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天主堂
通过引进软件和信息现代服务业,RC区积极推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外资外贸、服务贸易、电商和物流业等行业的发展。
同时,RC区还注重发展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运行维护、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信息技术咨询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截至2022年,RC区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57196万元,同比增长2.2%,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0%。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97295万元,同比增长0.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90192万元,同比下降10.1%。
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7758万元,同比增长10.7%。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7365万元,同比增长4.5%。
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21571万元,同比增长5.2%。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48229万元。
RC区在各个产业领域的全面发展,不仅提升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也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宁华他们首先来到荣昌市繁华街区后西街,一座高耸的哥特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荣昌天主教堂。
教堂前是一个露天品茶广场,茶客们三五成群,谈天说地,热闹非凡。
荣昌县得名于明洪武七年,取昌州和荣州首字,寓意“繁荣昌盛”。
然而,明末张献忠的屠川劫难使荣昌遭受重创,成为“湖广填四川”的重要聚集地,并因此被誉为“客家文化活化石”。
天主教在明末清初传入四川,并于公元1702年传入重庆,正值清康熙年间。
清雍正乾隆以后,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成为四川教会的主要力量。
传教会派会士秘密赴川,传教活动由公开转为隐蔽。
重庆开埠后,成为西部最开放和最重要的城市,山城迅速发展,现代化气象初现。
1891年,大足县龙水镇发生教会与当地迎神活动的冲突,导致十几人遇害,教堂和二百多家房屋被毁。
清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向教会赔款,这笔款项被用于修建荣昌天主堂。
荣昌天主堂由两位法国神父主持,并请了法国著名设计师设计,于1913年开工,1915年建成,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教堂主体楼外,还有神父楼及附属设施,另有一所教会学校。
钟楼高达80米,在当时的国内实属罕见。
教堂建成以后,钟楼上的直径为2米的自鸣钟开始报时,精确的钟声成为荣昌生活的一部分。
整个教堂气势恢宏,追求一种向上的信仰理念,体现了天堂的神秘与皈依的震撼,使进入其中的人不由自主地抛弃杂念,心生敬畏。
荣昌天主堂历经磨难,几次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1922年被雷击,百年风雨侵蚀。1976年又遭到特大风暴袭击。
20多年前,教堂两次受到地震的危害,钟楼顶部垮塌,经过重修后高度不足50米,与原来的气势相比逊色不少。
尽管如此,荣昌天主堂依然是重庆和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