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稀有的超sss顶级向导她一心只想搞事业21
陆晚领着云仪穿过忙碌而有序的治疗中心大厅,走向一侧相对安静的区域。这里的隔离舱数量较少,但设备显然更为精密,舱体材质也闪烁着更高级的能量光泽。
“这一片是高级治疗区,通常用于接收精神力受损极为严重,或者等级非常高的哨兵。”陆晚解释道,“您明天开始,初期会先观摩学习,之后的工作也会主要在这里进行。”
她推开一扇印有复杂权限认证标识的银白色大门,内部是一个宽敞而明亮的房间。房间中央是一个连接着诸多复杂线路和感应器的舒适躺椅,四周是环绕式的光屏,此刻正显示着平静的能量流曲线。房间一角甚至还有一个模拟自然景观的小型生态舱,用于帮助极度焦躁的哨兵稳定情绪。
“这就是您未来的专属工作室之一。所有设备都是最新型号,并且根据您的SSS级精神力潜力进行了特别校准,可以最大程度辅助您发挥力量,同时保护您不被过度消耗。”
云仪好奇地打量着这些高科技设备,手指轻轻拂过那看起来就无比舒适的躺椅,眼神里充满了新奇。但当她看到墙壁一侧光屏上滚动的实时数据——那是其他治疗舱内哨兵的简要状态报告,包括精神波动峰值、稳定剂用量、预计恢复时间等——她的目光渐渐变得有些复杂。
那些数据冰冷而客观,清晰地显示着哨兵们所承受的痛苦和消耗。
就在这时,房间内的通讯器轻声响起,一个冷静的电子音汇报:“A7区域,编号S-7782哨兵,精神图景二次崩坏,稳定剂无效。申请启动紧急深度疏导程序,风险评级:高。请高级向导及以上权限者评估是否接……”
话音未落,另一个更显急促的声音插入:“这里是控制中心!批准启动!不惜代价稳住他!他刚从‘黑曜石’前线撤下来,携带重要情报!绝对不能失去他!”
“但是,深度疏导对向导的反噬风险……”
“执行命令!情报优先!”
短暂的电流杂音后,通讯中断了。
房间内陷入一片寂静。陆晚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似乎对此早已司空见惯。她只是微微蹙眉,低声自语了一句:“又是这样……”
云仪却怔住了。她清晰地听到了“不惜代价”、“反噬风险”和“情报优先”这些字眼。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难以置信和细微的刺痛。
她犹豫了一下,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裙角,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又像是忍不住想要确认:
“陆晚小姐……他们……刚才那个命令的意思是说……为了情报,即使那位向导可能会受伤,即使那位哨兵先生可能承受更大的风险,也要……优先执行任务吗?”
她抬起头,看向陆晚,眼神里充满了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哨兵们……他们战斗受伤,回来治疗,难道……难道不应该是首先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吗?为什么听起来……好像……好像……”
她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停顿了片刻,才用一种更小的、几乎像气音一样的声音喃喃道:“……好像是可以计算的……耗材一样?”
这个词说出口,她自己似乎都吓了一跳,立刻抿住了嘴唇,有些不安地看向陆晚,仿佛担心自己的话太过冒犯。
陆晚并没有立刻回答。她安静地看着云仪,看着对方脸上那种纯粹的不解和轻微的抗争感。这种表情,在等级森严、一切以帝国利益和军事优先的中央星,尤其是在白塔这样的地方,实在是太过罕见和新鲜。
过了几秒,陆晚才轻轻叹了口气,她的语气没有责备,反而带着一种复杂的、近乎理解的意味:
“云仪小姐,您拥有非常善良的心地。在理想的状况下,您说的完全正确,每一个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都无比珍贵。”
她走到光屏前,调出了帝国疆域的星图,上面标注着无数闪烁的冲突点和前线星系。
“但是,这里是帝国。我们面对的是无休止的虫族威胁和虎视眈眈的星际联邦。很多时候,尤其是在战场上,我们没有完美的选择。一份关键情报可能挽救整支舰队,一个战略节点的得失可能关系到亿万公民的存亡。”
陆晚的目光重新回到云仪身上,平静却沉重:“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牺牲……有时会被视为必要的代价。无论是哨兵,还是向导。帝国感念每一位战士的付出,但战争的齿轮……需要运转。”
她没有激烈地反驳云仪,也没有赞同那个尖锐的“耗材”比喻,只是陈述了一个冰冷而现实的规则。耗材一词在所有人眼里本就是不争的事实,她只是需要时间去接受罢了。
云仪沉默了。她看着星图上那些刺目的闪光点,又想起刚才通讯里那个甚至没有名字、只有编号的哨兵。她似乎明白了什么,但眼底的那一丝不满和难过并未完全散去,只是沉淀了下去。
她最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声音很低:“我……我明白了。谢谢您告诉我这些。”
她没有争吵,没有继续争辩,但那种无声的接受里,显然包裹着一种并未被说服的坚持。
陆晚将她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微动。她并没有期望立刻改变这位来自不同世界的女主角的想法,相反,她仿佛能看到这株小白花的根系,正在试图穿透帝国坚硬冰冷的土壤。
“我们先熟悉一下设备的使用吧。”陆晚适时地转移了话题,语气恢复了一开始的专业与平和,“了解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也是未来能更好地帮助他人的基础。”
云仪抬起头,深吸一口气,将那些复杂的情绪暂时压下,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到陆晚的介绍上。
“好的,麻烦您了。”她轻声说道,眼神重新变得专注。
工作室的门缓缓闭合,将外界的喧嚣与冰冷的抉择暂时隔绝。室内只剩下陆晚清晰的讲解声和仪器低沉的嗡鸣。但某种观念的种子,已经悄无声息地落入了心田,静待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