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初唐逍遥王爷

第135章 波斯东部行省总督苏达克

初唐逍遥王爷 花垂死 4175 2024-11-15 07:26

  由此我们可见,万劝朋友们无事切不可胡乱大喊大叫,尤其不可哀嚎。否则一旦不谨慎,甚至可能发动暴动,一场简单的闹剧也会引发一连串多米诺骨牌效应。

  事后,原本孤高自赏的鹦鹉被五花八绑地挂在了花园当中,暗李泰的话说,就当是给这么一个厚颜无耻的家伙一点小小的奖励,否则它还真不是一般的目中无人。而在心底里,李泰思考的却是另一个方面,似乎这只鹦鹉知道的事情很多。而且,它又不像是仅仅独自穿越的一只单独鹦鹉吧。如果是,那也太了不起了吧!一只鹦鹉能懂得那么多?那它该有个什么样的主人啊!难不成,它前世还是人了,这辈子穿越成了鹦鹉?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

  ……………..

  当天晚上,李泰、李恪与李治三人协同参加一个宴会。这不过是一个小型宴会,由萨珊波斯一位有势力的行省总督宴请来自大唐的三位王爷,至于什么原因和意图等等,这就不得而知了。

  本来李泰还想找鲁斯塔姆一起陪同前去,但考虑到了这是一个私人宴会,他便放弃了。鲁斯塔姆,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个名字的含义和影响!列王纪中,关于勇士鲁斯塔姆的部分是最重要的章节。而在波斯,那是最重要的英雄史诗节选。

  《列王纪》是波斯诗人菲尔多西以三十余年时间创作的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民族英雄史诗。全书有六万联(十二万行)。史诗描写伊朗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推翻(六五一年)以前伊朗五十位国王统治时期的兴衰大事,时间跨度在四千五百年以上。

  《列王纪》问世以后,直到十八世纪末,都被认为是伊朗的史书。十九世纪伊朗古代历史的真实面貌逐渐显现出来,确定了《列王纪》的民族史诗的地位。

  布兰的得力助手鲁斯塔姆,这位前萨珊波斯宰相能够入选《列王纪》,可想而知他对于整个萨珊波斯的贡献和影响,也同样可见他在整个波斯帝国的作用、地位!

  至于另外一名虎将巴赫曼,则不在李泰的考虑范围之内,毕竟,他是一位在战场上神勇无比的勇将。但也仅限于战场上,若到了政治上,他那种人往往会作为棋子,或者必须依附他人,甚至可能成为牺牲品。综观整个历史,像程咬金一般长寿的福将毕竟只在少数!

  对于这个小型宴会,未来高宗皇帝小李治的兴趣要远远大于李泰和李恪。

  只需要从三人到达宴会时的穿着打扮便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孩子往往对于很多事欠缺考虑,很多时候太过于天真,防人之心也相当浅薄,而当他身边一旦有人可以依赖时,这种情况会更加凸显!

  或许是觉得波斯衣服很有趣,李治居然难得地穿起了波斯的服饰。而李泰则是一身丝绸,自从上回做过波斯打扮之后,基本上,李泰是打死都不会穿波斯衣服了,太过麻烦!

  李恪或许如同他说的一样,若是李泰等人再不去迎接他,他可能真就成了阿拉伯,被白衣大食同化了!毕竟,宗教的能耐,谁都无法否定!因此,今天的李恪一身白袍的阿拉伯人打扮。

  当三人坐着马车到达时,迎接的人都不禁惊叹三人的气质,三位英俊非凡的大唐王爷同时下车,且三人同穿白袍,这一切都给了波斯的侍卫们庄重的高贵感,令得他们打从心底尊重起来。

  波斯人喜欢白色,故服装大都是白色。这种习俗对西亚产生了很大影响。宗教徒崇尚白色,将白色看成最庄重的颜色,追溯源流,与此不无关系。

  而大唐魏王李泰也专门做了一席白色丝绸宽大的袍子,原因么?李泰觉得在后世老看见和听见别人身穿白色西装,有那么一种白巧克力的味道,因此他也想尝试一翻。

  三位气宇宣昂的大唐王爷缓缓步入大厅,他们的气质让人忽略他们的容貌,而他们的风姿潇洒飘逸,他们的动作优美绝伦,给人无懈可击的完美感受,当真是无可挑剔啊!

  但美中不足的却是,偏左的那位一身丝绸的王爷脸上挂着古怪的笑意,而右边那位最小的身穿波斯白袍的王爷剑眉轻皱,中间的那位一身阿拉伯装束的年长王爷步伐有些紊乱,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显示着他的傲慢和不屑一顾,又似乎显得他善解人意和表达一种他所独特的感想。

  傲慢?不,宴会大厅正中而坐的主人立即摇头,天,他怎么可能将象征基督教“七宗罪”的傲慢运用到大唐王爷、白衣大食驸马亲王身上呢?

  阿胡拉马兹达(波斯神话中至高之神阿胡拉马兹达)在上,请原谅小人的无礼。我们拜火教的子门可不会对自己的盟友妄加猜测和亵渎!尤其是大唐与我们波斯的联姻关系,况且还靠了这位白衣大食亲王的身份,我们方才能与那班野蛮人停战!哦,又错了,是大唐王爷才对,哦,阿胡拉马兹达请倾听我的...........

