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韩焓闭上眼睛睡觉的时候,201还在寝室里挑灯鏖战复习。他这学期选修的专业开放选修课的期末考试时间虽然没有进入最后的考试周,但是也比韩焓的最后一门选修课的考察时间晚了两天。对了,韩焓选修的那节课,201也修了,他俩这学期又有一节课在一起上,并且在这节课的最后一次平时作业上交情况中,两个人的都被选做了优秀作业,也都得到了老师的当堂表扬和鼓励。韩焓印象非常深刻和清晰,老师在念本次作业中完成质量较高的同学名字时,楚華铎后面就是韩焓。平时内心清雅如林的韩焓因为这一点,窃窃任自己心泉轻漾起一小朵浪花,她觉得这是来自某一种神秘力量的暗示。
不过两人一学期除了那一次韩焓下课后花了千万股勇气主动叫住他,说她高中英语教资考试过啦,除了那唯一一次交流之外,没有任何交流,而且那唯一的一次,还由于两人站得太远,韩焓也没听清楚楚華铎回答了什么,只记得他似乎是疑惑或者无奈地点了点头。这也是让韩焓一开始生气,后来情绪消化褪减为不理解的地方。不是没有交流的机会,他们每周在上课下课时总会低头不见抬头见,有时就两个人迎面而过或者擦肩而过,楚華铎几乎都是面无表情,或者始终保持一个高傲呆滞的姿态,就像没有任何人经过,没有任何人能够引起他注意,值得劳他费神打招呼一样,经过,就过了。韩焓的耐心、耐性在那一学期可谓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磨炼。
然而,楚華铎在一开始给韩焓的印象和现在相比虽然说是正负两极有些夸张,但确实是相去甚远。
韩焓和楚華铎都是文学院的学生,但不是一个专业。在大二之前,两人没有任何交集,韩焓知道自己学院里有这么一个人,也只是偶然听到室友说,她们班上有个女生喜欢咱们学院的那个201公分的高个子,韩焓那时左耳进右耳出,丝毫没在意这个八卦。一直到大二第二学期开学后不久,2019年三月下旬,学校到文学院招募研究生复试影像纪录志愿者,韩焓和楚華铎都报名参加了那次志愿活动,活动结束后的第五天,负责那次志愿者招募的老师让韩焓统计志愿者的农业卡号和身份证信息,说学校要为每一位志愿者发放100元的补贴。楚華铎通过志愿者微信群向韩焓发送了好友添加申请,然后把他的两项信息发给了韩焓。这,就是韩焓和楚華铎成为微信上的好友的前因。
而两人真正开始聊天,又是一个季度以后。
七月中旬的一个早晨,八点一刻左右,这个时间点还在贪睡的重庆人,如果是躺在没开空调的卧室床上,大多已经给热醒了。周邦彦有词云“燎沉香,消溽暑”,那他是没在山城过过暑天,要是在这里待过一个完整的夏天,他就知道有些“溽暑”是没法消的,只能通过增强自身的耐热力,熬。不过韩焓天生体寒,不怕过热天,她可是刚结束晨跑回到家里。正准备打开手机上的英语阅读软件早读,韩焓看见微信朋友圈有一条楚華铎的新动态,右手拇指自然就点了那个屏幕上的小红点。图文并茂展现在眼前的,是楚華铎近一个月以来跟随学院组织的支教小组到贵州凯里一个村小支教经历和感悟的分享。图片里有简单整洁的教室,水泥地篮球场,背影瘦小但眼神清亮坚定的在认真听课的小学生,还有楚華铎和其他支教的大学生在村小附近的田野阡陌间搞怪的合照。韩焓把最后那张合照放到最大,虽然一眼就能看清楚那个长颈鹿一样在队伍中的楚華铎,但是韩焓不太相信这个风靡学院的传说中的201真的有201厘米。所以她在仔细比较楚華铎和楚華铎旁边那个身高180厘米左右的男生之间的身高差。比对结果——不相信。
所以二十分钟早读结束后,韩焓接了一杯略烫的开水到阳台坐下,准备向当事人求证自己二十分钟前视觉上的对比结果。刚坐下,韩焓的妹妹惺忪着眼,拖着被热醒的身躯和仍然不愿醒来的灵魂从卧室走到了客厅,咚一声扑在了沙发上试图继续酣睡。“呼—呼—嘘—”韩焓大学以来形成的习惯,爱喝有些烫的热水,凉水喝了坏肚子,温水过嗓时没感觉。“姐,你真的是个奇葩,这个天儿你还能抱着热水喝,我都恨不得住进冰箱里!”
“没办法,平常人可能当不了你姐,毕竟你是晚上吃完两碗实实大米饭再吃两个巧克力雪糕和一包薯片,一包辣条,还能再往嘴里塞进两块西瓜,并且拒绝出门散步直接躺下打游戏的新时代少女。”嘬下一小口热水,手指已经点开和楚華铎对话框的韩焓给了韩子虹一个白眼。韩子虹乖乖地把头藏进靠枕下面,闭上眼睛去梦里继续做她的新时代少女。
“我觉得从这个照片上看,你没有201厘米吧?”韩焓开始了时隔一个季度的和楚華铎的对话。
“真的有,不信你来量啊!”
“可是我就是觉得从照片上看起来没有那么高的样子。”
“那下学期开学的时候你带个卷尺,我让你量量。其实我也想自己矮个十厘米,太高了有时候也不方便。”
“你是说明星一般的烦恼吗?太引人注目?”
“不是啊,太高了衣服裤子啥的也不好买,学校的床也是加长了才能用的。”
......
