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1年的春天,长安的桃花开得正盛,隋文帝杨坚坐在大兴殿的龙椅上,手指轻轻叩击着御座的扶手。殿外传来司礼官的唱喏声,宣告着北周的最后一位皇帝宇文阐禅位已毕,大隋王朝就此建立。阳光透过雕花窗棂,照在杨坚新换上的赭黄色龙袍上,袍角绣着的五爪金龙在光影中仿佛要腾空而起。
“陛下,北周旧臣已按名册整编完毕,”尚书左仆射高颎捧着竹简上前,“唯北周宗室宇文氏,是否……”
杨坚抬手止住他的话,目光扫过殿下肃立的群臣:“朕代周而立,当行宽仁之政。宇文氏宗亲除首恶者,其余皆免死,贬为庶人即可。”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朕旨意,即日起,罢黜北周苛政,轻徭薄赋,整饬吏治。”
殿内响起一片“陛下圣明”的山呼。杨坚看着眼前这班文臣武将,想起二十年前在北周为臣时的步步惊心,如今终于登临九五,心中却并无多少喜悦,反而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知道,北周虽平,西梁虽灭,但江南的陈国依旧凭借长江天险割据一方,那陈叔宝虽说是个文人皇帝,手下却有一班悍将。
“高颎,”杨坚忽然开口,“传朕密旨,着大隋工匠加紧打造楼船战舰,命贺若弼、韩擒虎等将领暗中操练水师。江南未定,终是心腹大患。”
高颎领旨退下,殿内只剩下杨坚一人。他走到窗边,望着南方的天空,眉头微蹙。他知道,灭陈之战,势在必行,但长江天险难越,更何况陈国还有关羽后人关防、张飞后人张鸿、赵云后人赵辅等猛将镇守。
与此同时,江南的建康城却是另一番景象。陈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皇宫内苑的临春阁里,陈顼的灵柩尚未下葬,长子陈叔宝已迫不及待地登上了皇位。他穿着崭新的龙袍,却嫌那龙袍太重,随手扯下玉带扔在一边。
“陛下,”太监总管小心翼翼地呈上玉玺,“这是传国玉玺,您……”
“知道了知道了,”陈叔宝不耐烦地挥挥手,眼睛却盯着旁边侍立的妹妹陈慧儿,“慧儿,以后你就是宁远公主了,这宫里啊,总算有个能陪朕写诗的人了。”
陈慧儿低头应了声“是”,目光却瞟向殿外。她知道哥哥的心思根本不在朝政上,只想着诗词歌赋、美人醇酒。果然,没过多久,陈叔宝就册封了张丽华、孔贵人为妃子,整日在后宫饮酒作乐,将朝政大事尽皆交给了尚书令江总等文臣。
“陛下,”这天,陈叔宝的弟弟陈叔陵匆匆走进临春阁,“北方的杨坚厉兵秣马,恐怕很快就要南下了,我们必须加紧布防啊!”
陈叔宝正搂着张丽华看宫女跳舞,闻言皱了皱眉:“哎呀,弟弟你就是喜欢小题大做。长江天险,岂是那么容易过的?再说,我们有关防、张鸿、赵辅等猛将,还怕他杨坚不成?”
陈叔陵急得直跺脚:“陛下!杨坚此人野心勃勃,当年他在北周时就……”
“够了!”陈叔宝打断他,“朕知道了,你去让关防他们加强江防就是了,别来扫朕的兴。”
陈叔陵无奈地退了出去,望着宫墙外沉沉的夜色,心中充满了忧虑。他知道,哥哥根本没把隋军放在眼里,可他亲眼见过隋军的厉害,那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程度,绝非陈军可比。
时间一晃到了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长安郊外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的父亲叫苏邕,母亲乃是秦琼的姑妈秦瑞珠。苏邕抱着刚出生的儿子,看着他那虎头虎脑的样子,笑着对秦瑞珠说:“瑞珠,你看这孩子,将来一定像他舅舅家的人一样,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秦瑞珠温柔地看着儿子,想起了远在齐州的哥哥秦彝,心中叹了口气:“希望他能平平安安长大就好,这世道,太乱了。”
他们给儿子取名为苏定方,希望他将来能安定四方。苏邕是个老实巴交的农夫,但他知道妻子娘家的厉害,因此从小就教苏定方读书识字,还请了村里的武师教他武艺。苏定方也很争气,不仅书读得好,武艺更是进步神速,尤其是一手枪法,使得出神入化。
就在苏定方渐渐长大的同时,大隋王朝内部却发生了巨大的变故。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病重,太子杨广趁机矫诏,缢杀了杨坚,随后即位,是为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立刻展现出了他好大喜功的一面。他征发民夫数百万,开凿大运河,修建东都洛阳,又三次征讨高句丽,弄得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接连爆发。瓦岗寨的程咬金、秦琼,还有单雄信等人,纷纷揭竿而起,天下再次陷入混乱。
苏定方的父亲苏邕在战乱中染病,于公元617年病逝。临终前,他拉着苏定方的手说:“定方,为父不行了,你舅舅家在齐州,你去投靠他们吧,也好有个照应。”
苏定方安葬了父亲,却没有立刻去齐州,而是听说河北的窦建德为人仗义,便前去投靠。窦建德见苏定方武艺高强,相貌堂堂,立刻将他收为麾下。
没过多久,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缢杀了隋炀帝,建立了许国。窦建德得知后,大怒道:“宇文化及匹夫,竟敢弑君!我必诛之!”
