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真不想当侯爷啊

第11章 今儿是找如烟呢还是找钥匙呢 (求追读)

  “来人!”赵县令厉声喝道,声音在县衙前院回荡,引得周围的衙役们纷纷应声而动,迅速围拢过来。

  赵县令的目光在众衙役中扫视一圈。

  “李捕头,这几人便交予你押送,务必小心谨慎,不得有误。”

  李捕头打了个哈欠,懒洋洋的说道:“晓得了,晓得了,不过大人啊,这种分功劳的美事儿,你不让周歌来参与下?”

  周歌,正是县令的外甥。

  赵县令看了李捕头一眼,说道:“这种事就不叫他了,我怕他将此事办的砸了锅,免得给燕王殿下留下不好的印象。”

  李捕头闻言,立刻上前一步,拱手领命:“大人放心,卑职定当全力以赴,确保人犯安全送达燕王府。”

  望着那渐行渐远的囚车,心中暗自思量着此行的种种可能。

  他知道,将这些人犯送往燕王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项公务,更多的是为了向燕王展示自己的忠诚。

  “怪了,”赵县令突然喃喃自语道,“咋没见我那个外甥?按说今日他应当在此协助才是,大概又去饮酒作乐了吧。”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了宠溺的笑容。

  这个外甥,自幼便被他视为己出,虽然平日里有些玩世不恭,但心地却也不坏。

  “罢了,不管了,随他去吧。人犯已经送走了,我也得去怡红楼潇洒潇洒。”

  此时,赵县令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还要被燕王接见之事。

  “今日,我该去找翠柳,还是去找如烟呢……”

  换了身衣服,轻车熟路的乔装打扮了一番,出门而去。

  石狮静卧,门楣高耸,燕王府的高贵在这一刻显露无遗。

  囚车的轮子在石板路上发出吱吱扭扭的声响。

  在这时,王府大门缓缓开启,一队身随行人员步履匆匆地走了出来。

  领头的一位中年男子,走到李捕头面前,停下脚步,目光上下打量了李捕头一番,然后开口问道:“你便是负责押送这批犯人的李捕头吧?”

  李捕头连忙拱手行礼,回答道:“正是卑职,李叁见过大人。”

  那中年男子微微点头,目光随即转向囚车。

  “囚车既已至此,你便在这里止步吧。这些犯人,自有我们王府的人接手看管。你家县令呢?为何不见他亲自前来?”

  李捕头闻言,心中虽有几分意外,但面上却丝毫不露声色。

  他恭敬地回答道:“回大人话,我家县令因公务繁忙,未能亲自前来,特命卑职代为押送。望大人海涵。”

  中年男子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对赵县令的缺席感到有些不满。

  但他也并未多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示意身后的护卫上前接管囚车。

  “既然如此,你便退下吧。回去告诉你家县令,这些犯人我们会妥善处置,让他不必挂心。”

  中年男子淡淡地说道。

  李捕头再次拱手行礼,表示领命。

  他转身欲走,却又似乎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问道:“大人,不知这些犯人将会如何处置?我家县令对此事极为重视,还望大人能告知一二。”

  中年男子闻言。

  瞪了李捕头一眼。

  李捕头知道再问下去也是徒劳。

  他再次拱手行礼,然后退至一旁,目送着囚车被王府的护卫缓缓推入王府。

  随着沉重的囚车缓缓驶入燕王府邸,囚车停稳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只见一位身着华服的男子匆匆而来,他便是燕王的替身——李慕白。

  突然双膝跪地,对着囚车内的方向深深地叩首。

  “殿下,您受苦了。”

  “辛苦了,李百户。”

  朱棣的声音传了出来。

  李慕白站起身,目光望向那名还愣在原地的中年男子。

  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耐烦。

  “楞着干嘛,赶紧将囚车打开。”

  与李捕头对接的中年男子突然一拍脑门,脸上露出了懊恼之色。

  他急忙上前几步,对李慕白低声说道:“大人,我……我忘了找他要钥匙了!”

  朱棣眉头一皱,说道:“如此重要的事情,你也能忘记?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无用,速速想办法解决。”

  中年男子连忙点头,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急忙转身,向李捕头所在的方向望去,却发现李捕头尚未走远。

  他连忙高声喊道:“李捕头,请留步!”

  李捕头闻声停下脚步,回头看向中年男子,脸上露出了疑惑之色。

  中年男子快步上前,有些尴尬地解释道:“李捕头,实在抱歉,我……我忘了找你要囚车的钥匙了。”

  李捕头闻言,脸色骤变,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急忙在自己的衣襟、腰带乃至靴筒中一阵摸索。

  无论他如何翻找,那串理应挂在身上的钥匙却如同消失了一般,无影无踪。

  “我……我也忘记向县尊讨要钥匙了。”李捕头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起头,满脸愧疚地望着那位中年男子。

  “你……你说什么?”

  中年男子难以置信地望着李捕头,似乎在确认自己是否听错了。

  李捕头低下了头,开口解释道:“大人,是这样的。我在出发前匆匆忙忙地准备,一时疏忽,竟然忘记向县尊讨要囚车的钥匙了。等我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二人之间的沉默。

  只见一名王府的侍从匆匆而来,手中拿着一封信函,神色焦急地喊道:“大人,不好了!有紧急消息传来!”

  中年男子闻言,接过信函,匆匆浏览了一遍,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抬头望向李捕头,说道:“李捕头,你这次可真是闯了大祸了!这封信函是燕王亲笔所写,要求我们必须立即将犯人押送到指定的地点。可是现在,你却告诉我钥匙丢了?这该如何是好?”

  “大人,请放心!我这就回去向县尊请罪,并尽快找回钥匙。请给我一点时间,我一定会将此事妥善解决!”

