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下午没事干,卫生所也是上午忙下午没事。于是两人就成了师徒。加上于锦锦本身思想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学的认真。记的认真。回家还誊抄董大夫的笔记,这种神速的进步,董大夫自然更喜欢教锦锦了。
而且董大夫本身有个十多岁的儿子,现在也在学董大夫的手艺。董大夫发现,有的时候锦锦会跟儿子交流。强化儿子的记忆。于是就跟用心教。一个用心教,一个用心学,另一个为了不被个小娃娃比下去也冒着一股劲儿的学。这样进步是长足的。
到了秋天姥姥有了件犯难的事儿,今年小儿子高三了。冬天去京城看两个儿子都瘦了。其实姥姥姥爷家基因的问题还是咋的。全家就没胖人。但就是有种瘦叫做妈妈觉得你瘦。
但是这边姥爷还有那一参地的人参,姥姥也放不下。本来要是锦锦妈在家还能让锦锦妈照顾一下姥爷三餐,可是锦锦妈在于锦巍半岁就调到镇上上班了。所以也就在小舅舅七月份要考试才在六月包袱款款去京城料理俩儿子起居。到了才发现,三儿子不声不响的给自己找了对象,对象还挺不错的样子,是教三儿子夜校的辅导老师。
那小姑娘,姥姥也见到了,身高一米六七的样子,长得白白净净的,听说还是独生子女。但是也不娇气,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做事也很麻利。平时姥姥不在这边的时候,三儿子四儿子时不时改善生活也是小姑娘来的时候给做的。总之这个“儿媳妇”姥姥看着是挺满意的。就是一点,这孩子是正经大学文凭。就怕人家家里看不上儿子这学历啊。
在家的于锦锦可不知道姥姥去京城看了啥。就这样背单词,练字,看书,给弟弟早教,中午呼呼午休,下午去找董大夫学本事。晚上早早就睡觉了。这老干部生活过的有滋有味的。
到后来弟弟跟她一块早上背单词,教弟弟拿笔写字,看弟弟往墙上炕上各种画画画,锦锦在后面各种收拾烂摊子,气的都想揍他,最后还是忍住了,默念“这是我弟弟,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他是真小孩,别计较,别计较,别计较......”。
直到五岁的一天,妈妈急急忙忙把于锦锦和于锦巍都接走。两人直接被接到了医院,原来是奶奶过世了。但是为啥二叔家孩子不来,三叔家孩子不来,就我们来,要说小,弟弟比二叔家孩子还小呢。
等到丧葬的一切事宜都办完了,全家都认为锦锦爸一家应该搬到奶奶住过的老房子里。然后让锦锦家卖了房子供最小的叔叔读书。
还是和上辈子一样吗?凭啥?卖了房子供叔叔,然后多年后又说老房子是叔叔的要锦锦家将房子腾退给叔叔?你们都是聪明人就我们傻呗?
“为啥啊?我们在那住的好好的,为啥要搬到这么远了住。我们家现在的房子到我爸单位和到我妈单位距离基本一致,这是最理想的距离。为啥要换到我爸距离依然是跟原先一样的距离,但是我妈距离单位增加两倍的老房子住?反正这个房子是留给老叔的,那就让老叔自己处理嘛,正好老叔也上学,老叔要是卖了这个房子在上学的地方买了房子,到时候是不就能直接落户城里户口了。
老叔反正住校,到时候在城里租出去房子,手里也有钱,这样生活费都有了。”
别人怎么想的于锦锦不知道,但是老叔是真的上心了,对啊反正这是自己的房子,虽说现在让大哥卖了房子供自己读书,但是自己怎么都不是城里户口,这要是按照侄女说的,不仅能有城里户口,每个月还会有月租当零花钱,那就是自己的房子,自己的钱想咋花咋花。等到毕业分配工作也就不用分到这破地方了。反正这也没啥可留恋的。
然后老叔就跟着了魔一样的非要卖掉这个老房子,正好老叔以前也是个混不吝的,认识的人都是这样的人,三教九流的都认识,消息打听的也快,所以没出三天就找得一个老实巴交的村里人准备买房子的就卖了。还卖了两千块,这家人也是看这房子整体虽然是土坯房,但是地基是石头地基,关键是园子大。这园子都比村里自留地还大了。所以也舍得花那个钱了,主要还是为了孩子上学,这样孩子就能在这边的学校上学了,实在是不能在村里上了,都些没啥文凭的老师教,上午还教课,下午都不知道孩子跑哪玩去了,这个夏天光下河淹了的就好几家孩子了,这好,离河远。离学校也就两里地。
然后锦锦爸不放心老叔卖了房子不买房又乱花了,这也不是没有前科的事。爸爸妈妈结婚那阵收的四百多的礼钱让老叔偷去,两天就给花的一干二净,那还是一个月工资三十块钱的年代呢,猪肉才七毛钱一斤的时候他能两天花掉四百多块,也是神奇了。
就这样老叔大学还没开学就被压着去买房了。但是买房子锦锦爸也不擅长,所以爸爸出发之前就去请教了锦锦姥爷。
锦锦姥爷总结的讲了“买房子还是要看用途的,你要是自己用就尽量靠近学校,市场,医院,车站,这样的地方交通好,升值快。以后孩子也好入学,你想想要是你和锦锦妈在同一方向上班但孩子在反方向上学,你们上学上班时间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你们谁迟到好?要是学校就在家门口,几点接送就都方便了,市场医院车站也都是这个道理,都是利己的。别看现在这样的地段便宜,以后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的。要是租用,可以考虑在政府或者工厂附近购买,这样也好租,想想早上八点上班,七点五十才出家门和醒了就出家门什么概念。”于是锦锦爸得到这名言就跟弟弟去买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