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朱允炆很高兴,自那日神女告诉他神龙相助后,每天都有水位下降的好消息传来,各支流的水有规律的流入江河,再汇入大海,眼前再也不是一片汪洋了。朱允炆迫不及待的修书一封,他要把人神共治的好消息送回应天皇宫,信使刚出城不远,就被几匹快骑追上来,拦在路中央,一壮汉上去把信使从马上拉下来,将他击晕,驮在马背上,他们跑了一段路,下马后,架着信使走进一座小院子,燕王和道衍从一扇门里探出头来,随从上前,把刚从信使身上搜出的信函递给燕王,燕王展开信函看后,哈哈大笑: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什么人神共治,神仙呢?神仙在哪里?”
他随手把信函递给道衍,道衍看完信后,忽然明白了:这次水灾,百年难遇,长江决堤,黄河水涨,数万人淹死,一定是孽龙所为,那么是谁放出孽龙的?目的何在?难道是黑蛟龙放出了孽龙?一定是她!燕王不能成为东宫之主,黑蛟龙无计可施,她是在报复朱元璋,让老百姓遭殃,也在报复整个天下,这妖女真不简单!这段时间不见黑蛟龙的踪影,他一眼识破,北平燕王府里的肖若仙是假的,被人施法术用木偶人变化的,因为他和黑蛟龙有言在先,共同助燕王,所以他没有拆穿。。。燕王见道衍看完信后半晌不语,神情怪怪的,问道:
“大师,你怎么不说话?”
道衍不傻,他知道如果把黑蛟龙的事告诉燕王,燕王未必相信,他起身踱了几步道:
“传说一千多年前,一条孽龙犯事,被降服后,镇压在龙泉山,玉帝命二郎神看管,为了不出意外,二郎神把府邸从灌江口搬到了龙泉山。这次水灾有史以来,实属罕见,一定是孽龙逃脱所为,给凡界造成如此大的灾难,神仙下凡相助也是合情合理的。”
燕王脸色很难看,道:
“照你这么说,有仙家相助,这灾后重建就容易多了,朱允炆这小子岂不要立大功了?”
道衍点头道:
“这么大的洪水,江河水位突然下降,眼前呈现一片绿洲,非人力所为,就目前的情形看,的确是这样。”
道衍接着道:
“殿下,皇上命您给朱允炆做保镖,您难道就能吞下这口气,真的只为他做保镖,自己就不作为了吗?”
“父皇这么做,说明他已经怀疑本王会对朱允炆不利,本王在这里保证朱允炆两只鼻孔出气,不缺胳膊少退,并不代表本王什么事都不干,请你来的目的就是要干点事,想到什么计策了吗?”
道衍狡黠的笑道:
“当然。。。”
道衍对燕王耳语一阵,燕王眉开眼笑,竖起大拇指道:
“好计策!就这么干!”
燕王指着信函接着道:
“不知道父皇看到这封神话故事一样的信函,会有什么感想?”
道衍得意道:
“皇上一定会后悔派朱允炆来嘉兴。。。”
“以父皇的性格,他一定会命人来嘉兴,传他的口谕请爱孙回宫。”
道衍失笑道:
“朱允炆这小子能回宫吗?怕是要抗旨了!”
燕王冷笑道:
“你太不了解我父皇了,他不会传一道圣旨令皇太孙回宫,只会命人传他口谕,口谕和圣旨有本质上的区别,朱允炆这小子即使不回宫也不算抗旨,父皇替爱孙想的很周到。”
朱能在一旁道:
“绕来绕去多麻烦,干脆把信毁掉,把这信使做了得了!”
道衍摆手道:
“不可,信函一定要顺利的送到皇上手里,我们不能打草惊蛇。”
两天后,信使把信函送到皇宫,退朝后,皇上在养心殿看完信后,哑然失笑:
“什么人神共治?这孩子在给皇爷爷讲神话故事呢,孙儿毕竟年幼,真后悔不该答应孙儿去江浙的请求,如果做不出一点成绩,岂不被人耻笑?”
他见亲信苏公公侍立一旁,道:
“你准备一下,去一趟江浙嘉兴,传朕的口谕,让皇太孙即刻回宫。”
苏公公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皇太孙回宫,试探道:
“皇上,您突然要皇太孙回宫,老奴找个什么借口呀?”
“那是你的事,找什么借口,自己想去!”
“老奴遵命!”