苏定方主动请缨:“主公,末将愿率部前往,生擒宇文化及!”
窦建德大喜:“好!有苏将军出马,孤无忧矣!”
苏定方率领五千精兵,星夜兼程,直扑宇文化及的老巢。许国的军队根本不是窦建德的对手,很快就被击溃。宇文化及的儿子宇文成都乃是天下第一猛将,手持凤翅镏金镋,无人能敌。苏定方却毫无惧色,挺枪跃马,直取宇文成都。
两人大战三百回合,苏定方越战越勇,枪法越来越精妙。宇文成都渐渐力怯,一个不留神,被苏定方一枪挑落马下。苏定方翻身下马,将宇文成都生擒活捉。
窦建德见到宇文成都,怒不可遏:“你父弑君,你助纣为虐,留你何用?”说罢,下令将宇文成都斩杀。宇文化及见大势已去,想要逃跑,却被窦建德的军队追上,最终被擒杀,许国灭亡。
窦建德杀了宇文化及后,声威大震,各地豪杰纷纷来投。他率领大军四处征战,很快就占据了河北、山东的大片土地。
与此同时,李渊在太原起兵,建立了大唐王朝。他的儿子李世民更是一代雄主,率军南征北战,先后平定了薛举、李轨,使大唐版图不断扩大。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消灭了刘武周,收降了尉迟敬德。随后,他又得到了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猛将的辅佐,实力大增。
苏定方在窦建德麾下虽然受到重用,但他听说表哥秦琼在李世民手下效力,便动了投奔大唐的心思。他找到窦建德,说:“主公,末将家中尚有老母需要照料,想回乡侍奉。”
窦建德虽然不舍,但还是放他走了。苏定方离开窦建德后,径直前往长安,投靠了表哥秦琼。秦琼见到苏定方,十分高兴,立刻将他引荐给李世民。
李世民见苏定方一表人才,武艺高强,大喜过望:“苏将军能来,真是天助我也!”
苏定方加入李世民麾下后,屡立战功。在消灭窦建德和王世充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勇猛无比,为大唐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后,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位比三公,权倾朝野。
然而,就在大唐王朝蒸蒸日上的时候,内部却出现了裂痕。太子李建成见李世民功高震主,心中十分忌惮,便联合齐王李元吉,处处排挤李世民。
公元622年,罗士信在洺水之战中战死,李世民悲痛不已。公元623年,李建成凭借罗艺的帮助,平定了刘黑闼的叛乱,声望有所提升。
罗艺本是隋朝的将领,后来投靠了大唐,被李渊封为燕王。他与李建成关系密切,是李建成的重要支持者。
公元626年,李世民见形势危急,决定先发制人。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李渊无奈,只得退位,李世民登基,年号贞观。
李世民登基后,任命房玄龄、杜如晦为相,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然而,罗艺却因为曾经支持李建成,心中惶恐不安。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罗艺在幽州起兵叛唐。他率领大军南下,声称要清君侧。李世民闻讯后,派尉迟敬德、秦琼等将领率军平叛。
罗艺的军队虽然勇猛,但终究不是大唐正规军的对手。在唐军的进攻下,罗艺节节败退。最终,他被部下所杀,首级被送往长安。
李世民看着罗艺的首级,叹了口气:“罗艺啊罗艺,你若安分守己,何至于此?”
至此,从隋朝建立到唐朝贞观初年的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终于暂时告一段落。苏定方在经历了无数战火的洗礼后,终于在大唐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李世民也开始了他开创盛世的伟大征程。长安的钟声依旧悠扬,只是这天下,已经换了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