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三多里巷

第41章 忠言逆耳利于行

三多里巷 点暇斋主 3139 2024-11-12 16:50

  一章苦斋隐山间,二载勤读破万卷。

  三春耕读耕心田,四海为家志更坚。

  五载磨砺锋芒现,六合同风展宏愿。

  七步成诗才情显,八方来贺美名传。

  九转功成登彼岸,十分努力不负天。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者,乃言人当虚心纳谏,勇于受教也。药之良者,虽味苦而利于病愈;言之忠者,虽逆耳而利于行正。此言诲人当纳谏,明辨是非,以正己行。

  “小学教育之师范学子,于大学本科之时,如何以三月之实习,速获教学之术?”观小妮子将于来年六月出黉,大二已越英语四六之难,自僻壤中学脱颖,高分入省城师范,甫入学即领教职,才情出众。老呼昂览其履历,闻其舅祖之殷望,遂赠《习教之初备》,冀其更进,以优秀励之。

  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大学本科阶段如何通过三个月的实习快速掌握授课技巧之分析2”,宜将第三章细化为二,使内容更贴近小妮子实习之经历,或拓其查阅文献之范围,广其视野。

  “《三·三》恒学以应时变”,望妮子细研实习之记,凝炼其华,撰为期刊中文之论或国际英文之会文,以首作者之名发之。呼昂亦将草拟思路,供妮子参考。若妮子聪慧,可循此思,自知网取中英文高质之篇,详阅文献,合实习之记,速拟初稿。更可借此契机,研发名为《小教本科生三月实习速获教学之道》之国家级知识产权成果,此乃顺水推舟之事也。妮子二十之龄,师范本科毕业,若简历添中英文一作之论,及国家级方法专利,恐院长、教授之简历亦难及之,必为同侪之翘楚,优秀之誉自显。

  “收到”

  “待草拟完备,即发与君,劳烦矣。”

  -----------------

  善,吾将转致之。

  无需转致,此乃与其之聊天记录耳。

  惟需其实行,速为书作。虽仅选择题,然每颗求教之希望种子,皆冀其能成。老呼昂已将此事告于督军。此思虑之要,惟望优秀者或其父母能担之。呼昂老且和善,不复如初时屡删雍葭等学生之联系方式,今仅为专业技术顾问矣。

  “善哉,谢君!”有诗记云:

  苦斋悟道乐无边,山野清风伴我眠。

  学海无涯勤为桨,心灯不灭照书田。

  -----------------

  “闻父言,论文既已刊,博士之业无忧乎?”

  “然。”

  “至少之标准已达。”

  “然欲再发表数篇,非急于一时。”

  “恭贺之至。”

  “居所寻觅何如?可有进展?”

  “暂未得,此地房源更新甚缓。”

  “徐徐寻之。”

  “仍需上心,早日定之,吾心亦安。”

  “善哉。”

  “勿急。”

  “薪资尚足,非无着落也。”

  “吾月薪尚有余矣。”

  -----------------

  善哉,此事可缓图,先精熟考级之二曲可也。

  “敢问夫子及诸师兄师姐,考试之视频,可有规范乎?需自报家门与曲目乎?”

  “可参此例。”

  “收讫。谢夫子。”

  “师兄,可否再传示范之视频?前所发者已不可见。”

  “诺。明日始,吾将苦习以应考级。”

  “敢问,考级视频中可视谱乎?”

  “谢师兄。当以师兄为范!”

  “考级说明有言,三级内可视谱,然背之更佳。其中有规律可循,多练数遍当能成诵。”

  “吾视谱不如背谱吹奏也。”

  “善哉,师兄。当苦战之,谢矣。”

  “吾脑不甚灵光,背谱加之装饰音,尤为困难。”

  “熟能生巧。多吹几遍则熟矣。技巧亦然,多练则成自然。”

  “师兄,每曲只须吹一段乎?观汝视频,乃吹一段加结尾,或须吹两段?”

  “然。”

  “无需循环,直接收尾即可。”

  “诺。”

  “周四当请房东阿姨助我录制。”

  “尚有摄影师,甚善。”

  “吾亦欲自助,不知有何良策….”

  “前置摄像头可也。”

  “否,吾前置摄像头所摄,实不忍睹。”

  “此物如何?”

  “繁矣,自拍杆之遥控器。”

  “吾未报名,近日忙于项目,闲暇甚少。”

  “华为手机支架三脚架自拍杆无线版,360°旋转,安卓苹果通用,黑色AF15。”

  “此计甚妙。”

  “吹之虽好,然不若一见。吾常觉箫声情感不足。”

  “甚佳。”

  -----------------

  “汝可将致主任之修正履历示吾。”

  “诺。”

  “内容排版或有不周,尚可精益求精,使之更为美观。”

  “吾行事草率,日后当多加改进。”

  小浩前三十年,未尝真正体验生存之压力。虽口头禅“明白明白”脱口而出,实则未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之深意。其母乃纯慈之母,既忧其子之前程,又惧外界风波惊扰其子,可叹天下父母之心。老呼昂虽理解父母之心,却不认同。大丈夫岂能不习野战之术,而徒练队列、讲礼仪?然若家中有矿,能保几代富贵无忧,则另当别论。

  -----------------

  苦斋,乃章溢先生之隐居所也。室有十二楹,茅覆其上,坐落于匡山之颠。匡山,位于处州龙泉县西南二百里之地,剑溪之水源于此。山势峻峭,四面壁立,石色苍苍,崖外内凹。山下白云缭绕,山顶北风凛冽。北风所至,植物多含苦味,而苦性之物亦欣然生长。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皆罗列生长,遍布山间。

  野蜂筑巢其中,采花酿蜜,其味亦苦,土人称之为黄杜。初尝苦涩,久则觉其甘甜,能解积热,除烦渴之疾。其茶亦苦于常茶。溪流皆自石间涌出,沸沸汩汩,曲折而下,注入大谷。谷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清酒。

  山距人烟稍远,唯章溢先生乐游其中,而随从者多感往返艰难。故择其低洼处筑室而居。携童儿数人,垦荒植粟菽,食其草木之实。时而登山临崖,倚树长啸,或降而临清泉。闻樵夫之歌,则击石而应和。人皆不知其乐也。

  章溢先生尝言:“乐与苦,相倚相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乐与苦之相去,能几何哉?今膏粱之子,坐于华堂,未尝荼蓼之味,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此人之所谓乐也。然一旦遭遇不测,醉醇饫肥之肠,不能食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能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岂非昔日之乐,转为今日之苦耶?故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此皆苦乐相依之理也。”

  子闻此言而悟,乃名其室曰苦斋,并作《苦斋记》。老呼昂愿诸生,尤其是来自乡野、欲以读书改变命运者,能读此书,悟其中之道,以为己用。书非买不能读,故推却应酬,以省钱购书研读。愿诸生皆能上岸,实现心中之志。诗云:

  苦山苦水苦相连,乐志乐心乐自然。

  学学勤勤方有进,思思悟悟更超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