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提到平一指了,这个大夫是让人难忘。
金庸笔下还有一个医生也很出名,那就是见死不救胡青牛。
医生是救死扶伤,胡青牛倒好,来个见死不救。
胡青牛并不让人讨厌,反而觉得他有血有肉,有个性有原则,而且医术是真了得。
事实上张无忌和常遇春来求救,他是一个都没救。
常遇春是成全了张无忌的久病成医。
不错,张无忌的故事就是中医里传说已久的久病成医。
久病成医只有中医有,当然心理学领域也存在。
胡青牛没有治好张无忌,却让张无忌继承衣钵,也成为良医。
张无忌去医治常遇春,这是名场面,也是医疗事故现场。
有没有搞错,去针灸而已,却弄得手上都是血,也就是说常遇春大出血。
这是在打金针还是外科手术现场?
打一次金针,做一次针灸,效果是相当于手术。但也只是比喻而已。
张无忌都没开行血活气的药,却弄得常遇春大出血,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就是医疗事故了,的确只有小说里才看得到。好新鲜呀!
也难怪胡青牛会看得哈哈大笑了,瞧他笨的,金针都玩成了手术刀了。
而常遇春其实就是模仿刮骨疗毒的关公,张无忌算是初级阶段的华佗。
从没见过这么笨的华佗。
不过还真应了鲁迅先生的名言:天才落地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好诗。
金庸写这一段完全是依托现实的规律,没有天马行空。
张无忌学医行医,一路上都有胡青牛的照看,他其实在指引着兴趣。
如果是现在的写手,恐怕会写成张无忌的医术超过了胡青牛。这怎么可能?
张无忌的病自己好的,也有科学依据,他中的是玄冥神掌,也就是有寒气。
九阳神功也就是扶正祛寒,护卫阳气。再加上是张无忌从少年到青年时期,是走上坡路,寒病被带掉也是情理之中。
胡青牛和平一指一样都是名医,但都没有治好男主的病,可都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都让人觉得他们的医术很了不得。
原文是——黄钟公沉思半晌,道:“风兄弟,我指点你一条路子,对方肯不肯答允,却是难言。我修一通书信,你持去见少林寺掌门方证大师,如他能以少林派内功绝技‘易筋经’相授,你内力便有恢复之望。这‘易筋经’本是他少林派不传之秘,但方证大师昔年欠了我一些情,说不定能卖我的老面子。”令狐冲听他二人一个介绍平一指,一个指点去求方证大师,都是十分对症,而且均是全力推介,可见这两位庄主不但见识超人,而对自己也是一片热诚,不由得心下感激,说道:“这‘易筋经’神技,方证大师只传本门弟子,而晚辈却不便拜入少林门下,此中甚有难处。”他深深一揖,说道:“四位庄主的好意,晚辈有生之日,自当铭志不忘。死生有命,晚辈身上之伤,也不怎么打紧,倒教四位挂怀了。晚辈这就告辞。”
黄钟公道:“且慢。”转身走进内室,过了片刻,手中拿着一个瓷瓶出来,道:“这是昔年先师所赐的两枚药丸,补身疗伤,颇有良效。送了给小兄弟,也算是你我相识一场的一点小意思。”令狐冲见瓷瓶的木塞极是陈旧,心想这是他师父的遗物,保存至今,自必珍贵无比,忙道:“这是前辈的尊师所赐,非同寻常,晚辈不敢拜领。”黄钟公摇了摇头,说道:“我四人绝足江湖,早就不与外人争斗,疗伤圣药,也用它不着。我兄弟既无门人,亦无子女,你推辞不要,这两枚药丸我只好带进棺材里去了。”
黄钟公对令狐冲是极好,怎么令狐冲总是会让人掏心掏肺的对他好呢?
这一路走来,只觉得自然而然,非常丝滑,而无任何勉强和生硬。
令狐冲心无挂碍,事无不可对人言,一片赤诚。人家自然当他是至亲好友。
交往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也是很自然的。
这也是在还原本相。
本来就是如此。
令狐冲其实是身无长物,什么都没有。
自然没什么负担。
待人接物不用一颗真心,还用什么?
他是穷到了极处,反而出现一片光明来。
他其实是人穷心不穷的。心灵富有得很。好,明天继续。
202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