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大明妖女传

第28章 江南水患

大明妖女传 恋清风明月 3352 2024-11-12 19:31

  孽龙逃脱后,因后面追兵追的紧,情急之下,他潜入江河中。。。

  九月十八日,是朱元璋六十五岁大寿,太和殿里,文武大臣和诸位皇子正在为皇上祝寿,突然,天空一声炸雷,震的地面都在抖动,众人皆惊,皇上皱着眉头道:

  “这连日来都是雷雨天气,长江已经水涨,江浙一带受灾,朕心甚忧。”

  秦王上前道:

  “父皇,江浙虽然受灾,儿臣听闻地方官府正在抽调人力财力救灾,您且放宽心吧!”

  随命家奴抬着一块罕见的寿山石,只见色泽明亮,雕工精美,一个红色的“寿”字,像要跳出来一样,众人啧啧称奇。。。秦王叩头道:

  “这块寿山石,儿臣费了一番功夫才得到的,今日献给父皇,祝父皇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皇上微微点头:

  “很好,皇儿有心了!”

  晋王迫不及待的命家奴抬上一株珊瑚树,足有三尺多高,色泽艳红,伸展的枝桠重重叠叠,大气而又奇特,众人大饱眼福,赞叹不已。。。晋王叩头道:

  “儿臣祝父皇万寿无疆!愿这株珊瑚为我大明带来祥瑞!”

  皇上呵呵笑道:

  “好!皇儿说的好!”

  这时,众人的目光落在燕王身上,燕王手捧锦盒上前叩首:“儿臣祝父皇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皇上对那些奇珍异宝没有多大兴趣,看到燕王手捧锦盒,上面写着“嘉禾”,笑道:

  “四皇儿,你进献的寿礼别出心裁,打开给朕瞧瞧。”

  燕王打开锦盒,只见里面是几株颗粒饱满的稻子,秦王讽刺道:

  “四弟,你府里实在拿不出像样的寿礼,提前跟哥说一声,给你多备一份便是,你如此寒酸,丢不丢人?”

  晋王瞪着眼珠道:

  “四弟是在装穷吧?我就不信了,你拿不出一份像样的寿礼。。。”

  众人也在窃窃私语:

  “堂堂的燕王今日送这样的寿礼太寒碜了。。。”

  皇上从燕王手里接过锦盒,打开拿出几株稻穗;

  “你们都给朕住口!民以食为天,燕王送来的稻穗金灿灿黄橙橙的,颗粒饱满,着实喜人,这是朕今日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你们进献的那个些奇珍异宝,朕不稀罕!”

  随即命人备好笔墨,题诗一首:

  “岭南日正当,农夫躬耕忙。汗泥濯青衫,嘉禾翻金浪。”

  大臣们赞道:

  “田园诗,也是一幅绝妙的田园风光画卷!”

  “陛下心系天下,重农悯农此乃百姓之福!”

  皇上待墨迹干透后道:

  “四皇儿,这首诗赠给你,希望你悯农重农。”

  燕王双手接过题诗道:

  “谢谢父皇!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这时,只听太和殿门外闹嚷嚷的,侍卫正在呵斥要硬撞进来的人:

  “今天是皇上大寿,不许进去。。。”

  皇上皱着眉头道:

  ”外面是怎么了?”

  大监苏公公附在皇上耳边道:

  “刚到的急报,被护卫拦住,怕搅扰了您今天的好日子.”

  皇上呵斥道:

  “你们长了几个脑袋?急报也敢拦阻,还不快给朕呈上来?”

  大监苏公公忙将急报递给皇上,皇上看罢,脸色大变,将信件递给朱允炆,道:

  “太孙,你给大家念一下。”

  朱允炆接过信件,皱着眉头念道:“江浙一带七月至今大到暴雨连续不停,嘉兴,平湖,桐乡,海宁大水,淹死数万人,田畦淹没将尽,民陆地行舟,鱼游于灶下,十余里内,一夜大水高丈余,房屋尽坏,低田颗粒无收;湖州特大洪涝,属县尽成沟壑。受灾地哀鸿遍野。”

  朱允炆念完后,大臣们一片唏嘘。。。

  皇上龙颜大怒:

  “七月到九月,长江中下游水患,竟然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为何以前的奏报尽说些官府高度重视,派人前往灾区和老百姓一道抗洪,将灾难已经降到最低这种不痛不痒的官话?现在糊弄不过去了,讲实话了?”