阳光照进了阳台,光线太强,手机屏幕看起来也费眼,韩焓把水杯放在了客厅茶几上,拍了一下脑袋藏在靠枕下面不知道睡着没睡着的妹妹,让她少占点儿位置,妹妹往沙发里面翻了个身,韩焓露出满意的表情,把拖鞋脱掉坐到了沙发上去继续和楚華铎聊天。
“吃早饭了吗?”
“晨跑都结束了。”
“这么自律?你也太棒了吧”
“对哦,我想起你是重庆人对吧?”
“嗯,XJ一半,重庆一半。你应该也是生活比较规律的同学。”
“对,这几天过得有点忙,平时会规律一点。你现在在重庆?”
楚華铎发给了韩焓一张图片:是一张当天上午从凯里到重庆西和一张从重庆西到重庆北的动车车票。“我马上路过重庆。”
在楚華铎没说他是“路过”重庆之前,韩焓以为他是今天到重庆北,然后会在重庆游玩几天,然后自己就可能被邀请去当个东道主导游,然后就会和楚華铎见面......“路过,所以是回家了对吧?”
“去BJ,上英语课。”
看来真是个忙人,刚结束贵州的支教,就赶着去BJ上课了。也难怪后来他问韩焓平时喜欢看什么书时,韩焓说看的书很杂,散文、古代现代小说,吴敬梓、钱钟书、杨绛、周国平都看时,他的回答是“真好,我都没什么时间看这些闲书。”
“我感觉你有些严肃啊,很正经。你平时都是在学习?”
严肃可能是韩焓给大多数没有深交的人的普遍印象,很正常,高中以来,韩焓就是独来独往,大学也没交什么朋友,更别说有什么人际圈子了。
“严肃可能有那么一点。平时,学习、运动和遐想。”
“哇——那咱俩挺像啊。没事的时候自动开启划船模式。”
楚華铎把韩焓的遐想称作“划船”,韩焓觉得这个人倒是有趣。她拿着手机看向韩子虹的后脑勺,左边嘴角上扬了几秒又继续打字:“就是有时候边走路边遐想边呵呵笑。”
“对对对,有时会被别人嘲笑,然后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你看,我真感觉咱俩其实挺像的。”
“妈妈你回来啦!你看韩子虹,还睡着呢!”韩焓放下手机跑去门口接过妈妈手里拎的菜和一个五间大西瓜,韩子虹反应总是慢几拍,姐姐把能帮的活儿都干了她才完成起身、站立、走过去的动作,难怪总是挨骂。
“韩子虹,你懒得真是到了一个境界,去把厨房煮面的锅洗了!”
于是妹妹就只好瘪嘴、右转、直走去厨房洗锅了。
“洗干净啊,韩子虹,我会替妈妈监督你的。”
妈妈回家后就开始了今天的卫生打扫工程,韩焓拿上手机进了卧室,望着墙上的中国地图思考着楚華铎那一句“咱俩其实挺像的。”“咱俩”,也许这是他的口头禅,或者说,是北方人的口头禅,但在大部分性格特征是典型南方姑娘的韩焓那儿,意义是不一样的。它指代的主语,是有着彼此较熟悉、甚至较亲密的关系的两人,语言发出者使用这个代词时是带着归属感和愉悦感的。那他是属于哪一种情况呢?他使用时赋予这个词的语境是怎么样的呢?“咚咚咚——”
“干嘛呢韩焓?”
“妈你吓死我了——”
“发什么呆呢!我这不敲门了吗还把你吓着了?”妈妈拿着拖把进来帮姐妹俩收拾“错落有致”的房间。
“我和妹妹自己来打扫我们的窝就好了,妈妈,你不用管这儿。”韩焓把妈妈的拖把抢过来,心疼地拉着妈妈到床边坐下。
“你们打扫,你指定是让韩子虹扫一下地,然后她就马马虎虎用扫把扫两下就完事儿,就跟没扫一样。”妈妈话音刚落,洗完锅的妹妹就走进卧室里来,立刻双手在胸前交叉表示抗议和拒绝:“对,我扫地特别马虎,还是姐姐能干,她扫过的地比镜子还干净,让她扫!”韩焓走到妹妹旁边,阴阳怪气地说:“没事的好妹妹,我会手把手教你怎么扫地的啊。帮助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韩焓微笑着的眼睛盯得韩子虹只敢在身旁颤微微地说了一句“谢谢姐姐栽培”后转身去了书房。妈妈在一边儿笑得合不拢嘴,“就你能唬住韩子虹,平时我在家说她一句,她能顶十句!妹妹还是听你的话啊。”韩焓把拖把放在墙角,坐在妈妈旁边,握着妈妈的手凑近妈妈的耳朵,“妈妈,”韩焓咬了一下下嘴唇,“你觉得男生多高比较合适啊?”“男生啊,一米七五以上就差不多了吧。怎么了?”韩焓很认真地听着妈妈的话。“那你觉得两米怎么样?”“两米?!那我们家的门都得拆了重装,床也得重买吧!”妈妈应该只在电视上看过两以上的人吧,韩焓这个数字的确超过了大多数川渝人习惯的身高范围。
“咦——姐姐,有情况......哈哈!”妹妹突然从卧室门口探出个皮皮的头来。
“韩子虹,写你的暑假作业去!要不然你就过来扫地。”八卦的妹妹在姐姐给的两个无情的选项中选择了前者。
妈妈轻轻拍了拍手心里韩焓的手背,跟她说:“这男生啊,身高多高不是很重要,心宽气高很重要。焓焓啊,跟两米的人说话,你的脖子不累吗?”
“嘻嘻,妈——哎呀现在的人不是老是低头看手机吗?跟201厘米的人说话有利于活动颈椎呢!”韩焓向后侧了一下脸,跟妈妈撒了个娇。妈妈注意到韩焓手机提示灯一直在闪烁,提醒她看看手机,起身拿着墙角的拖把去客厅打扫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