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救命,我爹是李贤!

第13章 忠君爱国

  东宫驱逐僚属的举动,在长安城轰动一时。

  谁能想到,面团太子李贤在世子李恒的协助下,竟然支棱起来了。

  东宫驱逐的僚属,大多坐冷板凳,没有人愿意腾位置给他们。

  李恒那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评语太毒了,哪一位上官不担心遭遇这样的僚属,微笑着在背后捅刀子?

  偏偏这还就是事实,韦承庆等人辩无可辩。

  哪怕这个时代,忠诚已经是罕见的奢侈品,被逐官吏们的作为被张榜公布,依旧让人咬牙切齿。

  人,不能无耻到这地步!

  旋即,大批等候吏部安排位置的候补官员大喜,那么多的东宫位置空缺,还不能找到一个实职么?

  唯一的问题是,东宫也明确了要求:要么官吏本人经过世子考验,要么官吏将家中八岁到十五岁的孩子送到世子手里,接受忠君爱国教育。

  冷静下来的官吏退缩了大半。

  说得好听的忠君爱国教育,其实就是变相送质子进世子手上。

  太子并不受天皇、天后宠爱,这是人尽皆知的事,这一次离宫废更只有一步之遥。

  太子躲过这一劫了,下次呢?

  太子不好使,世子又算得了什么?

  诡异的是,太子令就这么明目张胆地让官吏送孩子,御史台的弹劾也飞入了大明宫,偏偏天皇、天后留中不发,一个眼色都没使。

  就算前程是刀山火海,都有困顿的官员往前踏。

  大唐的官吏总数已经超过了预设的位置,多少官员等了几年还没有实职的机会。

  所以,送一个孩子过去是多大的事?

  没有生两三个孩子,都不配叫官员!

  东宫一次征召官吏三百名,李恒面前也有三百名孩子,高矮胖瘦不同,列队能看到起伏的波浪形。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本世子的少年团。”

  “少年智则唐智,少年强则唐强。”

  “天生我大唐少年,当披荆斩棘,为大唐的利益而战。”

  “就问一句,敢不敢随本世子杀尽一切敌人?”

  李恒咆哮着举起枣木短棍。

  “敢!敢!敢!”

  本来就很冲动的少年们,举起右臂大呼。

  由洪东出手,校正了少年们的顺序,确保每一排高低依次而降,站队的仪态也教了一遍。

  保持队形倒不难,真正的难点是转向,不少人左右不分,转向时跟队友面面相觑,一次次教了都记不住,气得洪东想打人。

  好不容易都转对了吧,齐步行进又闹幺蛾子。

  “你,章懂尚,你平常在家里也是同手同脚走路啊?”洪东拙劣地模仿了一次,看得少年团哄笑。

  李恒在旁边微笑不语,军训这个坑啊,只得掉过一次才容易学乖。

  临时的少年团营房,就建在崇文馆旁边,少年团们不时的大喝,让崇文馆学生们心浮气躁,只能丢下书本,恨恨地翘起兰花指,斥责这些疯狂呐喊的少年团。

  “少年智则唐智,少年强则唐强……”

  句句烫嘴、热心、让人血往脑门子冲的话语,让学生们隐隐觉得,好像那才应该是他们的追求。

  洪东站直了身子示范:“站似一棵松!”

  少年团努力绷直了身子:“站似一棵松!”

  一名崇文馆学生妖娆地扭着身子、掐着兰花指娇喝:“站似一棵葱。”

  李恒依稀看到了巩老师的风采。

  这股歪风邪气再不刹住,以后的大唐能指望谁?

  饭菜并不奢侈,麦饭都是去了壳的,主菜是民间常见的猪肉,有少量羊肉供应。

  有少年想抱怨一下伙食,看看蹲在他们面前,同样咀嚼着麦饭、猪肉、两片羊肉的李恒与东南西北中,一个个恢复了平静。

  要不是考虑少年们的嗓子娇嫩,李恒其实想让他们体验一下府兵餐的,带壳麦饭才是正经的西北风味。

  少年团的胃口不错,其实这样的伙食在他们多数人家里也算中等了。

  坐冷板凳的官员,干拿一份俸禄养家糊口,吃得太好是不可能的。

  “你们进来之前,想清楚没,要是我父亲倒了,你们要怎么办?”吃饱之后需要消食,李恒信口问道。

  “想那么多干嘛?再没有实职,我家要饿死了,顾得上想这些?”章懂尚嗤之以鼻。

  世子哟,你这话是何不食肉糜,饱饿之间有大恐怖,就是掉脑袋也得先解决肚子问题。

  一名名少年团成员频频点头,不是迫不得已,谁肯进东宫这是非地啊!

  进了,一辈子就打上李贤父子的标签,哪里有后悔的余地?

  倒是李恒矫情了。

  “洪东,制定一个稳妥的计划,要操练出他们的潜力,又不能伤到他们的根本。”李恒倚到树干上,微微闭眼。

  “世子,这个强度的操练,你没必要跟在一起。”洪东建议。

  “不,你不懂,大非川一战,让吐蕃气焰熏天;李敬玄再败,大唐的气势就被压制了。”

  “早晚我要带少年团出征,会一会吐蕃第一名将噶尔·钦陵赞卓,振我大唐雄威。”

  李恒闭着眼睛,随口画着大饼。

  这并不是他的真心话,他现在就一个目的,保住全家人的性命。

  洪东的声音有些忐忑:“世子对郭待封怎么看?”

  李恒的声音平静:“他家的传统不好,善始不善终。郭待封在此战的过错世人公认,但错的不止郭待封,朝廷早在吐蕃攻白兰羌时就应该警惕,在吐蕃攻击吐谷浑时加以阻拦,何至于到这地步?”

  “亡羊补牢,结果牢也没补好。”

  “郭家,其实在郭孝恪战死之后,就应该坚决走文官的路子。”

  即便没睁眼,李恒也知道洪东在抹眼泪。

  世上都把责任丢到郭待封身上,有谁知道,郭待封的肩膀扛不住这沉重的罪责?

  当年的大唐一心东进,想灭了宿敌高句丽、吞并百济,结果被吐蕃一个个拔除了两国中间的屏障,大唐才惊觉雪豹下山了。

  再让性格恶劣的刘仁轨,以党争的缘故让纸上谈兵的李敬玄挂帅迎战,更让大唐的士气衰落。

  郭家有两大不良传统:善始不善终、父子同军。

  按洪东的表现来看,搞不好他就是郭待封的儿子,噶一刀入宫是为了救郭待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