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武道长生:我替死者了结遗愿

第64章 墓地和平四

  手拿锦帕,饶是杨安手中也有七八条人命了,还是紧张的跟一个初哥一样。

  他匆匆离了墓地,在道旁找到一个茶摊,找了个偏僻角落,要了一壶热茶和一碟茶点。

  “让我看看你到底是个什么小可爱。”

  细腻柔软的锦帕平摊在手,其上绣着一行小字。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下首落款写着两个娟秀小字,应该是那女子的闺名,‘玉儿’。

  “诶。”

  杨安心中一突,想起那位身份高贵的痴情女子,“不会是她吧?”

  “嗯,应该不会。”

  “一定不会!”

  他顾不上喝茶,草草付了账,起身要走。

  “店家,来一壶好茶。”

  不等杨安出门,刚才在墓地偶遇的女子,从外边走了进来。

  就是她!

  杨安都不用看见那帷帽后的俏脸,就已经快被其炙热的爱意烫伤了。

  “郎君。”

  这声音小若蚊蚋,却精准无误的落在杨安耳中。

  若是拉扯起来,更惹人目光。

  杨安念头一转,又重新归位。

  水如玉见他坐下,唤来与她一道的女子,耳语几句。

  那女子立刻离开,往黄家墓地走去。

  这会儿,茶摊人不多,加之二人坐的位子较为偏僻。

  水如玉挨着杨安坐下,颤声说道:

  “郎君,你怎在此地,可是与黄家有旧?”

  “我与黄家小公子有一面之缘,他幼年早夭,怜其可怜,特来祭拜一番。”

  杨安轻啜一口茶水,淡然回答。

  “原来是这样。”

  水如玉闻言,眸子中闪过爱慕赞许之情,“郎君心地还是这般善良,这黄家确实是可怜……”

  她如此说着,忽然落起泪来,声音哽咽:

  “黄家主母,原是我闺中密友,这次回乡省亲,本想着与她团聚一番,可惜天意……”

  说到最后,水如玉已然是泣不成声,泪水沾湿前襟。

  “你…莫要太过伤心,逝者已矣,活着的人总要好好活下去。”

  美人落泪,犹如杜鹃泣血,杨安也不是铁石心肠,伸手在其肩头轻轻拍了拍。

  水如玉身上一抖,拭干泪水:

  “有郎君宽慰,妾心中好受许多。”

  “如此最好不过了。”

  杨安轻轻颔首。

  “郎君,再过些时日,便是年节。”

  “在余杭过完元宵之后,妾便要启程返回郡王府,再次相见,却不知何时何地了。”

  杨安闻言,沉默不语。

  水如玉语气伤感,她见杨安不说话,又叹了口气:

  “郎君,可是怪妾不愿与你私奔,实在是家中高堂以死相逼,妾为家族考虑,也不得不与你暂时分别了。”

  良久。

  水如玉轻咬下唇,像是下定某种决心:

  “郎君,元宵节妾要去迦叶寺祈福,到那时你我可以相聚一番。”

  “到那时你一定要来,不然的话,妾实在难活。”

  “不必多说,我一定去。”

  杨安一字一板,说得清清楚楚。

  “郎君……”

  水如玉还想再说,被她支开的那名女子,已经走到茶摊外。

  “妾与郎君元宵再会。”

  她匆匆道了声别,带着茶摊外的女子,起身离开。

  杨安踱步来到官道上,目送二人上了一辆朴素马车。

  他的目光并未在水如玉身上,而是在观察其身旁女子。

  刚才水如玉说出最后一番话时,这女子分明就在茶摊外的密林中屏息静听。

  她虽然伪装的极好,可她的窥探之举,在杨安眼中无异于在黑夜中火炬一般显眼。

  “这女子不知是何等身份,不过她潜在水如玉身边,行迹又如此诡异,说不定背后另有其人。”

  杨安手指在掌间轻轻点了点,“黄侃回城也有一些时日了,可却没有丝毫异状。”

  “指望他确实有些难了,看来还得我亲自下场。”

  “罢罢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是夜,又是黄侃与杨安见面之时。

  赖家屋顶之上,杨安盘膝入定,充斥在天地间的元气源源不断涌入他的体内。

  “主人,老奴来了。”

  院中响起黄侃略显油滑的声音。

  “东西带来了吗?”

  杨安起身收功,飘身来到地面。

  “都带来了。”

  黄侃解开包袱,露出厚厚一摞纸,其上写满蝇头小楷。

  “主人,这是金蟾阁送来的,说是您要的消息。”

  “全都在这儿了?”

  “没有银票?”

  杨安一皱眉。

  “是,都在这儿了。”

  黄侃忙不迭解释起来,“金蟾阁的人说了,刑部的赏银刚好扣完,一两不多,一两不少。”

  “嘶……”

  杨安倒吸冷气,心在流血。

  辛苦一场,还是让金蟾阁把钱挣去了。

  个人到底是干不过平台啊。

  “主人您这次斩杀五大流寇,可是在临安府露了大脸了。”

  “现在临安府江湖上您深海的大名,已经传遍了,那些被通缉的江洋大盗,一个个缩紧了脖子,生怕丢了脑袋。”

  黄侃说得口沫横飞,洋洋得意,就好像那五大流寇是他斩杀的一般。

  良久。

  黄侃觉得四周异常安静,不远处杨安正冷冷看着他。

  “哎唷,主人,老奴也是为您高兴,刚才有些失态了,还请您原谅则个。”

  “你呀,若是能争气些,我又何必去金蟾阁买消息。”

  杨安笑骂一句,随即追问,“最近余杭县里有什么事情发生么?”

  “最大的事情就是您斩杀五大流寇了。”

  黄侃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不过您扬名立万了,都尉平四可就恼了。”

  “平四?”

  杨安奇道,“他怎么了?”

  “他呀,是个背主之人,本就根基不稳,想要多多立功,巩固自己的位子。”

  黄侃摇头晃脑,娓娓道来,“之前攻打恶虎山,虽说有些功劳,但当时恶虎山大当家和三当家已死,二当家更是在衙门手中。”

  “山上头领除了师爷硬撑,跑的跑,降的降,大家伙当他只是捡了个便宜。”

  “这次的黄家惨案,虽说十分棘手,但也是一个大好机会。”

  “五大流寇在穿州过县,做下多起大案,死的都是富贵中人,事情早都捅到刑部衙门了。”

  “他平四这次若是能处置好,名声定然大震,这都尉的位子一定稳了,甚至还有可能再往上爬一步。”

  “这段日子他调兵遣将,都尉营上下调动,甚至以身入局,拿自己的性命做诱饵,本以为十拿九稳。”

  “不曾想主人您横空出世,一人一剑,轻易取了五大流寇的性命。”

  “阵仗闹得那么大,里里外外全县乃至州府的人都知道了,他平四想要露脸,却把屁股露出来了。”

  “一夜间好汉成了丑角,您说他平四能不恼么。”

  “那确实该恼。”

  杨安微笑摇头,又问了些余杭县中隐私消息,二人就此分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