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生的一周是如何度过的?
早上六点半起床,7点开始早读,踩点来到教室,和自己的假同桌相视一笑,听着那哥们时而大时而小的朗诵声,在一节又一节的下课中看着他搞怪,你笑的很开心。
然后去食堂抢饭,午休,继续上午的内容,
然后抢饭,自习,继续上午的内容。
十点钟的铃声响起,你拿起书包回家,十一点半睡觉。
日复一日。甚至每一天都可以描述成是上午的复制粘贴版——乘以3罢了。
我自己想想都觉得……单调,但就是这样的日子,一年又一年,高中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却仍能在回忆中找到我觉得有一丝丝甜的东西——哪怕这个东西的名字不叫糖。
我们回忆,追思,我们知道,美好的不是这些日子,
美好的是那个坚信未来可期的我们和那时候,我们身边的人。
路闻淮下课还是经常和我嘻嘻闹闹,我们一起上体育课,一起打球,在做完课间操之后一起走回教室。周末在车上,我还是笑,还是高兴。真心的感受那一周一次的雀跃。
第一次月考之后,班上渐渐的有了一点点浓郁的学习氛围,下课看见更多的同学在讨论作业,难题,上课打瞌睡的人开始减少,风油精盛行。课间走廊上说笑的人少了,趴在栏杆上闲聊闲看的人少了。
分科的日子越近,我心里的压力就越藏不住。
直到班主任真的把这件事再一次提起。分开就在一周之后了。
我们班是一个默认的理科班。在还有文理分科的时候,县城的学校会在一开始就默认哪些班是理科,哪些又是文科,目的是什么,我已经不想去琢磨了。总之,结果就是,我们大多数同学都会留下来学理科。
我呢?
理科,还是文科。
理科吧,就业好,以后大学专业的选择范围更广,而且,我喜欢理科诶,喜欢那种电视剧里理科生严谨的思维,强大的动手能力,好像学了理科,我就是那种上能写代码,下能修电路的女人了。
这种刻板印象通过多年电视剧的熏陶,在我的心里扎下了一个很小但很深的洞——印象刻板而强硬。
一周,七天,168个小时后我做出的这个选择仿佛就能决定我的命运一样。
我先是去问了奶奶,妈妈,“我们尊重你的想法!”
面上不显,心里咆哮“我要是有想法,还来问你们?!说了和没说没有区别啊!”
“但是我觉得你选理科(文科)吧”
最后,妈妈投票理科,奶奶投票文科。理由,都被我驳回了!
我有病?!
当妈妈跟我说:“理科,就业,专业,balabala…”
我说:“但是我理科一般诶,而且我想学的也就那些,文理都OK啦”
老妈沉默,“那你自己再考虑嘛,我反正就说这么多,我尊重你的选择”
就这么多?!搞半天只有我紧张这件事?!能不能给一个痛快话?!
崩溃一点点——+0.1
奶奶跟我说:“你文科好,以后文科的发展我觉得会比理科好,虽然理科………”
这次,我直接就打断她,“那我现在开始多多努力,理科成绩未必起不来啊!”
杠精+1
奶奶式沉默,“那你自己再想想吧!”
想个鬼啊!我就是想要你们给我一个痛快话,你们……
你们,好像也没有错(手动狗头,手动微笑)
叹气+1
第一天过去了,
第二天,大多数同学下课简单的聊了一会儿这事,果然是大多数同学都敲定——学理!
男生几乎都没有犹豫的,只有一些女生,稍微纠结了一下下。这个纠结的主阵地就在我的附近。
我同桌的前面那个女生,以及跟我和路闻淮一起周末坐公交的那个女生,据我了解的,除了这两位,
还有我,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默默纠结类选手,和肖涵墨。
偶像剧女主的光环好像在这个时候失灵了。这次分科,肖涵墨的选择并没有像电视剧里的那样,一波三折,轰动一时。反倒是我,一个想要默默,但却不被允许低调的孩子。
由于,我上次月考,历史全年级第一!!!历史老师很关照的在历史课上,公开询问我的选择,在得到一个模糊的答案后,又,十分高调的表示,来我的班学文,你将会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才。
一整个大懵,嗯?!优秀?我一边震惊着,一边在路闻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眼神中哭笑不得的坐下。
您老才是真的优秀!
这件事后来在我们老班也找了我一次之后,就演变成了
“震惊!两位班主任公开抢人?最终花落谁家!”
我去,居然,居然还有人下赌注的,虽然只有五毛钱吧,但是,
你们是在干扰一个企图理智的人的不理智判断啊!
这下子,我觉得,自己的选择,再没有理智的可能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