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以来的第一个寒假在我还没弄清楚上学的意义前说到就到了,记得从小学开始,一到寒暑假的时候就是我们这帮不爱学习的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可以放松的去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不对着书本、不对着老师的嘴脸就行,但是大学的寒假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有哪些不同呢?
记得上小学时放寒假,老师会给我们布置寒假作业,每一科一个本子(也可以说是一小册书),让我们回去做完,然后开学时老师给查阅打分,通常情况下,我们辛辛苦苦完成作业后,换来的是老师的一个字:阅。连对错都没有。而上了初中之后呢,寒假作业就没有了,而是一部分平常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到老师家补课,其他的就放任自流,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反正九年义务教育,老师与学生各尽各的义务。而上了高中之后(尤其是重点高中),我们基本上就体会不到什么是寒假了,要么是在补习班补课,要么是在学校补课,要么是自己在家给自己补课,可以说除了寒基本上就没有假了,最多过年那几天可以轻松轻松,没办法,考学压力大啊!可是大学呢,说是放假那就真是放假了,愿干嘛去就干嘛去,只要别在学校呆着就行,没有作业,没有补课,没有压力,没有老师,没有学生,甚至有时感觉自己都没在学校存在过,就这么给放了,有点不敢相信,感觉像假的,但确实就是这样!所以这样一个没人安排你去做什么的寒假,才算是我们真正放了一次自主的寒假!
那这样的寒假学生们会做什么?
还真是多姿多彩,不管你有没有经历过,反正我是经历了,通常我们这的学生有这样的几种选择:第一种,找实习单位申请实习,准备融入社会,常见于大三临近毕业的学生;第二种,找兼职,赚点外快,常见于对社会充满向往或是家境不好的学生,或是好奇心和玩心比较强的学生,当然还有一种吃饱撑的没事干,想找点事干打发时间的学生;第三种,外出旅游,郎情妾意的,这个就没啥好说,基本上全是谈恋爱的,有95.134267%的是男方买单,当然这个概率并不是国家统计局算出来的,而是我一拍脑门,没啥编的,随便想出来的这么个数,为啥没有0和8呢?因为这种消费的钱通常不是自己赚来的,与“发”谈不上半点关系,与最终剩个“洞”的关系恐怕大一点;还有第四种是回家宅着的,一个寒假在家猫冬,哪也不去,常见于朋友少性睛孤僻少交际多抑郁等类型,不过也有自命清高自视才高型的,孤芳自赏,不爱搭理人,慢慢就把自己给隔离了;第五种和第四种恰恰相反,放了假之后成天不在家,到处走亲访友泡网友,哪都去,总有聚会,哪热闹去哪,每天都过的很精彩,只是有时掩饰不住内心的空虚;还有第六种是综合型的,将上述五项融会贯通,想玩哪出玩哪出,这种人基本有两种,一种是高手,什么都在体验,一种是低能,什么都想体验,又什么都没做好!
综上所述,就是朕没事闲的时候总结出来的,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只是我没注意到而已,也没那么多闲工夫,咱又不是社会学家,又不是人文学家,更不是心理学家,更不敢称“专家”,甚至连个幻想家都不是,没必要去深入研究它,只是没事的时候拿出自己的见解和大家扯扯闲淡,您认可呢就点下头捧个人场,不认可呢就摇下头笑一下当我是在放屁,这都无所谓吗,娱乐嘛,何必当真?
说跑题了,再绕回来,以上呢就是我个人对大学寒假的一个小总结,为了说的清楚一些,下面我随意找出几个主人公来供大家对号入座,仅供娱乐,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NO.1,据说夏威没事就往人才市场跑,考察单位招工的情况,早出晚归,很是辛苦,没办法,谁让我这老姐是个不服输的个性呢,凡事都要走在别人前头,又赶上快毕业了,现在工作不好找,得先下手为强。老大好像是在研究自主创业的政策呢,没事哪都跑,也总往人才市场跑,研究项目,要不怎么说呢,大哥就是大哥,是走在我们前面的人。
NO.2,据说二哥回老家找个兼职做销售去了,他不是差钱,他说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得练练,经验很重要,我也佩服二哥,想法走在我们前面了。
NO.3,老三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过有人发现他和胡NN在一起,出双入对的,看来人家也是有收获的,我们就当没看见。
NO.4,老四开始和大哥混了几天,觉得辛苦,一怒之下,跑四川看前女友了,后续事项不得而知,无从推理,这一段先过,暂不考究。
NO.5,老五没挂科,系主任和老学生会也挺看重他,于是他没事就往系里头跑,寒假也没回家,据说和老师们打的火热,看来前途无量,根据本人不谈论政治的初衷,这段过,不详叙。(其实好像和政治没啥关系)
NO.6,老七哥们多,回老家看哥们去了,据说每天都有酒局,这一点是我们大家比较佩服的,这也难怪,老七办事够意气,朋友多很正常,换谁不愿结交这样的,对不?
