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南一个月的时间里,黄楚总算进入了一个轻松的阶段,工作比预期的快了许多。
与四哥见了一面,总是笑嘻嘻的笑脸,那生活的苦就像是云,不经意间就消散了。
旧事重提,竟然是因为他老婆家里的父亲,出了一次人祸,自己不小心从五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
好消息是人还活着,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作为一个七十几岁的老人来说,那真是祖上积德,命很硬。
坏消息是全身瘫痪,需要替换高科技腰间坏死椎骨,避免神经死亡造成体部坏死。
医生的建议是救,于是东拼西凑的先把人稳住病情,花了三十几万,耗费了半年的时间,进入了中度监控室内。
可要换,还缺二十六万的缺口,四哥这边作为女婿,无法装死。
后来,借了阿弟二十万,才拿到了那什么高科技产品进行手术置换。
索性,手术进行顺利,没有多余的费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老爷子从此,就在家里了,想再摔也没有力气爬了。
之前还对农保不屑一顾,如今竟去查找关系问,今年还能不能买,还可以报销没有。
结局是过了时间,报销是不可能报销的了,要不是借到二十万,怕是大家都抑郁了。
说起来也气,只因为老爷子不服气那破坡拦住了他,一口气就顺道上去了。
一下子,把娶媳妇的钱都用完了,整日面色阴沉不语。
阿弟也被人知道,有意介绍女朋友或者老婆,那可把阿妈高兴坏了。
可阿弟见都不见一个,回话说,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
黄楚听着故事,面色略显古怪,本地人结婚,大概也害怕着高额度,但却没有人心甘情愿去将就。
阿弟现在,也到了二十二三岁,也该到了考虑这个问题。
不读书,那就考虑另一条路,开枝散叶。
来的人很多,十几个人,在包厢里抖着自己的知识点,黄楚总是微笑以对。
黄小兰在一旁闷闷不乐,总是不时的瞄黄楚几眼,面红耳赤的。
偶尔在四哥耳边说几句,四哥说没事的,黄楚不会在意,大家都在吹牛。
大学生有自己的骄傲,见说几次没有什么用,觉得他们在黄楚面前抖聪明,简直是小看了,最后闷闷不乐的吃着自己的菜。
那一夜,吃到了十一点多时,还未尽兴。
黄楚请客,叫大家敞开了吃,这时也微醺了,几个大哥叫嚣着要去唱歌。
夫妻档的,也不全是硬骨头,女人的眼神还是有些杀伤力。
一对四十几岁的夫妻,比黄楚还小了一辈,很是恭敬的用村里的规矩,喊他叔叔。
出来吃苦的,难得有一次这样的好机会,黄楚委婉的拒绝了二场,时间已经很晚了。
第二天,大家都有工作,精神不好的去上班,是对自己,对别人不尊重。
送他们离开,黄楚回到了酒店,时间也很晚了。
时间过去很快,与大多数人都相熟,浑不在意他是明星而不屑与之。
那是,一个不一样的殿堂,总有人会好奇的问,做演员需要什么条件。
黄楚想了很久,最终还是违心的说,只需要演技扎实,适合度广,那就行了。
毕竟,网络上都说,谁谁特别的适合,某个角色,实名推举等等。
可只有他知道,看似自由度很高的职业,似乎每个人都合适,却暗藏玄机。
股市都有散户和大户之别,那演艺圈也是一样,就看你是不是牛散了。
一下子到了八月中旬,而工作预计比之初预想的,要快半个月。
而到时,黄楚等人,可能从十二月初,就开始闲散下来,一部分人先撤退。
留一些人下来掌底,迎接二零一八年的元旦盛展,彻底举高旗帜。
当然,只是预计,多了半个月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根撑住身体的稻草。
连续梦见同一个梦,让他总觉得心绪不宁,却无可奈何。
他也特意与章慧玥说了,十二月初,可能会去他们家一趟,那时是否合适。
少女特别高兴,说只要她还读书,时间随时都可以有。
职场哪里有风平浪静之说,总会有各自不服气的两个人,黄楚就见过几次,各执己见。
不过,这种事情,不算坏事,就怕和稀泥与打马虎眼。
黄楚的名气,也在人群之中蔓延,等年轻们讨论时,大家才知道,还是个明星。
如果是之前知道,大概是带着有色眼镜,而如今却是佩服他的才华。
他也偶尔聊起一些古籍典故,旁敲侧击,本地的一些人文遗留。
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只能就此打住,那是一条,只能自己走的路。
没有专门去寻找,也只遇见过张道长,算是此路上,唯一有过深入交流的一人。
那梦见的黑暗,到底代表了什么?
一直寻不到答案,心中还是存在着疑惑,他想要知道,是否是关于道家至宝有关。
青春是一部无悔的文学,带着我前进,一直踏上巅峰殿堂。
此时此刻,黄楚的内心,多是煎熬不定,没有一片空白。
越来越迫切,想起来张道长所说的那样,在他之前,不知有多少先辈,穷其一生。
可终究,等不来答案,就像是破碎的梦境,容纳不下多余的完整。
等到了十月中旬时,总是发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怪事,陷入了停顿的状态。
有一份文卷的影版复印,看着更像是一种檄书,用于上表天庭的檄文。
一般在祭祀时使用,但却没有燃烧,足以证明,这是一份留下来的完文。
无论顺序怎么乱叠,都能读顺完文,每一个碎片大小几乎一样,边沿早已腐朽。
后来才知道,这是从一块不规则的碎石群里找到的,也因如此而没有完整的一句。
滦教授把四组组员都招来开会,又问询了对接团队,现场完整的照片,一连三天毫无进展。
接近尾声,却卡在了这里,大家也是没有办法,两组人来继续跟进,查资料和史书。
两组去跟进其他工作,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难度。
在十月二十号左右时,黄楚忽然有了新发现,怎么感觉,那份檄文有些熟悉。
等他再次默念《道》时,忽然才想起,曾在三清山上,看过一本关于古代道家祭祀使用的檄文,很是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