  随着三根精美华丽的手杖同时点地,三位大唐王爷整齐划一地来到大厅中央,对着宴会的主人微微施礼。

  忽然间,整个大厅中的目光都被在波斯有着象征地位意义的手杖吸引。

  在波斯,稍有身份的波斯人出门时要带手杖,手杖都是用上好木料制成的。手杖头一般雕些图案,都是随意的,没有严格的规定。有些手杖上雕植物,有些手杖上雕动物。植物图案有苹果、玫瑰、百合,动物则有鹰等。

  但此刻却不同,呈现在波斯人们眼前的不同!

  由上好的‘我国自古以来认为最贵重的木材’紫檀木雕刻成的手杖,上面刻画着象征东方,尤其是中国最著名的‘龙图腾’!雕刻得栩栩如生,令人惊叹无比!

  从这三根手杖上,就自然而然地传达了一些信息!身份、地位、财富!任何常人数辈子都甚至可能无法达到的!但却极其自然地出现在了这个豪华的富宅之中,不可谓不讽刺啊!原先主人甚至还有显示一下自己财力、物力的打算,但一看到这三根手杖,他就放弃了。

  主人回过神来,立即带着一丝尊重的歉意迎接三人入席。

  互换礼节之后,双方各自坐下,李泰略微大量起大厅的摆设和物品,最后得出一个答案,那就是奢侈!精致绝伦的波斯地毯,这可是世界文明之物啊!墙上那绝美的波斯绘画,更是令李泰注目不已!

  根据考古发现,波斯人在公元前4000年已进入铜器时代。据称,伊朗艺术的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以前。聪慧的波斯人在石块、木材、陶土、金属、骨头上绘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和复杂的花卉图案。波斯绘画(细密画)在世界享有盛名,以其精致和细腻著称于世,使用的画笔有时是用一根毛发制作而成,15至16世纪曾盛极一时,至今仍经久不衰。

  波斯地毯编织的历史与其国家的历史一样悠久,其对原料的选择、色泽的搭配、图案的设计和编织技艺都要求极严,因此波斯地毯堪称世界上最精细、最富装饰性、最有价值和质地最优的地毯之一。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好的波斯地毯是在西伯利亚发现的属于波斯帝国时期的地毯。

  波斯优良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使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波斯民族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不同文明的传播者。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他们不仅从事大量的贸易活动,而且为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地毯真是精美啊!”小李治原本一坐下后就有扯衣服的打算,毕竟波斯人的穿着实在太过麻烦了!他在出来一半的路上就后悔没听李泰劝告了,可惜碍于身份和面子,更不想被两个没‘良心’的哥哥调笑,硬是逼迫自己坚持了下来。直到进入大厅,他的注意力也很快被华丽的物品所吸引。

  与布兰公主不同,她是个有野心的政治家,但却不是个爱好奢侈享受的女人!况且在波斯,女人的地位一向不高,即便她曾经当过女王!另外的,为了筹足经费抵御白衣大食的进攻,这波斯皇宫等也都就差跟大明崇祯皇帝一样砸锅卖铁了!再加上连年战乱,皇室动荡,政局不稳等因素,国库早已亏空,已经无法维持皇室的奢侈生活了!故而,在布兰的宫殿和皇宫中,并没有以往的那般奢侈,尽管为了李泰等人的到来,波斯帝国已经花费了无数财力,但在这些个地方豪强财大势大,且并没有在战争中损失多少,而祖上急需庞大的家族或者总督等前,还是逊色不少!

  听到李治的话,李泰和李恪也不由地观赏起来,确实,这些地毯十分精美,但也不至于李治这么夸赞。两人相视而笑。

  李泰不禁想起,即便在后世。地毯在家居装饰中,一直代表着品位和身份。在到处吹拂着空调暖气的现代居室中,地毯的实用价值已经相当淡化,而它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则被得到了充分的凸现。尤其是东方地毯,做工精细、图案别致,并深深融入了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大体上看,东方地毯可以从产地分为新疆地毯,藏毯和波斯地毯三种。

  波斯地毯出现在什么时候?虽然有许多种传说和版本,但是我们仍然对此一无所知,最早的手工打结地毯出现在公元前4或5世纪,这并不是波斯地毯的起源时间。波斯地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在中世纪的时候,伊朗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为了御冬而用羊毛编织而成。波斯地毯的最大价值在于在悠久历史和不断发展中形成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文化。许多时候,波斯地毯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其本身的收藏价值。

  号称世界三大民族文化特色地毯之一的波斯地毯,以来自伊朗的地毯最受青睐,特别是一个叫做伊斯法罕地区出产的地毯最具收藏价值。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出产相类似的地毯,被人们总称为波斯地毯。

  波斯地毯强调手工编织。波斯地毯的图案,以象征天国的繁花蔓枝、各种清真寺庙建筑、宫廷和狩猎场面、宗教图腾最具代表。放在客厅内,可以体现主人别具一格的品位,同时,其浩大的气势也使得客厅的空间显得更加宽广,令客厅内的其他摆设也相映生辉。

  波斯地毯强调手工编织。据说编织一条手工波斯地毯,专业织工要从七八岁开始学起,直到适婚年龄才能完全掌握。由于强调手工织造,因此花上14~18个月才能完成一块传统波斯地毯。

  一般来说,传统波斯地毯的图案,以象征天堂的繁花蔓枝、各种清真寺庙建筑、浩大的宫廷和狩猎场面,以及宗教图腾最具代表。

  听到李治的话,主人苏达克不失时机地出声道:“若是晋王殿下喜欢,本人愿意奉上数条波斯最为珍贵的地毯,已供殿下实用或欣赏。”

  略带羡慕地看了眼地上的地毯,李治眼巴巴地看了眼不动声色的李恪,半是遗憾地摇了摇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