  信使伏地叩首道:

  “皇上息怒!地方官府之前对灾情没据实而报是有错,请皇上赎罪!”

  “赎罪?地方官府对灾情没据实而报,是不敢报!江南乃鱼米之乡,早在春秋时期,嘉兴就开始筑堤围田,到五代吴越时期,嘉兴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塘泾港浦玗田制。后来几百年江河失治,河港淤浅,塘浦紊乱,玗区零散失统,我大明朝建立以来,朕每年调拨大量银子治理江河,今天造成如此大的灾难,朕的银子花到哪里去了?”皇上脸色阴沉。

  朱允炆施礼道:

  “皇爷爷息怒,眼下最要紧的是商讨如何救济灾民。”

  皇上看着孙子道:

  “太孙言之有理,那你先说说你的建议。”

  朱允炆略一沉思道:“当务之急是第一,安置灾民,开仓放粮,第二,疏通河道,泄洪排污;第三,派朝庭重臣去调查地方官府每年朝廷所拨银两款项的支出账目,第四,启动灾后重建工程。”

  皇上惊讶的看着爱孙,这有条不紊的方略从这个十几岁孩子口中说出来,足以证明他的孙子的确有帝王之才,心中增添几分安慰。

  这时,听到有人在哭,皇上仔细一看,下面哭的人是内阁大学士张昭伟,他走下玉阶问道:

  “张爱卿,你为何哭?”

  “禀皇上,臣的家乡就在浙江嘉兴,家乡遭灾,心里难过,殿前失仪,请皇上恕罪。”

  “朕恕你无罪!你的家乡受灾,你还有什么建议,不妨说说看。”

  “禀皇上,皇太孙方才的建议很完善。有灾的地方必有疫病发生,为防止疫病蔓延,微臣建议从各地精选一批郎中,带上足够的药物进入受灾区控制疫情。”

  “这个建议好,各位爱卿,谁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下面众臣表示赞同:

  “皇太孙的四点建议,全部说到点子上了,臣等没有异议。”

  大理寺卿李检之道:

  “禀皇上,臣认为皇太孙说出的方案,第三条太重要了,朝廷每年调拨那么多的银子治理江河,可是年年治理,年年闹灾,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没雨旱灾,朝廷那么多的银子用哪里去了?今天造成如此大的灾难,一定是地方官吏私吞国银,没有好好修河筑坝,臣奏请皇上,派出朝廷重臣清查地方官吏的银两支出账目,如果贪腐证据确凿,一定严惩!”

  这位大理寺卿说出了皇上的心里话,他当即拍板:

  “李爱卿,朕准奏,这件差事,朕就交给你去办!一定给朕查个水落石出!”

  “微臣遵旨!”

  这时,张昭伟上前一步拱手道:

  “臣奏请皇上恩准臣和李大人一道回家乡看看父老乡亲,为家乡做点实事。”

  “好,朕准奏!你带上部分救灾钱粮先行一步,朕还要继续派官员前去救灾!”

  张昭伟忙跪地叩谢:

  “微臣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谢皇上隆恩!”

  “张爱卿,起来吧,都是我大明子民,哪方有难理应资助。”

  这时皇太孙朱允炆上前一步:

  “孙儿愿和两位大人前往赈灾,请皇爷爷恩准!”

  皇上见太孙请命,心里着实高兴,趁此机会让他出去做点事不仅在朝中为他个人树立威信,而且去民间历练历练也是好事,但是,如今是多事之秋,一旦离开皇宫,太孙的人身安全将无法保障,他心知肚明,对太孙最大的威胁是四皇子燕王,突然心生一计,笑道:

  “好呀,你去查看民情,多接触老百姓,对你以后做个好君王大有益处,朕准了,请你四皇叔给你做保镖!”

  一直默默站在后面的燕王面无表情:

  “儿臣遵命!”

  聪明的朱允炆自然明白皇爷爷的用心,他偷眼看燕王时,燕王也正在看他,四目相对,他们彼此看不透对方的内心在想些什么,朱允炆有一点可以肯定,皇上当着文武群臣的面钦点燕王为他保驾,他此行是安全的,他不得不佩服他的皇爷爷睿智。

  三日后,燕王在前开道,朱允炆骑着快马,随着张昭伟和李检之出了应天城,向灾区奔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