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三多里巷

第34章 三十年河东

三多里巷 点暇斋主 2432 2024-11-12 16:50

  老呼昂忆往昔之词,追思六载前国庆前夕,乘K577归三江之途,睹钰轟兄夫人微信更新,唏嘘不已。尤忆再三研读钰轟校长之“旧出师表”长篇连载,感慨良多。自副转正,又正转副,终至虚职,如走马观花,历经风云变幻。其间甘苦,亦不过是兄弟间之笑谈,彼此相持,无有高下之分。

  老呼昂评点“旧出师表”时,虽言不涉战略,不论人事,但心存关切。学院之北有城市农夫餐厅,一度为食堂,博士、博士后皆成农夫,上演新剧。

  老呼昂新居添置萨克斯、钢琴,与原有之吉他、笛、箫共奏,乐在其中。虽遭覃逾矩之陷害,然老呼昂浑不在意,或另有隐情。终因集团老板之赞誉,覃逾矩失控,出言不逊,欲动粗又止,终自遭集团老板责备。

  老呼昂如风水蛋所示,自请离职,归三江,富足闲适。清理手机时,再阅“旧出师表”,感慨时光荏苒,世事变迁。昔日三十年河东河西之周期,今在互联网AI时代,行业颠覆更为迅速。钰轟已赴南岳为校长,有专职司机;覃逾矩终未得终身校长之位。皇莆之名亦改呼昂,老呼昂于乐器中潜修箫艺,布局未来,再谋新篇。

  余味虽苦,终现回甘。

  昔呼昂目锐,窥天眼查中,昭滙董事长以老板娘之身份,仅持股份百分之零点五,心疑之。夫妇共业,岂不应各半乎?此零点五实微,嗟乎!若留江南高院,直取半壁,岂不快哉?今夫人仅得此微股,俪君、芷等诸君亦同,皆名之以“总”,实则亦工薪之辈耳。俪君当年弃首都之中字号平台,或可惜之。

  江南近日酷暑,已逾四十度。烈日炎炎,呼昂博士教授,国家级专家,心生焦躁,饮藿香正气水无效,遂决归三江避暑,冀俪君总所劝之淡定能得调整。数年之后,俪君仍为同窗,皇莆正棠博士教授,虽昵称屡换,仍不改教授之职。承俪贵人青眼,于湘豫川深四地全职,兼于学校。于安全清洁生产之务,竭尽心力,未料同学已令纸媒、地产两业凋零。

  “何以延时而又不失礼?”

  “稀酸水回用,得博士工程师一人。”

  “仪表堂堂。”

  “使同事探之,是否单身。”雍葭初见之,即觉其俊且从容,果优秀的人相吸。然初见之好,非久处可知。雍葭恐人之印象日衰。

  “摄影师重加吾友。”雍葭自信日增。

  “九二年生。”

  “公司屡询吾事。”

  “博士兰州人也。”

  “久欲问汝,今是否已有良伴?”

  “未也。”

  “吾欲追汝,可否?”

  “汝戏言耳。”

  “此言非笑,汝本优秀。”

  “汝亦同。”

  “但吾未深知汝。”

  “多相处,共谋发展。公司职称评审,汝参与否?”

  “吾欲评工程师。”

  “吾亦参与。”

  “正备资料。”

  “今日行政班抑十二小时?”

  “行政。”

  “以为汝常行政班,今晚共食否?”

  “吾不烟酒赌。”

  “无不良嗜好。”

  “待汝归时再约。”

  “可。”

  “欲试能否得汝。”

  “吾峨峨人也,居宿舍,司智能仓库设备之维修保养。”

  “见汝我头像相似。”

  “汝成都人乎?”

  “祖籍成都。”

  “虽非祖籍,但欲定居成都。”

  “下班又为公司多赚二十分钟。”

  “汝祖籍何处?”

  “达州。”

  “汝如此美好,岂无同事追求?”

  “有缘无分。”

  “汝亦优秀,何以单身?”

  “工作皆男子,何处识佳人?通威上班十二时,吾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胡为,终日对机器。”

  “智能仓库除我无他人,有时夜半亦需出勤。”

  “厂中交际少,知我工作制度者更少。吾欲寻良伴,共至婚姻之终站。”

  “仓库在何处?”

  “未见。”

  “上班时可观之。”在安环对面。

  “汝几等夜班?”

  “三等职,长白班。”

  “欲转技术序列升工程师,然老板不许。”

  “老板或有深意。”

  “此地升职无望,无编制,二期吾亦管理。”

  “二期独管亦不升职?”

  “吾统管一期二期。”

  “二期已动工。”

  “能者多劳。”

  “峨眉予我四级,可直往。”

  “然若能于新津升四,最佳。此地设备皆吾亲手安装调试,更为熟悉。”

  “峨眉乃二厂设备IGV工程师,老旧设备多,易生故障。”

  “再观之。若能与汝成眷属,留新津最佳。异地不利于情。”

  “若二期一上就设吾为主管,何如?”

  “哈哈,主任好。”

  “汝纳我,吾即从汝。”

  “太上老君之葫芦可纳汝。”

  “汝即是也。”

  “非也。”

  “允为吾女友,即是。”

  “吾曾作战部队出身,直言无忌,未曾死过,何惧何事?”

  “豪爽。”

  “同。”

  “谢谢,你留着嘛我还有充电宝。”三十年河西,雍葭走桃花运了,拿捏到位。

  “此物喜否?”

  “甚美。”

  “赠汝一物。”

  “吾尚有一新者。”

  “此物何来?”

  “大运会所得,吾一汝一,恰成一对。”

  “吾购得之。”

  “汝车停于何处?吾稍暇时,置之于汝车上。”

  “谢君,君自留之。吾尚有充电宝。”三十载河东转河西,雍葭桃花盛开,把握得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