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千万人吾往矣之大江大河

第46章 冬阳与悠远

  冬至那天,上海下了场不大的雪,薄薄一层盖在窗台上,像撒了把糖霜。宋运辉坐在客厅的藤椅上,看着肖琳在厨房里忙碌——她在包汤圆,黑芝麻馅的,是梁思申小时候最爱吃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落在她的白发上,泛着柔和的银光。

  “慢点包,别烫着。”宋运辉忍不住叮嘱。前阵子肖琳在厨房蒸馒头,被蒸汽烫了手,现在还留着点浅印。

  “知道啦,比思申还啰嗦。”肖琳头也不回,手里的汤圆在掌心滚了滚,圆滚滚的像颗黑珍珠,“念安今天要过来,那小家伙就爱吃甜的,上次给他喂了口蜂蜜,笑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正说着,门铃响了。梁思申抱着念安,周明宇拎着个保温桶,呵着白气走进来。“外面雪下大了!”梁思申把孩子递给肖琳,搓了搓冻红的手,“妈,我带了点羊肉汤,明宇他妈熬的,说冬至喝了暖和。”

  念安已经会走路了,摇摇晃晃地扑向宋运辉,嘴里喊着“外公”,发音还不太准,像只摇摇摆摆的小鸭子。宋运辉赶紧把他抱起来,小家伙立刻抓住他胸前的纽扣,咯咯地笑,口水蹭在他的毛衣上,湿了一小块。

  “你看你,又把外公的衣服弄脏了。”梁思申假意要打他的屁股,念安却往宋运辉怀里缩,小手紧紧搂着他的脖子,像找到了最安全的港湾。宋运辉看着怀里的小家伙,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那时候他也总这样缠着父亲,父亲的肩膀不算宽,却能扛着他走过田埂,走过冬夜的路。

  汤圆煮好了,盛在白瓷碗里,冒着热气。念安坐在肖琳腿上,手里捏着个小勺子,学着大人的样子往嘴里送,结果大半都掉在了围兜上,引得众人笑个不停。肖琳耐心地给他擦嘴,眼里的温柔像化不开的蜜糖:“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饭后,周明宇陪着宋运辉在阳台抽烟。远处的黄浦江上,货轮冒着黑烟缓缓驶过,像幅流动的老画。“宋老师,”周明宇递过来一支烟,“洛达和东海的新合作方案,我跟思申看了,觉得您提的那个‘青年人才计划’特别好,我们想接过来做,让年轻人多历练历练。”

  宋运辉点了点头。他早就想好了,等开春就正式退下来,把位置让给年轻人。这些年他和肖琳拼下的江山,总要有后来人接着扛,就像江水总要向东流,代代不息。

  屋里传来念安的哭声,大概是抢玩具没抢过肖琳——小家伙现在学会撒娇了,想要什么就往地上赖,偏偏肖琳最吃他这套,每次都笑着把东西给他。宋运辉和周明宇相视而笑,转身回了屋。

  肖琳正拿着个小火车哄念安,嘴里还念叨:“你外公年轻的时候啊,比你还倔,为了个机器参数,能在车间待三天三夜不回家……”梁思申坐在旁边织毛衣,是给念安织的小围巾,针脚歪歪扭扭的,却看得认真。

  宋运辉在肖琳身边坐下,看着她鬓角的白发——比去年又多了些,像落了层霜。他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她时,她穿着剪裁利落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里的光锐利得像刀。谁能想到,多年后她会变成这样——抱着外孙,讲着他的糗事,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的,全是岁月的温柔。

  雪停了,太阳从云里钻出来,把屋里照得亮堂堂的。念安大概是玩累了,靠在肖琳怀里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像个熟透的苹果。肖琳小心翼翼地把他抱进卧室,动作轻得像怕惊动了蝴蝶。

  “爸,妈,”梁思申放下毛衣,看着他们,“明年开春,我们去拍张全家福吧?找个好点的照相馆,穿正式点的衣服。”

  “好啊。”宋运辉看向肖琳,“把东海和洛达的老伙计也叫上,热闹。”

  肖琳笑着点头:“再让食堂做两桌菜,就像过年一样。”

  夕阳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宋运辉握住肖琳的手,她的手有点凉,却很稳。他知道,往后的冬天还会有很多,会有更多的雪落下来,会有更多的皱纹爬上脸颊,但只要身边的人还在,只要这屋里的灯火还亮着,这岁月就永远温暖,永远值得期待。

  就像门前那条路,走了一辈子,从泥泞走到平坦,从孤单走到热闹,脚印叠着脚印,故事连着故事,最后都变成了心里的踏实——知道无论走多远,回头时,总有个人在灯下等你,总有碗热汤在桌上温着,总有个家,在岁月的尽头,稳稳地立着,等着你回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