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体检
入职体检的事,肖琳还是从医务室护士那里听说的。护士笑着递过体检表:“宋厂特意交代,给技术部的年轻人都安排个体检,说是高强度工作得有好身体扛着。”
肖琳捏着体检表,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知道这是托词——厂里的体检福利是按季度统一安排的,哪有单独为“年轻人”加塞的道理。
体检报告出来那天,她拿着单子去找宋运辉签字。他正在看一份新的技改方案,笔尖在图纸上圈画着,听见动静抬头,目光先落在她手里的报告上:“都正常?”
“嗯,医生说就是有点轻度贫血,让多吃点含铁的东西。”肖琳把报告递过去,看见他案头放着个搪瓷缸,里面泡着浓茶,杯壁上结着层深褐色的茶垢。
“你也少喝点浓茶吧,对胃不好。”她脱口而出,说完又觉得唐突,脸颊微微发烫。
宋运辉握着笔的手顿了顿,随即在报告上签下名字,语气听不出波澜:“知道了。下午有个跨国视频会议,讨论新催化剂的研发合作,你也参加。”
视频会议开得并不顺利。对方是瑞士的一家化工巨头,代表说话时带着明显的傲慢,提到核心技术转让时更是含糊其辞,只肯提供“部分授权”。
“没有完整的技术转让,合作就失去了意义。”宋运辉靠在椅背上,目光平静地看着屏幕,“我们要的不是‘授权’,是能自己掌握的技术。”
外方代表显然没料到这个中国厂长如此强硬,愣了愣才说:“宋厂长,恕我直言,以贵厂目前的研发能力,想独立突破这项技术,至少需要五年。”
“五年也等得起。”宋运辉的声音清晰地透过麦克风传出去,“但我们中国人做事,不喜欢等。”
会议不欢而散。挂断视频后,肖琳忍不住开口:“那家公司的催化剂配方确实领先,如果能合作……”
“领先不代表不能超越。”宋运辉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厂区,“他们肯拿出来合作的,从来不是真正的核心技术。与其花大价钱买别人淘汰的东西,不如自己搞研发。”
他转身看向肖琳,眼里闪着锐利的光:“你在国外做过催化剂相关的研究,这个项目,我想交给你牵头。”
肖琳愣住了:“我?”
“对,你。”宋运辉语气笃定,“你的思路活,又敢想敢做。我已经跟上面申请了专项经费,人手你随便挑,需要什么设备尽管提。”
这份信任像块投入湖心的石头,在肖琳心里漾开层层涟漪。她用力点头:“我一定尽全力。”
催化剂研发组很快成立。肖琳带着三个年轻技术员,在实验室里扎了根。有时忙到深夜,宋运辉会提着夜宵过来,不打扰他们做实验,只把保温桶放在门口,等他们歇下来时,里面的粥还温着。
这天晚上,肖琳正在调试色谱仪,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轻响。回头一看,见宋运辉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件叠得整齐的外套。
“天气预报说明天降温。”他把外套放在旁边的实验台上,目光扫过她面前的记录本,“苯乙烯的转化率还是上不去?”
“嗯,卡在68%就不动了。”肖琳揉了揉发酸的脖子,“我怀疑是催化剂的载体孔径不合适,但换了三种分子筛都没效果。”
宋运辉走到仪器旁,指着屏幕上的图谱:“你看这里的峰值,是不是有点异常?”
他指尖落在屏幕上,离她的手不过几厘米。肖琳闻到他身上淡淡的皂角味,混着实验室里的试剂气息,竟有种莫名的安心。她定了定神,顺着他指的方向分析:“可能是反应温度和压力的配比有问题……”
两人一讨论就忘了时间,等回过神来,窗外的天已经泛白。肖琳看着宋运辉眼里的红血丝,才想起他早上还有个重要的会议。
“宋厂,您快去休息会儿吧,这里有我盯着。”她催道。
他却没动,反而拿起她的记录本翻了翻:“你这几个配比方案,是不是漏了考虑原料的纯度波动?实际生产中,不可能每次进料都完全达标。”
一句话点醒了肖琳。她拍了下额头:“对呀!实验室用的是高纯原料,但厂里的实际原料总会有微量杂质,说不定就是这些杂质影响了催化剂活性!”
她立刻重新调整方案,宋运辉在一旁看着,偶尔提一两句建议。等第一组新数据出来时,转化率赫然跳到了82%。
“成了!”肖琳兴奋地拍手,转身想跟他分享喜悦,却见他靠在墙上睡着了。眉头还微微皱着,像是在梦里还在琢磨技术难题。
晨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他鬓角的白发上镀了层金边。肖琳这才发现,这位总是精力充沛的厂长,其实也会累。她轻手轻脚地拿起那件外套,小心翼翼地披在他身上,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等宋运辉醒来时,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外套滑落在地,旁边压着张纸条,是肖琳的字迹:“新方案已录入电脑,您放心去开会。早餐在保温桶里,热过了。”
他捡起外套穿上,大小竟刚刚好。走到桌边打开保温桶,里面是两个白胖的肉包,还温乎着。咬一口,是荠菜馅的,带着点清甜——那是上次体检时,她随口跟护士提过喜欢吃的口味。
宋运辉望着窗外渐渐热闹起来的厂区,嘴角不自觉地扬起。远处的反应釜正在预热,冒着淡淡的蒸汽,像一头苏醒的巨兽,蓄势待发。
而实验室的角落里,肖琳刚做完新一轮实验,看着屏幕上跳动的转化率数字——79%,比上次又提高了1个百分点。她拿出笔,在记录本上画了个向上的箭头,旁边写着一行小字:“再加把劲。”
阳光穿过百叶窗,在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照得那行字亮堂堂的,像极了他们此刻的心情,满是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