  李捕头慌张的说道。

  中年男子转身欲走。

  李捕头也匆匆朝着县衙跑去。

  心中挂念着囚车之事,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穿过熟悉的走廊,直奔县令的公房。

  当他推开公房的房门时,迎接他的却是一片寂静与空荡。

  县令的案桌上,几卷公文散落,墨盅半干,显然主人离开得颇为匆忙。

  李捕头心中一紧。

  他环顾四周,试图从房间的布置中寻找县令留下的线索,但除了那些日常用品外,别无他物。

  正当他准备退出房间,去询问其他衙役时,门外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

  李捕头转身一看,是县令的贴身随从小张,他手里端着几本文书,面色显得有些慌张。

  “李捕头,您回来了?”小张一见李捕头,连忙迎了上来,“县令大人他……”

  李捕头心中咯噔一下,打断了小张的话:“县令大人呢?我有急事找他。”

  小张叹了口气,将书本放在一旁,低声说道:“县令大人亲自前往知府张昺大人的府邸,去商讨对策。他担心囚车之事可能涉及更深的层次的纷争,必须尽快与上级沟通,以免事态失控。”

  李捕头闻言,眉头紧锁。他深知县令的决策自有其道理,但此刻囚车被困,时间紧迫,他实在无法再等下去。

  “恐怕已经来不及了。”他喃喃自语道,“我还是先想办法打开囚车再说吧。”

  小张闻言,也是一脸无奈。

  他深知李捕头的性格,一旦认定了某件事,便会全力以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沉吟片刻后说道:“李捕头,您先别急。虽然县令大人不在,但我们可以试试其他办法。您先跟我说说具体情况,看看我们能不能想个折中的法子。”

  李捕头点了点头,将囚车被锁、钥匙遗失以及自己返回县衙却找不到县令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小张。

  小张听后,眉头也皱了起来。

  “这样吧,”小张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先去仓库看看,有没有备用的开锁工具。同时,我派人去知府府邸打探消息,看看县令大人何时能回来。另外,您也再仔细回想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可能存放钥匙的地方被您忽略了。”

  李捕头闻言,眼睛一亮。

  感激地看了小张一眼。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公房,直奔仓库而去。

  仓库内光线昏暗,但李捕头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很快便在一堆杂乱的工具中找到了几件看似能够开锁的物件。

  他拿起其中一件,仔细地端详着,心中暗自祈祷着它能够派上用场。

  与此同时,小张也已经安排好了人手去知府府邸打探消息,并派人回衙门寻找可能遗漏的钥匙线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李捕头的心情也越来越焦急。

  就在李捕头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仓库的一角突然传来了一阵轻微的响动。

  他猛地回头只见一名衙役手持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正站在那里一脸惊喜地望着他。

  “我找到了!”那名衙役兴奋地喊道“这是我在县令大人的书房里找到的备用钥匙!”

  衙门中的纷纷扰扰且不提。

  燕王府中。

  李增枝端坐在囚车一角,手中把玩着一把沉甸甸的钥匙,那钥匙在光线下泛着微光。

  “钥匙在我这里呢,”他轻启朱唇。

  “我趁那个衙役不备,将钥匙偷了出来。”

  说到“偷”字时,他的语气中竟带着一丝戏谑,自己觉得这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燕王朱棣坐在囚车的另一侧。

  你哥李景隆知道你这一手偷窃之术吗?”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调侃之意。

  李增枝闻言,笑容更甚,他摇了摇头,答道:“兄长若知,定会责备于我。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为求自保与解救他人于水火之中,何错之有?”

  一旁的道衍和尚轻声插话:“那怎么算偷呢,”

  他淡淡说道,“勋贵之事,自有其独特的行事法则。李增枝此举,非但不是偷窃,只是为了自保。”

  燕王朱棣闻言,说道:“可是你被家中除名,失去了继承曹国公爵位的权利。你可曾后悔?”

  “虽然被家族除名,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与痛苦,但转念一想,这也算是与殿下您之间的一场误会所带来的后果吧。不过,无论如何,我都庆幸自己能够保住这条命,得以继续活在这个世上,继续追寻我所信仰的大义。”

  说到这里,李增枝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了坐在对面的燕王朱棣。

  “殿下,”李增枝继续说道,“我且斗胆问您一句,当时您听说我调戏您的正妻之时,心中是否真的涌起过杀念?我知道,那样的罪名足以让我万劫不复。”

  朱棣闻言,眼神微微一凝。

  “你问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我的内心。不错,当时我确实是想杀了你。你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触及了我的底线。我的正妻,岂容他人轻辱?更何况,那谣言还传得沸沸扬扬,让我如何能不怒?”

  “但是,”他话锋一转,“我也清楚,这世间之事往往并非表面那么简单。老六朱桢在背后捣鬼,他的心思我岂能不知?只是,当时我怒火中烧,差点就被他利用了。幸得你大哥李景隆及时出现,他苦苦求情,为我分析了利害关系,让我得以冷静下来。”

  朱棣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说实话,若非你大哥的求情,以及我后来对你的调查了解,我或许真的会对你痛下杀手。毕竟,在那个情况下,任何一丝的怀疑都足以成为我行动的理由。但好在,我最终没有让愤怒蒙蔽了我的双眼。”

  道衍和尚轻轻颂念了一声佛号。

  缓缓开口:“纷纷扰扰,世间万象,皆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二位施主,心中若有挂碍,不妨且随风而去,无论是恩怨情仇,还是功名利禄,皆不过是一场空幻……”

  言罢,道衍和尚微微一笑。

  “呔,这个死秃驴!”

  李增枝暗骂道。

  此时,王府外传来李捕头的声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