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1988踏浪湾,从赶海听涛开始

第115章 尝试推销

  寸头汉子微微一愣。他原以为蔡裕康在开玩笑,没想到对方真说了个办法。

  “养蜂?”

  “对!”蔡裕康认真地点了点头。

  “这也只是我的一个建议。”

  “百花谷就在竹丰村,你们村的野生蜜蜂肯定不少。换句话说,野生蜂蜜也不少……你有空可以去城里走一趟,县城里的蜂蜜可比咱们乡下值钱。如果你去沪城走一圈,那你肯定会被惊掉下巴……”

  寸头汉子嘿嘿一笑,如获至宝:“照你这么说,我过几天还真想弄身装备去陶陶看,说不定能小赚一笔!”

  蔡裕康微微点头。

  “光靠掏野生蜜蜂蜂窝可没法持续发展。蜂窝掏多了,蜜蜂就都跑光了……想多赚,稳定地赚,还得养蜂!”

  “不过,养蜂是项大工程,需要投资的钱可不少。”

  “你还是要慎重考虑。”

  说此一顿,蔡裕康正色道:“如果你感兴趣,到时候可以来踏浪村找我,我会把你引荐给我大舅,李海冠先生。”

  寸头汉子一愣,双眼瞪大,眼珠像要从眼眶中蹦出来。

  “你大舅是李海冠?”

  “是‘海冠盐’的那个李海冠?”

  蔡裕康神色淡定,微笑着点了点头。

  得到答案后,寸头汉子心中的震惊依旧不减。他上下扫视着蔡裕康,捏着下巴,反复呢喃道:“难怪难怪……”

  “也没啥好难怪的!”

  “好好考虑吧,有兴趣记得找我!”

  “这个时代,给每个勇敢闯荡的人,都准备了一份厚礼!”蔡裕康拍了拍寸头汉子的肩,眯眼道。

  ——这可是华国经济腾飞的时代!

  ——只要敢拼敢闯,绝对能在时代的风口上起飞!

  寸头汉子深吸了一口气,努力保证心中的平静。

  “我会好好考虑的……”

  “你回去路上骑慢点,天黑,路也黑……”

  “没问题,煤油灯我明早给你们送回来!”

  ……

  大雨在吃饭前就停了,但天也黑了。

  路上,蔡裕康骑得很小心。但坑洼处的泥水依旧溅湿了裤腿。骑得快时,前轮甩出的泥水甚至飞到他脸上。

  反正没喷进嘴里就行,这可不兴入嘴……

  骑回踏浪村用的时间明显更长,但蔡裕康却没感觉。他满脑子都是提高盐价的事。

  他希望能想出一个牛逼的宣传方式,最好牛逼到人尽皆知!

  当然,得用合法的方式。

  他要一炮而红,彻底打响海冠盐的名声!

  回到家,屋门上的电灯还亮着。

  随着“吱呀”一声响,蔡裕康推开了院门。与此同时,两双眼睛齐刷刷地射了过来。

  “你呀你,终于舍得回家了!”蔡母快步上前,皱紧的眉头写满了担忧,“雨下得这么大,晚上又没回家吃饭,担心死我了……怎么你的衣服成这样了?”

  “是啊老二,你跑哪去啦?”老太太亦是忧心忡忡。

  蔡裕康微微一笑:“去了一趟竹丰村。衣服和煤油灯是村里一个老伯借的。明天我再还回去。”

  “明天还要去啊?”老太太道。

  蔡裕康点了点头:“明天顺便去百花村一趟,过几天可能还要去青舟县的丰海村、洛河村……”

  “你舅舅到底给了你啥好处,要你这么大费周章。”老太太于心不忍,不想看他受累。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还要跑一趟县城。”蔡裕康抿了抿嘴,四周张望,疑惑道,“他们三姐弟呢?怎么不在家?”

  “唉!被我派出去找你了!”蔡母道。

  “啊?找我?!”

  “那现在怎么办?”蔡裕康疑惑道。

  “放心,我让她们见电灯熄了就回来。”

  话音刚落,蔡婉康的声音就在门口响起:“阿妈,吴广德说二哥去了竹丰村,咱们要去找他吗?”

  “哎!二哥!你回来啦!”

  见蔡裕康回来,蔡福康冲入院门,一个飞扑,径直跳到了他身上。

  “哥!”

  “二哥。”蔡姝康道。

  见家人如此担心自己,蔡裕康不禁心头一暖。

  他温和地笑着:“都辛苦了,是我害大家担心了……下大雨回不来,我在一个好心人家里吃了一顿……”

  “算啦,回来就好了……”

  蔡母知道,蔡裕康是在帮他大舅干正事,便不再多言。如今,见四兄妹相处和谐,她亦心中欢喜。

  “对了,那家人……怎样?你明天送点东西给别人吧?”

  “白吃人一顿,怪不好意思的。”

  “是,我知道……”

  院子里,众人围在蔡裕康身边,听他讲述着今天的见闻。直到门口的电灯“嗡”一声暗去,他们才不情不愿地回到屋中。

  临睡前,蔡婉康忽然记起吴广德要她帮忙传的话。

  她“噔噔噔”地跑去蔡裕康的房间:“马酷军表哥有条船周日不用,阿德叫你把周日空出来,五兄弟一起出海玩玩。”

  “好,知道了。”

  “去睡吧。”蔡裕康轻轻地摸了她的头。

  ……

  翌日清晨,蔡裕康在厨房中蒸了一窝馒头,胡乱地塞了几个,带上昨晚蔡母准备的礼物便出发了。

  如他计划一般。

  蔡裕康先去竹丰村老伯家还衣服、还煤油灯,将礼物放下后又骑去了隔壁的百花村。

  在百花村的市场里,他亦是忙得不可开交,逮着买盐的村民他就聊两句。当然,遇上不耐烦的,他也没少挨白眼。蔡裕康也没办法,只能陪笑着连连道歉。

  辛苦一上午,他却没了解到什么新东西。

  百花村跟隔壁竹丰村的情况差不多。这两个村都比较贫困,大家对海冠盐的接受程度很不错,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愿意下次尝试。不过,同样也有一部分人选择相信国盐、广盐。

  接下来的几天,蔡裕康重复着前几天的工作,甚至跑去了青舟县的丰海村、洛河村了解情况。青舟县跟碧潮县有着不小的差别,他们大部分人更相信国盐、广盐。

  蔡裕康想了些方法去推销,但大多效果很差,跟街上发传单没什么两样,都只能勉强打动少部分人。

  他这几天的奔波,老太太和蔡母都看在眼里。她们自然心疼无比,可又实在帮不上忙。蔡母心里着急,却也只能变着花样弄些营养的东西,给他补补。

  蔡裕康感觉自己深陷泥潭,周围的一切——

  粘腻、繁杂,令人烦躁!

  然而,这种状况也仅仅持续了几天。

  转机,在周五的一顿晚饭上出现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