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千红一哭

第54章

千红一哭 魏宝船 2820 2024-11-13 17:31

  毕业的日子说来就来,照毕业照,领毕业证,办完一切离校手续,邺海盲然的站在校园里,别了,我亲爱的校园,别了,我的少年时代!他心里明确的感到,这辈子可能从此就与校园无缘了,这辈子也许再也不会走进校园了,这座留下了他的穷酸和凄荒的校园,这座留下了他奋斗和泪水的校园,他们从此将天各一方。还有他的好朋友秦珊,听说她已经上班去了,也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每天都在干什么?

  怀着种种难舍难分的情愫,怀着种种迷茫和惆怅,邺海背起装满铺盖和自考书的编织袋,走出校门。他离开校园的时候已经没人送行了,因为同班同学大多数已经上班去了,留下的一小部分找不到工作的也基本上回老家了。他是宿舍里最后一个离开的。他并不觉得有多孤独,这时他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他很想回家,因为两年来他没有回去过,每次过年都是在冯师傅的水果滩上过的。家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每次明霞来信都说很好,母亲的身体也好,她的学习也好,明霞今年已经到高二了,再过一年,她就要考大学了,相信她的来信说的都是真的,还说父亲现在不用到水泥厂去晒土了,家里凑钱买了二十只羊,父亲现在每天都去沟里放羊。邺海怀着种种憧憬,踏上了回家的长途班车。

  尽管他在回来的路上已经想到了家里的种种惨像,尤其是母亲。但推开门的一刹那,他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屋子里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呛的他接连咳了几声。母亲仍旧躺在炕上,头发全白了,稀稀疏疏胡乱盘在头上,她的眼眼已经深深的陷了进去,眼角沾着几粒眼屎。她的手背青筋突起,瘦的只剩下了筋和骨头。他帮母亲翻身,发现母亲的左半个身子已经压烂,好几处往外流着脓水。母亲身子下的一张破羊毛毡上满是斑斑点点的血滓。他忍不住一阵难过,两颗泪水滴了下来,滴在母亲的脸上。

  人长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邺海真不知道父亲这两年是怎么过来的,一方面要操心他们兄妹俩的学费,一方面还要伺候瘫痪在床的母亲。他的日子过的何其艰辛啊!

  他回到家刚好是下午,父亲放羊还没有回来,妹妹仍在学校里补课。所以家里很安静,他在母亲身旁坐了好久,母亲讲话的声音已经很微弱了,感觉到她说的每个字都是费了好大力气才说出口的。邺海静静的听着,默默的流泪。他在心里不住的发问:我该怎么办?今年学校已经不分配工作了,是呆在家里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参加自考呢,还是想别的办法,来改变家里目前的困境。他一次次的问自己,始终找不到答案。

  晚上天快黑时,父亲赶着羊群回来了。

  二十几只羊一下子涌进院子,本来很小的院子显得热闹起来,父亲在后面把羊赶进了圈。他跟在父亲的身后,看父亲默默的忙碌着小院里的一切。

  父亲圈好羊,他端上了早已做好的饭,父亲边洗手边问他:“学校毕业了,县上今年听说不分配工作了,你咋办?”

  “我想在家里一边照看母亲,一边参加自学考试。”他低声说。

  “啥?供你上了三年学,就蹲在家里,还不够给我丢人!”父亲提高了声音训道。

  半天,邺海没说出一句话,一勺一勺的给母亲喂饭,她已经吃不下多少饭了,刚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邺海看着母亲的样子心里特别难受,不争气的泪水又涌上眼眶。

  “哭啥?你妈已经这样了,再没治了,你也别呆在家里,看着心烦,过两天长江要去银川打工,听说他今年承包了好多活,你跟他去工地上做个技术员。前几天我已经跟他说好了。”父亲给他安排着未来。

  “我不想去,打工我还不如待在金城,至少还有同学和老师在,互相还有个照应。”其实邺海是想说还有秦珊在,但话到嘴边就变成了同学和老师。

  “随便你,反正别蹲在家里,二十岁的人了,也该到外面去闯一闯了,我像你这么大时已经在内蒙干好几年活了。”

  那天的谈话很简短,总是三言两语,他起初设想的一切都落空了。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待在家里,父亲说人需要到社会上去锻炼,只有融入社会才会有发展的机遇。当然原话不是这样说的,但大体意思就是如此。

  于是,在邺海回家待了两天后,留下一堆已经考过的自考书,带着《古代汉语》,背起他的铺盖卷,再一次的踏上了开往金城的长途班车。他要开始寻找他的未来,家、留给父亲操持,母亲、留给父亲照顾。他真的不忍心再多看一眼母亲。其实在农村,有好多人都是这样,长年累月躺在病床上,任凭病魔一点一点蚕食,最后终老。但他的母亲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啊,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为什么偏偏让他的母亲摊上这么个病。

  他无法回答,只记得临行前父亲跟他说:“这几年你们俩上学,你妈看病,我已经借下了两万多块钱,你现在长大了,也应该替我想想办法。”

  邺海清楚,父债子还。他心里明白,父亲说这话的另一层意思是激励他看清楚这个现实,不管你参加什么自考不管你在学校里取得了多么大的好成绩,没有一丝经济收入都是扯淡。他这是更为婉转的让他从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优越感中走出来,确实有一段时间,由于他在自学考试方面的一次又一次成功,给他赢得了好多他以前从未敢想过的名誉,比如同宿舍的同学不再瞧不起他的寒酸,尽管他们仍旧在一起喝酒唱歌,尽管他们仍然像以前一样迷茫,但是他们从心底里佩服他的执着,佩服他的自学方法。当然,他的自学考试也引起了学校里老师的关注,尤其是给他们带过结构力学的杨老师,其实杨老师就是他们学校的学生,只不过比他早三四年,留校任教,她当时也是因为参加自学考试,中专毕业时就考完了大专,现在听说本科也快考完了,为此学校才特意将她留校的。记得有一次在上结构力学课时,杨老师发现了他上课时在看自考书,下课后走到他跟前问他报什么专业,为什么在课堂上也看自考书。

  他给杨老师讲了他报的汉语言文学,说他不喜欢搞建筑,还给她讲了他打工的经历。杨老师说不喜欢建筑就算了吧,喜欢文学,就好好的学,只要坚持下去,肯定会有结果的。

  他很感激杨老师的鼓励,坐在长途班车上,他在脑子里开始思考到金城后到底去干吗?到金城后住在哪?他该怎么样去实现他的梦想。车窗外面是漆黑的夜,偶尔会遇到对面驶来的车灯,一瞬间的光亮闪过之后,又是漫长的漆黑。

  临毕业时,杨老师还说过:要是实在找不到工作,她的几个同学都在建筑公司工作,可以帮忙联系一下,先找个吃饭的地方,然后再接着去考自考。

  这时,他开始认真的思考杨老师当时说这句话的意思,看来老师早已经料到他们毕业后的无路可走,她早以知晓一个参加自考的中专生,毕业后将会面临着怎样的艰辛和困惑。也许,她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也许她的同学和朋友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在邺海的心里油然升起。他不禁为他在毕业前能碰到这样一位老师而感觉到欣慰,他更多的是开始思考到金城后如何去找杨老师,如何请求她帮忙联系一份暂且可以安身的工作,他的心里烦乱到了极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