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救命,我爹是李贤!

第14章 太子率更丞

  二十来岁的从七品上太子率更丞面容俊朗,从容不迫地对李恒叉手:“太子率更丞骞辞玉,奉天皇、天后之命,今后听从世子调遣。”

  李恒看了骞辞玉几眼,叹了一声:“行吧,你们这些孔门之后……”

  骞辞玉是孔子七十二弟子闵子骞的后人,他们以先祖的名为姓,也不是太罕见。

  重点在于,骞辞玉的父亲骞味道现在是御史中丞,在御史大夫高智周致仕后,以二把手暂代一把手的职责。

  骞味道倒不是特别了不起,但他与黄门侍郎裴炎是死对头。

  裴炎,大约可以认为是李贤的死对头。

  李贤没有得罪过裴炎,却不妨碍裴炎想踩着李贤的脑袋往上爬。

  骞辞玉的出现,也是天皇、天后对李恒的约束,他们不希望李恒将戾气保持下去。

  对于少年团的操练,因为还不是成丁,也没有用真枪真刀,七斗软弓配的也是没有箭镝的箭矢,天皇、天后也只当是少年玩闹,没有太在意。

  在大唐,官方的定义就是三百人一团,至于是吃空饷还是超编,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少年团的人数,恰恰是一团的编制,也在帝后的容忍范围内,再多可就犯忌讳了。

  骞辞玉的出现,倒像是负责督导、记录的官员,少年团有什么动静,他必须上报到大明宫。

  李恒微笑:“只要太子率更丞不偏不倚,如实上报,本世子也没任何意见。”

  骞辞玉继续开口:“少年团筹备到现在,花去的钱粮也不少,下官以为,这些消耗应纳入东宫费用,而不是太子私人负担。”

  李恒一怔。

  哎,真不知道说这位父亲什么好,哪有这么办事的,还是太子自己出钱养少年团?

  “这些开支,难道不应该由太子家令寺承担?”李恒隐约不满。“太子率更丞转告太子家令寺,让他们想想前面的太子率更寺发生了什么。”

  虽然少年团是李恒心血来潮组建的,本身不在东宫编制内,可那也不应该由太子李贤私人垫付!

  太子家令寺的作为,有不作为之嫌。

  也就是现在的李恒戾气渐消,要不然能把太子家令寺搅个鸡飞狗跳。

  骞辞玉出面,则是把少年团正式列入东宫的编制,日常操练的消耗、伙食、衣裤,还有减半的禄米、粗盐都能安排妥当。

  开玩笑,连崇文馆学生都有禄米、粗盐给,少年团凭什么矮人一头?

  听说有禄米、粗盐给,解散休息的少年团欢呼雀跃,一个个眼带骄傲。

  “哈哈!一定要背禄米回家,煮给父母吃!”

  “小妹!哥哥能挣到禄米咯!”

  同手同脚的章懂尚一声呼哨,原地来了个后空翻,稳稳当当落地。

  李恒的眼睛眯了一下。

  好家伙,章懂尚的运动能力不低,就这种水平还会同手同脚,演呢。

  十二声牛角号起,包括李恒在内,少年团已经站成三十列,身子绷得笔直,大声念起了少年团专用口号。

  “少年智则唐智,少年强则唐强!”

  “天生我大唐少年,当披荆斩棘,为大唐的利益而战!”

  一旁的骞辞玉差点被热血的口号感染了,回过神来不禁赞叹,有这么光明正大的旗号,热血少年们哪能不尽心竭力?

  匆匆捉过纸笔,骞辞玉飞快地记录少年团的口号。

  少年团的行事还有待观察,可这口号,绝对是天皇、天后喜闻乐见的。

  这年头,光会做事是没有前途的,要会喊口号,这一点世子很清楚。

  能从宫废前缘力挽狂澜,将东宫的位置稳定下来,骞辞玉很怀疑,眼前的世子不是八岁孩子,是个八十岁的老狐狸。

  新补入东宫的三百官吏,听到世子给少年团发放减半的禄米、粗盐,不由感慨万千。

  在他们想来,自家的孩子顶多是打个管吃管住的白工而已,权当是为自己获取实职作出的牺牲,哪想到世子会管他们的禄米?

  世子凶名昭彰,可谁知道,世子对自己人,竟然出乎意料的好呢?

  -----------------

  大明宫,紫宸殿。

  武则天照例看了眼太子率更丞骞辞玉的抄录,忍不住笑了:“天皇,小孙孙还惯会来事,这口号喊得,啧啧。”

  “少年智则唐智,少年强则唐强。”

  直白、热血,听得李治都想爬起来耕两亩地。

  李治笑了笑:“这话没错啊,大唐的未来,可不就在他们身上?”

  武则天抿嘴而笑:“你绝对想不到,他为什么要弄这一个少年团。”

  难道不是为了手上有人质——啊,质子?

  “孙孙说,泱泱大唐,竟然在吐蕃身上吃了两个败仗,太气人了。假以时日,他要带少年团会一会吐蕃第一名将噶尔·钦陵赞卓。”

  “咦,他是怎么知道钦陵全名的?”

  武则天这才发现问题。

  钦陵的全名太长,大唐这边都是省称钦陵,很少有人称呼他全名,按理说李恒应该不知道。

  李治摆手:“没什么好惊讶的,他收的一名内给使,是当年郭待封带在身边的儿子,以入宫为条件,请求朕赦免了郭待封的死罪,认识钦陵一点都不奇怪。”

  武则天当时就惊讶了,为什么李治知道的消息,自己一点都不知道呢?

  从大非川之战起,大唐急风急火、四下扩张的势头才算受到了阻拦,慢慢进入由攻转防的被动局面。

  哪怕李治表示不在意这一两场胜负,心头还是很在乎的。

  孙儿有意为大唐雪耻,不管能不能做到,这份情要领。

  李治长久不见峥嵘的面孔现出一丝狠厉:“天后,告诉范阳卢氏,不是嫡女,配不上我家孙儿!他家要是不愿意嫁嫡女,就试试朕的兵锋怎样!”

  武则天犹豫了一下:“范阳卢氏的未嫁嫡女只有一个,叫卢明月,容貌不算太出众,只是端庄而已,举止有度,重视礼节……”

  “唯一的问题是,她现在十一岁,大了宣慈三岁,孙孙会乐意么?”

  李治愤然拍案:“大一点怎么了?你不就比朕大?这叫孙承祖业!再说了,女大三,抱金砖,就这么定了!”

  娶一个大几岁的妻子,这是由李治亲手打造的传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