散弹枪为20号的猎枪管,线膛枪为美国30—06枪弹的步枪管。工厂于1986年设计制造出样枪。后由于双方提出的合作条件未能达成协议,该项目未投入生产。

  三、重振峨眉品牌

  峨眉牌比赛枪虽然是运动类产品,但毕竟是特殊器械,属于限制管制产品。1989年之后,国家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枪械生产、销售和持有。到1996年在国际上也因反恐等诸多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禁止民用枪支进口。由于没有订货,建设厂峨眉运动枪的科研开发工作一度停止。而这个阶段国外的运动枪一直都在大力发展,因此中国的产品又落后于国外了。2000年之后,国内、国际市场又有复活,但多仅限于对原有型号的小批量生产。

  1、WQL03式猎枪

  WQL03式猎枪是狩猎爱好者狩猎或比赛时的用枪,同时也是收藏爱好者的收藏佳品。全枪长≤1023毫米,枪管长度508毫米,全枪质量≤3.3 kg,发射方式为单发唧筒式,使用枪弹12

  塑料壳猎枪弹,弹仓容弹量5发。2002年12月底,完成了产品图设计。2003年12月,设计定型,进行小批量生产。2004获兵装集团科学技术大会三等奖。

  2、峨眉牌又添新成员——EM316、EM317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但那时全国大部分的射击队大都使用的国外枪,在国防科工委、北京市、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建设厂承担了奥运会射击比赛用枪的研制项目。

  2003年2月,工厂开始了5.6毫米自选步枪、运动步枪的预研工作。对华东地区五省一市的射击队和北京射击队、国家射击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研工作,完成了方案的设计。10月,完成了样机的试制,定名为EM316型5.6毫米自选步枪和EM317型5.6毫米运动步枪。2004年2月,方案样机通过了兵装集团科质部、军品部的评审。

  2005年6月,在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民用枪支检测中心,EM316和EM317两支枪进行了鉴定试验,通过成枪外观检查、尺寸检查、机构动作测试、所有静态检测、动态检测项目全部合格,各项技术性能均能满足研制合同的要求,尤其是参与试验的四支枪射击密集度三靶平均为0.88cm,较合同指标高0.12cm,单靶最好成绩为0.5cm,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6年5月10日通过了国防科工委、北京市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的鉴定会。至此,峨眉牌又新添EM316型5.6毫米自选步枪和EM317型5.6毫米运动步枪两个新产品。全枪长:EM316型1214毫米~1238毫米;EM317型1178毫米~1208毫米,全枪质量:EM316型5.9kg;EM317型 5.5kg,单发手装填供弹,射击密集度:射距50m,射击三靶,每靶10发。两支枪均能满足国际射击联合会竞赛规则,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著名品牌同类产品水平。不仅能适用于国产弹,也能适用于国外弹,达到我国优秀运动员参加2008年奥运会比赛的需求。

  3、重振峨眉品牌

  建设厂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陆续研发生产了各种类型和不同口径的运动枪、比赛枪和气枪,创立了峨眉品牌。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使用建设厂生产的各式比赛枪多次打破全国和世界纪录,屡次获得国际比赛和奥运会的金银铜牌。建设厂还研发生产了各式大口径军用比赛枪,供我军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军体比赛,都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2009年建设集团军民分立后,随着国内射击运动场和狩猎场等娱乐场所的增加,对民用枪支需求也有较大增长。由于多年的原地踏步,如今“峨眉牌”运动枪与以德国制造商为主的国际企业有了较为明显的品牌差距。

  为了迎头赶上,2012年,建设工业集团重启民用枪发展新战略,实施了“五亿增收”工程,提出了用几年时间,使民用枪产值突破亿元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建设工业成立了民用枪销售公司,加强了网站和品牌建设,通过赞助青少年比赛和队员,进而发掘出一批二三线的年轻选手,派出工程师去贴身服务,积累出运动枪的调整经验,跟上有潜力运动员,稳扎稳打地走完品牌重建之路。

  2013年,建设工业把民用枪作为公司的经济增长极,开展了合资合作,成立了民用枪厂,充分发挥军品生产的技术优势,加大了运动枪的科研力度,重点是高精度比赛枪和军体用枪的研制,先后推出了EM12型弹匣式半自动猎枪等新的品种,开展EM332型5.6毫米运动枪降成本设计。民用枪市场比赛枪系列已进入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射击队,HF猎枪等产品已小批量进入欧美市场。

  2014年底,建设工业与重庆长风机器有限公司两厂整合后,又专门成立了民用枪公司,以奥运用枪为支点,大力推广“峨眉牌”产品,以运动枪带动猎枪和玩具枪等整个民用枪的知名度提升。同时,加强与国际一流品牌的合作力度,不断完善“峨眉牌”品牌的产品谱系,民用枪市场比赛枪系列进入了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射击队,HF猎枪等产品已小批量进入欧美市场,为公司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