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晴语数英第一这事儿对沈晴的刺激真不是一般的大,那是非常非常非常大。
但仔细分析分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沈晴的数学不好,是因为高一的老师教的她听不懂;沈晴英语不突出,是因为高一的老师没教好;沈晴语文本来就挺好的,高一遇上一个美女老师教,又哪里会差。
然后再加上高二的一综合,沈晴的成绩自然就突出了。张舒琴比沈晴多的几十分,不过是多在选课上的。
沈晴选课选的历史政治和生物,张舒琴选的历史政治和技术。
沈晴生物成绩在及格边缘徘徊,赋分赋一下,最多七十几。可是,张舒琴她三门不是八十几就是九十几。沈晴怎么追也追不上。
而且,沈晴咸鱼大翻身,英语考了全班第一。
不是说张舒琴英语不好,而是没有沈晴好。
当初,张舒琴一口英语自我介绍给沈晴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后来,沈晴就知道,张舒琴的英语只能算是不给她自己拖后腿(在全班当中还是突出的,只是那么点突出沈晴不在乎而已),并没有像她的语文那么突出。
而且,张舒琴数学不好。在数学上,她和沈晴一样,都是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学的。在文科上,沈晴这个女人有一点的天赋,在英语上,沈晴有一点再加一点的天赋。
六班的英语,注定是要被沈晴支配的。而六班的数学,注定是要被苏睿支配的。而六班的语文,注定是要被沈晴,苏睿,张舒琴一起支配的。
沈晴下课的时候,拿着那张总成绩单看。这是沈晴从高二开始有的习惯,没有为什么,以后也一直会这样。沈晴就喜欢看成绩单,仔细认真细致地长时间看。看总分,看总排名,看语文成绩和排名,看数学成绩和排名,看英语成绩和排名,看政治成绩和排名。(后来还有原因地看历史成绩和历史排名)。
沈晴从各科第一名开始看,看到几乎二十名左右,半个班级都被她看光了。但是沈晴只知道班级第一名,班级第二名和班级第三名,后面就不知道了。
沈晴怀疑每个班级前三都和她一样,只记得班级前面的名次。
后来,有一次,顾艺璇问沈晴:“那你们班第四名是谁啊?”
沈晴回答地特别干脆:“我怎么知道那是谁啊?我又没那么差,怎么知道啊?我只知道前三名的。”
——
苏睿并不是一个在学习上有多少天赋的人,但他是一个特别拼命的人。他所有的成绩都是他努力的结果。
沈晴在看第一次月考成绩单的时候,她看到了位列第十名的苏睿,而且对他感觉还不错。因为听名字就知道他是一个帅帅的男孩子。
沈晴对班级第十一名感觉也不错,因为一听名字就知道应该是一个帅帅的男孩子。
第十一名叫何辰,是苏睿的同桌,加一起打游戏的好兄弟。他和苏睿一样,都是属于勤奋型的,只是偏科有点严重。
果然,有时候,人与群分是有道理的,就是不适用于沈晴和顾艺璇而已。
——
吴煜嘉是八月三十一号到的临东大学。
AI创新这个专业人太少了,但又没有到一人一间宿舍那么奢侈的地步。
吴煜嘉到宿舍的时候,他的室友已经到了。
他的室友是一个高高的,瘦瘦的,看起来有点安静的一个男生。是梁仲景。
说是在一个寝室,可是是两间房间。只是有共同的客厅和浴室和厨房再加一个书房而已。
吴煜嘉推着行李箱,背着书包,直接走到了客厅里。那是他第一眼看到这个男孩,看上去文文静静的,其实可他,有他的一份坚持。
梁仲景正在打扫客厅,扫地,他背部微曲,左手拿着畚箕,右手拿着扫帚在把地上的一摊灰尘扫进畚箕。
直到吴煜嘉进门,他才淡淡地抬眸看去。
吴煜嘉见他看过来,以为他要说什么,结果他什么也没说,就那么淡淡的一眼,梁仲景又低下头去,继续扫垃圾了。
吴煜嘉心里都笑了,这才出口跟他打招呼:“你好,室友。”
梁仲景头都没抬,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你也好。”
吴煜嘉一笑,说道:“我叫吴煜嘉,你呢?”他很怀疑要是后面这句话不加的话,人家是不会说他是什么名字的。
果然,梁仲景一听,抬头看了他一眼,说了一句:“我叫梁仲景。”
“你是郭老师的学生吗?”吴煜嘉问道。吴煜嘉知道他是郭教授的学生,只是为了能和他多聊几句。
“我是的。”梁仲景回答。
吴煜嘉点了点头,说道:“我去整理一下行李,等我整理好了,就来一起跟你打扫。”
“好。”梁仲景依旧低头回答。
吴煜嘉推着行李箱来到房间,有条不紊地打扫着房间,整理着东西。
等到他整理完,再走出房间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了。
他看到梁仲景正坐在沙发里看着手机。
少年之姿,慧而不露,仅静而坐,亦已不凡。
这就是吴煜嘉从房间出来的那一刻看到梁仲景时心里的感受。
少年之姿,卓于外表,朗目星眸,丰于学时,满腹经纶。虽不显于外,却可窥其一二也。
吴煜嘉走上前去,对梁仲景说道:“要不要一起去吃个晚饭?”
梁仲景点了点头,说道:“好。”他按了一下手机电源键,就站起身,跟吴煜嘉一起出门了。
吴煜嘉跟梁仲景一起走在校园里。吴煜嘉问梁仲景:“你是暑假那个测试中的第二名是嘛?”
梁仲景回答道:“是啊。应该是第四的,没控制好。”
吴煜嘉听着心中一惊,“那些题目你都会吗?”
梁仲景淡淡地回答道:“那有什么难的?我还知道,那些题目可以通过特殊手段在网上搜到。”
吴煜嘉问:“你怎么知道的?”
梁仲景回答:“呵,多亏了第一名我才知道的。”
吴煜嘉:好像知道了什么了不得的消息……
——
九月一号第一天上课。
吴煜嘉和梁仲景一起去上课。
AI创新和AI制作两个专业加起来一共才一百人左右,所以平均分成了三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