NO.7,八哥跟我混了几天,到人才市场溜达几圈,看看现在的就业环境,又到商场超市看看有没有招兼职的,结果人家嫌我们没经验,大多都不爱用,最多招一些漂亮女生做促销,没办法,谁让招聘的领导是男的,看不到同类的帅呢!过了几天没收获,嘎哒也回家了。
别人都说完了,说说自己吧,结果又发现不知道该从哪说了。放假对我来说好像意义不大,我并不是个玩心重的人,性子里有点随遇而安的感觉,只要有点事做,干什么都是一天。放假了并没有着急回家,和老兄弟在人才市场转了转,又找了找兼职,虽然收获不大,但也能对社会增加点认知。其实我不回家并不是真的想找份兼职,说给赵轶听那纯属是骗人的,但我却骗不了我自己,夏威下半学期就要出去实习了,不知何时能见,我是给自己找个借口多陪陪她,她也心照不宣,并不说破,也想趁她离开之前多教我些东西,于是就带着我和赵轶四处转转,可是老兄弟后来觉得自己像电灯泡,就主动要求回家了,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中街,麦当劳,角落。
“喂,放假不回家,总在外面瞎转悠啥?”等赵轶走了,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咳咳咳,淑女点,怎么人家前脚走,你马上就现原形了呢?”
“什么叫现原形啊,人家一直都是这样的嘛!”
“那赵轶在时你怎么不这样呢?”
“赵轶在时我是怎么样的啊?”
“要是赵轶在时,你就该这样的了,‘为什么放假不回家呢,别总在外面转了,回去看看爸妈’,你保准这样。”
“哇——恶心死了,想吐,哈哈。”
“我是在学你的样子说话好不好?”
“我才不那样说话呢!”
“那你怎么说话?”
“我这样说,‘喂,放假不回家,总在外面瞎转悠啥?’”
“得,又绕回来了。”
“这才是我的本色嘛!”
“对啊,这就是你的本色嘛!”
“那你怎么说我和赵轶在时不一样了?”
“对啊,赵轶在时你不就不这样了吗?”
“那我哪里不一样了?”
“你说话方式不一样了!”
“那我怎么说啊?”
“你就这样说,‘为什么放假不回家呢,别总在外面转了,回去看看爸妈’。”
“哇——恶心死了,想吐,我才不像你那样说呢!”
“那你怎么说呢?”
“我说,‘喂,放假不回家,总在外面瞎转悠啥?’这才是我的本色嘛!”
“对啊,你应该这样说才对嘛!”
“那你还让我那样说?多恶心啊!”
“我没让你那样说啊,我是在学你那样说好吧!”
“我什么时候那样说了?”
“你没那样说啊。”
“那你怎么说学我那样说啊?”
“我是说你应该那样说的啊!”
“我才不那样说呢,多恶心啊!”
“是啊,所以没那样说嘛!”
“那你怎么还让我那样说呢?”
“我什么时候让你那样说了?”
“刚才啊,你还学说了两遍呢!”
“我……你等会,我怎么有点晕?你让我再重新捋捋思路……我是说,以你的个性应该是那样说话的,可是你没那样说,然后我就模仿你往常的说话方式说了一遍,这回我说明白了吧?”
“明白了,那刚才那样说话是谁说的?”
“我说的,不对,是我模仿你说的。”
“我说了吗?”
“你没有。”
“那谁说的?”
“我说的。”
“这不就得了!哈哈。”
“姐,我错了。”
“你哪错了?”
“我哪都错了!”
“哈哈!”
唉!明年开学说啥也得找郭教授把诡辩论重新学学,知识真有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