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柱将车停在一个稍高的土坡上,指着前方:“周顾问,二哥,就是那儿了。咱们下车走过去,里面车进不去了。”
下了车,寒风裹挟着水汽和泥土的腥味扑面而来,比县城里更加凛冽。我们跟着赵德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警戒线。脚下的泥土异常湿软粘滑,混杂着枯草和贝类的碎壳。
靠近了看,施工的场面更加清晰,几台柴油抽水机正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粗大的黑色橡胶水管像巨蟒般延伸进一片被人工围堰圈起来的水洼里。
水洼的水位明显低于周围的水面,浑浊的水流正被源源不断地抽排到旁边的沟渠中,露出下面黑乎乎、湿漉漉的淤泥层,那片被抽水的水洼中心,隐约可见一个用沙袋和木桩加固过的、倾斜向下的巨大豁口,那就是被发现的墓道入口。
入口处覆盖着厚厚的淤泥,一些穿着连体防水胶裤、浑身泥浆的工人正用铁锹、水桶等简陋工具,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入口附近的淤泥和塌方的土石,入口的结构在淤泥中若隐若现,能看到部分规整的石块垒砌的痕迹。
在稍远一点、相对干燥的滩涂上,几位穿着蓝色大褂的考古队员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刚从淤泥里捞出来的东西。
旁边铺着塑料布,上面散乱地摆放着一些器物碎片、朽木和几块颜色、质地明显不同的砖瓦残片,其中几块青砖厚重,釉面剥落的琉璃瓦片在灰暗的晨光中依然透出一种异样的华贵正是资料上那些突兀出现的明代遗物。
整个现场弥漫着一种紧张、压抑又带着强烈疑惑的气氛,工人们的动作带着一种对未知的敬畏和谨慎,考古队员们的眉头紧锁,盯着那些明代砖瓦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
空气中混杂着柴油味、淤泥的腐殖质气味、水腥气,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阴冷潮湿的气息。
赵德柱拿出证件,跟警戒线的负责人低声说了几句,对方看了看我们,又跟赵德柱核对了一下,这才点点头,示意放行。
“周顾问,二哥,这边请。”赵德柱引着我们,尽量避开泥泞最深的地方,向那墓道入口靠近。
越靠近那被抽干了水的巨大豁口,二呆的神情就越发凝重,他不再说话,眉头紧锁,鼻翼不断地翕动着,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周围,尤其是那个幽深、散发着冰冷湿气的墓道入口。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身体微微前倾,像一头嗅到了危险气味的猛兽。
“感觉到了?”我低声问。
二呆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说道:“那股味儿就在下面,又冷又滑,我还能感觉到能量的运动,像泡在冰水里的泥鳅。”他顿了顿,目光死死盯着入口处混杂在汉代夯土和淤泥里的几块青砖碎片,他接着说:“还有那破砖头旁边,味儿最浓。”
我的心也沉了下去,二呆被半颗黑水心附着过,本能感应清晰地指向了时空错乱的核心区域,那些不该出现在汉墓入口的明代遗物,林南星果然在这里动用了黑水心的力量,而且残留的气息异常浓烈。
赵德柱也听到了二呆的话,脸色变得更加严肃:“我们的人初步探测,入口附近区域的能量读数非常混乱,而且水温异常的低,比周围湖水低很多。”
我站在泥泞的滩涂上,望着那个如同怪兽巨口般张开的墓道入口,感受着下方传来的阴冷湿气和二呆所指的那股令人作呕的冰冷滑腻感。
洪泽湖的晨风吹过,带来刺骨的寒意,但更冷的是来自那幽深水墓深处的、属于黑水心的邪异气息。
我转头看向赵德柱,语气不容置疑,“赵同志,我们需要尽快下去,真正的猎场,就在这浑浊的泥水之下,在那时空扭曲的墓穴深处,挖开墓道后我和我兄弟进入,为了安全让别的同志都在外面营地警戒,不用进去找我们,对了帮我们找来两个半身胶皮裤,就渔民捞鱼用的那种。”
赵德柱按我们说的去办,没多久就把两个半身胶皮裤拿了来,火器我没没要,就带着矿灯和工兵铲下了挖开的墓道。
虽然外围有沙袋隔水,但墓道倾斜向下,里面还是有齐着小腿深的水没抽完,可随着抽水机运作,已经越来越浅。
甬道开凿在坚实的原生土层中,两侧和顶部用巨大的、打磨粗糙的青灰色条石垒砌,石缝间填充着暗红色的夯土,历经两千多年水浸,依然坚固,典型的西汉早期高等级墓葬形制。
脚下的淤泥里,偶尔能踩到一些朽烂的木头碎片和陶器残片,但不见任何有价值的陪葬品,果然如情报所说,被搬空了。
我们哥俩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矿灯光柱在湿漉漉的石壁上晃动,映照出凹凸不平的凿痕和附着的水珠。
空气沉闷压抑,只有我们踩踏泥水的吧唧声、粗重的呼吸声和工兵铲偶尔刮擦石壁的声响在狭窄的通道内回荡。
墓道并不算太长,大约下行了几十米,前方豁然开朗主墓室到了。
矿灯的光束扫过,一个巨大的、方形的空间呈现在眼前,墓室顶部采用叠涩穹窿结构,由一层层内收的石条垒砌而成,气势恢宏。
墓室中央,赫然可见一个巨大的、用粗大柏木方层层垒砌这便是所谓黄肠、顶部平铺盖木是为题凑,整体是方形结构,正是象征最高等级葬制的棺椁。
我心说这还留着棺材,倒是新奇,可眼前的情景却让人心头更加沉重。
整个黄肠题凑结构严重坍塌朽坏。那些珍贵的柏木方大多断裂、腐朽,呈现出深褐色甚至黑色,被厚厚的淤泥包裹覆盖,如同巨大的黑色残骸堆叠在墓室中央,题凑盖木更是七零八落,散落在淤泥和朽木之间。
我说道:“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周代和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黄肠题凑是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中。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