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昱珩与杜牧之因事发突然,没来得及携带行囊,此后三日两人采集野果充饥,饮山泉解渴。两人抵达横渠书院时,已是衣衫褴褛,虚弱不堪了。
横渠书院的山长贺季真是集贤书院柳子厚的挚友,见薛昱珩、杜牧之二人落魄至此,紧忙命门下学子安排两人沐浴更衣,进食用药。两日后,薛昱珩、杜牧之二人稍稍恢复,便为林质愚举办了一场超度法事,其他书院的山长、学子听闻林质愚舍己为人的事迹,不甚感怀,纷纷前来致祭。
又过了五六日,便是九月九重阳节,横渠书院的重阳文会正视开启。横渠书院山长贺季真作为东道主,主持大会,在文会开启之时,诵读了一篇《吊林公文》,诵完将文章用烛火焚尽,特此祭奠命丧虎口不能参会的林质愚。贺季真念的情真意切,众人听得怅然,薛昱珩与杜牧之更是眼泪盈眶。
文会分三轮,第一轮比写文章,第二轮比画,第三轮比拆文解字。
第一轮由慈恩寺的佛印大师出题,题目为以最简洁之文笔,描述最繁多之心绪。
一众参会学子开卷执笔,龙飞凤舞,洋洋洒洒开始撰写。
薛昱珩提起毛笔正欲下笔,忽而停了一阵,思忖片刻,便将一白卷交给了佛印大师。
随后,杜牧之起笔在卷上潦草涂画几笔,也起身交卷。
接着,丽正书院的许用晦在卷上轻轻画了一条横线,亦立即交卷。
会场的山长、其他参会学子都不明所以,暗自称奇。
考核结束,佛印大师随机评卷,选出晋级下轮者二十五人,其中薛昱珩、杜牧之、许用晦的答卷并列第一。
众人不解,佛印大师将三人答卷展示,颇有禅意地点评道:“无形见有形,至简即至繁”。众人于是恍然大悟,深以为然,对三人敬佩不已。
第一轮由书画大家颜清臣命题,颜清臣受佛印大师所启发,此轮题目便为“可见不可闻,可闻不可听,可听不可见”。
如此玄机莫测的题目,一众学子皆面面相觑,一筹莫展。
薛昱珩执笔思忖少许,便机上心头,画卷上夏天黄昏时刻,一位官人骑着马归来,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不可见花,却闻花香,正中题眼。
杜牧之亦灵光一闪,画卷上只见崇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题为《深山藏古寺》,不见古寺,却知古寺藏于深山之中,似乎闻得远处的诵经之声,亦是巧妙。
许用晦沉思片刻,也起笔绘画,画卷上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题为《蛙声十里出山泉》,不见青蛙,却不禁让人联想到蛙声,绝妙之至的构思。
此轮,惟有薛昱珩、杜牧之、许用晦三人得颜清臣首肯,其他二十二人皆黜落。众人围观欣赏三人的绘画,则啧啧称奇,赞叹不已。佛印大师、颜清臣、贺季真也连连点头示意,深感此届学子人才辈出,不可限量。
最后一轮比拆文解字,轮到东道主横渠书院山长贺季真出题。
贺季真出题如下:“闲看门中木”,门中木即一“闲”字,分拆后意境亦是圆满。
杜牧之首先作答:“蚕为天下虫”。
许用晦接着答道:“少水沙即现”。
薛昱珩最后答道:“鸿是江边鸟”。
一轮下来三人皆对答如流,谁也没有落了下风。
许用晦再次作答道:“是土堤方成”,此对本是巧思,能答上一轮已是不易,不曾想许用晦竟可二番作答,众人纷纷叫好。
杜牧之一时语塞,无言可对。
薛昱珩不急不慌地答道:“思间心上田”,精妙绝伦。
许用晦也词穷,两人勉强打了个平手。
贺季真接着出题:“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天下口乃是“吞”,天上口既是“吴”,两者对称,亦是极难破解之对,难度较上一回合不知增加了几倍。
薛昱珩作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人中王即“全”,人边王即“任”。
许用晦、杜牧之未答,此轮薛昱珩独占鳌头。
贺季真出第三题:“刘伶饮尽不留零”,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留零谐音刘伶,机关在此。
薛昱珩作答:“贾岛一醉非假倒”,贾岛乃唐朝诗人,与假倒相呼应。
许用晦、杜牧之本轮同样未答,薛昱珩再下一城。
贺季真出最后一题:“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十口心组合在一起便是一个“思”字。
薛昱珩答道:“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言身寸便是一个“谢”字,天地君王对妻子父母,亦是对仗工整。
许用晦、杜牧之漠然无对。众人皆对薛昱珩敬佩不已,视为天人下凡。
三轮过后,薛昱珩毫无争议得夺得了此次重阳文会的文魁,贺季真将象征文魁的鎏金龙纹魁星笔郑重交到薛昱珩手中,大笑道:“后生可畏,吾辈老矣!”。
横渠书院重阳文会发生的奇闻异事便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京都,明宗、姚淙、薛绍、冯柳儿、薛昱柔、姚葳蕤等人都有所耳闻,欣喜不已。薛昱珩更加名噪一时。众人皆感叹到想薛氏武将世家,竟有如此文采风流的子弟,执牛耳者怕是要变换山头了。
姚淙对杜正卿言道:“汝记吾言,二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言下之意,以后的文坛就是薛昱珩等人的天下了,不会再有人记得他姚淙了。
杜正卿温言宽慰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