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温博侯比谁都懂得这个道理,秦家才能在京都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听到了满意的回答,皇帝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侯爷是个聪明人,就算不用朕直说,也明白朕心中所想啊。”
此举是在提点温博侯,朝中许多武将都是跟着温博侯走的,只要温博侯不赞成开战,那朝中的争论便会渐渐小下来。
温博侯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应下了皇上的要求。
宋北渊听他们说话拐弯抹角的十分难受,便起身去了御书房批奏折。
翌日一早上朝,温博侯破天荒地上了朝,并站出来说自己并不赞同此时开战,他将自己在皇上面前说的话又讲了一遍。
自皇上登基后便不再上朝的温博侯头一次上朝,竟是与他们说这件事,这是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
武将们结结巴巴地说着自己同意开战也是不想再受南余人的挑衅了,但温博侯都不同意开战了,他们的底气也就低了许多。
坐在龙椅上的宋北渊看着殿中如此的安静,不由佩服起了皇上。
这些武将谁都不服,可一旦拿出温博侯来压他们,这些人一定会服气的。
毕竟朝中这些武将可都是温博侯一人提拔上来的,眼看着无人说话,刘永福便用尖细的声音说道:“有事禀奏,无事退朝!”
这早朝,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结束了。
批好奏折回到六扇门的宋北渊也和白素素说起了此事,两人都吃惊于温博侯在朝中的声望。
但这些武将没有再吵着乘胜追击,宋北渊的耳朵也算是解放了。
而朝中进来发生的唯一一件大事怕就是为皇子皇女们选夫子的事情了。
朝中的文官们全都精神抖擞,就盼着宋北渊能选中自己。
让人意外的是,宋北渊竟选了御史大夫杜大人来教导皇子皇女们。
旁人只以为宋北渊是想磋磨杜大人,没曾想杜大人教了多日,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众人纷纷猜测宋北渊在打什么主意,可只有宋北渊自己知道,父皇曾说过杜大人的学识的确非常人所能及,他选杜大人最主要的原因,也不过是因为对方懂得多罢了。
被皇上护了那么久的皇子皇女终于露面了,众人都很是激动。
一些朝臣们也在暗暗猜想皇帝这是想让谁来继承皇位,可过了许久,他们都为从杜大人的嘴中听到过关于皇子皇女的支言半语。
这下他们又犯了难,纷纷猜测起了宋北渊这么做是为了想试探他们谁想要战队,好趁早铲除了他们。
于是众人便都乖乖地不再过问关于皇嗣的事情,客唯有宋北渊这个当事人不知道这些臣子会想这么多。
他不说,只是单纯的认为皇嗣年纪太小,他们对于朝政的影响还不大。
至于杜大人为何不说,那时因为皇上亲自下了口谕,让其不要透露关于皇嗣的话。
不过白素素倒是可以隐隐猜到一二,想到这一层关系时,她也只是摇着头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