几天后,苏公公乘坐车轿,由一队卫兵护送,在路上颠簸三日后,来到嘉兴境内,车轿又走了两个时辰,停在长街官署大门前,苏公公下轿,只见跪地迎他的只有张昭伟和李检之两位大人,很纳闷,见礼后,张昭伟似乎看出苏公公的不解,笑道:
“灾后重建开始了,事情繁多,皇太孙把本地的大小官员全安排到外面公干去了,听说公公您来了,皇太孙特意把本官和李大人从外面招回来迎您。。。”张昭伟话没说完,苏公公打断他:
“皇太孙也出去公干了?有没有人保护他的安全?”
“皇太孙今日一早就出去了,咱们的这位皇太孙真了不得,别看他年纪不大,做起事来一套一套的。。。公公放心,燕王殿下一直跟在皇太孙身边保护他,说起燕王殿下真叫一个细心,皇太孙吃的饭食,他都要亲自查验。。。”
苏公公面无表情道:
“燕王这样尽心很好。。。”
张昭伟笑道:
“是呀,他们到底是亲叔侄。”
苏公公看着沉默不语的李检之道:
“李大人,临行前,圣上特意叮嘱洒家,衢州问题严重,把这边的案子放一放,先去衢州。”
李检之一揖:
“下官遵命!”
张昭伟随口问道:
“苏公公此次前来,还带来了皇上的什么圣谕?”
“洒家一路走来,见嘉兴街集市上人不少,说明你们的工作做的很不错嘛!”
苏公公避而不答,故意岔开话题,张昭伟和李检之互相看一眼,李检之道:
“公公路途劳顿,先进官署歇息,有什么话,我们改天再说,请吧!”
晚上,夜幕降临,皇太孙朱允炆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官署,草草用完晚膳,便躺下歇息,正待合眼,刘四进来报:
“殿下,苏公公求见。”
朱允炆困的眼皮直打架:
“你告诉他,我睡下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
刘四难为情道:
“奴才说您已经睡下了,可苏公公坚持要见您,他就在门外侯着呢。”
朱允炆无奈的披衣起身道:
“请他进来!”
苏公公进门后叩首:
“老奴拜见皇太孙!”
朱允炆见苏公公一头银发,心生怜悯道:
“苏公公快快请起,不必多礼!”
随向刘四喊道:
“赐座!”
刘四搬来一把座椅,苏公公忙称谢:
“多谢皇太孙赐座!”
朱允炆开门见山道:
“公公你这么着急的见本太孙,此番前来可有什么要紧事吗?”
“这个时候本不该来打扰太孙殿下,但是老奴奉命前来传圣上口谕,请皇太孙即刻回宫!”
朱允炆惊的睡意全无:
“皇爷爷这个时候突然要本太孙回宫,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苏公公不急不慢道:
“是出了点事,皇上近日偶感风寒,已卧病在床,但国事繁忙,每天还要带病批阅奏折,皇上实在力不从心。。。请太孙殿下回宫,为皇上分担一二,太孙殿下明日启程,随老奴回宫吧!”
朱允炆仔细观察苏公公的表情,见苏公公低头在回避他的目光,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道:
“要本太孙回宫可以,但是,容本太孙把手头的事处理完再说,现在时候不早了,公公您也累了,请吧!”
苏公公还想再说什么,朱允炆朝门外喊道:
“刘四,送客!”
李四进来道:
“苏公公,请吧!”
苏公公摇摇头,退出去,朱允炆一头扎在床上,呼呼大睡。。。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朱允炆翻身起床,刘四备好膳食,朱允炆随便吃了几口,正要出门,张昭伟和李检之进来,李检之施礼道:
“太孙殿下,微臣来向您道别,苏公公带来皇上的口谕,令臣去衢州查案,路途遥远,臣现在就出发,希望三天后能赶到衢州,太孙保重!微臣告辞!”
“那好吧,李大人一路顺风!”
张昭伟抱拳:
“李大人保重!”
李检之出门上马,带着两个随从赶赴衢州。。。目送李剑之离开后,张昭伟施礼:
殿下,这么早,您这是要去哪里?”
“今日要去大崖湾,那里山体滑坡,把几个村子的房屋都毁了,想去看看,路不太好走,所以早些动身。”
张昭伟关切道:
“殿下,那里路况不好,您千万小心一点。”
“谢谢张大人,对了,你负责的西塘口堤坝工程很重要,刚调去的几千民工一定要保证他们每天吃饱肚子,才有力气干活,如果不出意外,朝廷运来的粮食马上就到了。。。”
“下官知道了,告辞!”
张昭伟走后,朱允炆出门,见燕王带着一队卫兵侯在一旁,他跃上马背,向燕王点点头:
“四皇叔,我们出发吧!”
苏公公在一旁看着朱允炆渐行渐远的身影,唉声叹气:
“皇上,您给老奴派的这是什么差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