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奉天殿。
刘三吾主动向朱元璋提起,想去见一见朱焕。
他之前就总是从朱元璋嘴里听说朱焕的名字,但始终没有机会亲眼看到朱焕。
就连同为翰林学士的解缙,也对朱焕赞不绝口。
想到这里,刘三吾不禁对朱焕更好奇了。
听到刘三吾的话,朱元璋看他一眼:“怎么,经过了这件事情,你反倒对咱娃子有兴趣了?”
刘三吾恭敬地一拱手,道:“是。”
“既然如此,那便去吧。”朱元璋爽快地同意了。
若是从现在开始,能让他家大孙接触更多的大儒。
对他未来的道路,也绝对大有裨益。
……
乡试题目泄露的事情已经解决。
朱家日报又恢复了往日的红红火火。
甚至比以往的生意还要好。
不少的新客都是奔着好奇连詹徽都嫉妒的东家能做出什么报纸这一点来的。
征文比赛也并没有因为这一小插曲就取消,继续四平八稳地举办着。
这天,朱焕早早地起来,就开始审查期了下一期的稿子。
他变得更加谨慎、细心,凡事都坚持要亲力亲为了。
就在这时,门被敲响了。
门一打开,露出的却是一张陌生的脸。
“老先生,您是……”
“吾乃翰林学士,刘三吾。也是解缙的好友。”
朱焕心下了然:“快请进。”
刘三吾的名字他也听说过。
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人。
更何况还和解缙走得近。
近朱者赤。
这必定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儒。
解缙一个人已经为了供稿的事情天天熬夜掉了不少头发,若是自己能再说动刘三吾一齐供稿,解缙的压力就能小很多。
朱焕还在思考着如何利用这个送上门来的机会时,刘三吾已经盯着朱焕这过于平静的神色,好奇地问道:“娃子,你就不好奇老夫上门来是为了什么?”
朱焕只说了八个字。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刘三吾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道:“有意思,有意思,难怪他成日在宫中说起你。”
朱焕闻言震惊了一下。
哟呵,黄老头这人脉够广的。
自己这分明连皇宫都没踏进去一步。
倒成了不少大臣耳边的红人了。
“老夫想你我二人都是苦命人,分明什么也没做,却被牵扯进了乡试泄题之中。你我二人同病相怜,就来找你喝喝酒。”
朱焕笑道:“非也非也,经过此事,朱家日报的名气反而更响了一些。这就是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朱焕这个回答很精妙,刘三吾听后笑了起来:“娃子说得好!好一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钱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
只要一颗心自由,人身便也是自由的。
只是有很多人看不透这一点。
“刘老先生,别老站在门口,里边请。”
朱焕把刘三吾往内室请,刘三吾环顾了一下四周,这装扮与他想象的差了太多。
“朱小郎君,听说这风靡应天府的洋底捞和朱家日报都是出自你之手,你分明已经赚了不少钱,没想到行事还是如此简朴。”
刘三吾早就已经习惯了宫中有些同事的大排场。
乍一眼看到如此低调的装潢,还有些不适应。
朱焕摆摆手:“要布置的那么好做什么?咱是粗人,太过精细的享受不来!”
“你说得对!古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刘三吾看向朱焕的眼神瞬间就多了一丝神采。
朱元璋不喜铺张奢侈,于是宫内大多也简朴朴素。
可他知道,那些简朴都是有些人为了讨老爷子的欢心,装出来的样子。
只有朱焕是真真实实地发自内心地如此行事。
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朱元璋的身份!
他没必要装!
“刘老先生,您在这里等一等,我给您端点吃的来。”
刘三吾来之前。
朱焕就亲自动手给自己做了一顿饭。
如今刘三吾来了,正好两人一起吃一顿。
朱焕出去了以后没多久又进来。
一脸神秘地问:“刘先生,您猜我端来的这是什么?”
刘三吾吸了吸鼻子道:“鱼肉?”
“正是。”
朱焕放了盘子在桌上,刘三吾尝了一口,只觉得入口即化,唇齿生香。
“分明只是常见的鲫鱼,朱小郎君烧来,老夫却觉得与自己平日里吃的那些都不一样。”
朱焕笑道:“烹饪这鱼其实不需要多动什么,任由它自己慢慢变熟就可以。让事物保持自己本身的样子,过多的插手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治国亦是如此。这就是老子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
最后一句话,朱焕只是脑子里突然蹦出来这句话,随口一说。
但刘三吾却放下了筷子,呆呆地看着他。
“朱小郎君,你方才说啥?”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如烹小鲜……”
他的嘴里不住地喃喃地重复着这几句话。
仿佛刚刚有一道雷劈下来,把他给劈傻了。
朱焕愣住了。
“刘老先生,我方才这句话,是有什么不对吗?”
“对,太对了!”刘三吾猛地回过神来,“圣人老子的这句话竟然还能有这个角度的解读,老夫竟从未想到。老夫从前一直以为,这句话只是讲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
“但是方才你随口一说,竟然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思路!”
“‘小鲜’像是小鱼,或一块小肉的,也可以解读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从这个角度解读,竟然与圣人老子的无为思想不谋而合……”
刘三吾这下连饭都没心思吃了。
他这种潜心钻研学术的人,一旦发现了一个新的观念或者想法,就会废寝忘食。
“再仔细一想,老夫竟觉得,你说的这种想法更贴合圣人原本想表达的意图。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对这句话存在着和老夫一样的理解,无人试图变个思路去解读。但按你这个想法,显然更为合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