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藏在树上,刚歇了口气,还未等回过神来,就觉得左臂一疼,深入骨髓。低看去,却见左臂已被一道银丝紧紧缠住。只见那那根银丝首尾相连,越缠越紧,竟是要勒进肉里,勒到骨中,要将胳膊勒断。幸亏有水神赠的道袍,在外面挡住了这根银丝,一条胳膊才未被勒断。
张道陵强忍疼痛,未发出一点声响,饶是如此,只疼得张道陵双眼冒金星,大颗大颗的汗珠子自额头上渗出。他见这银丝古怪的紧,左臂已无法动弹,于是强忍疼痛,低头用嘴找那银丝,想用嘴咬断。
可这银丝缠的如此之紧,他又哪里咬得住。正当他无助之际,只觉得胳膊上一松,那根银丝又已飞得无影无踪,只在左臂上留下一条又细又深的线痕。
张道陵这才喘出口气来,身子软软地靠在树叉上,用脚搭在树上保持住平衡,心想我只有熬到夜黑,乘着夜里人静之时,由空中出宫了。
张道陵在树上隐身了一个时辰,忽听得树下的德明殿中有人说话,依稀是安帝等人,于是侧耳倾听众人说话。他自从在谷中吃了众多奇果之后,耳聪目明,将众人之话听了个清清楚楚。
张道陵听完众人商议,虽不清楚人公真人所说的驱邪之事,但听得人公真人所说的太后症状、脉象等,与自己在谷中壁上仙书中提到的虚症一样,但谷中仙书只是说此病症非神仙之术不能救治自己纵是前去也是枉然,不禁得心下怅然,心想若是自己亲自为太后诊治,对此病也只能用药调理,延缓太后生命,但断无治好可能。自己身上带有的老虎参,虽有延寿之效,但却无活人之功。看来,要救金蝉,还得另图他策。
他只顾一心想着如何去救金蝉和治太后之病,连安帝等人走了也不理会,不觉间夜色已降。树下,一道微小的白色身影正奋力爬上树来。
张道陵感觉有动静,一看是小白上得树来,只得咬着牙抬动胳膊,将小白接住,放在耳边,悄声问道:“小白,你怎么来了?金蝉现在没事吧?”
“金蝉大哥没事。他现在精神好多了,又想着你和小黑,还惦记着太后之病,我见他甚是心急,便让他放心,我出来打听一下,到宫中闻着你味来了。”小白说到这里,又道,“金蝉大哥让我告诉你,他好多了,不用管他,让你先救太后和小黑。对了,张大哥,你怎么上树来了。”
“唉!”张道陵轻声叹道,“现在一切都不好说,现在天黑了,此地不宜久留,你先到我怀中,咱们先去看下金蝉。”
小白听了,乖乖地从张道陵袖中钻到他怀中。张道陵强忍胳膊之疼,看看四下无人,双脚在树干上用力一蹬,身子一下子离地十来丈高,他乘着夜色,在小白的指引下,出得宫来,只向金蝉被囚之处奔去。
张道陵急行了一会,按照小白所说,向洛阳县令衙门而来,远远看见临街屹立的牌坊,便从牌坊向西而去,来到关押金蝉的牢房上面。
张道陵在空中走了一圈儿,见四下无人,便俯身下来,在小白指点下来到牢房最南端关押金蝉的那个石牢,俯身下从那个小小的窗户口中向里面望去,借着石牢里那两根油蜡所发出的烛光,只见金蝉倒地圈卧在一堆破烂的草席上,侧身而卧,一动不动地躺着。
一条铁链子从金蝉挨地的右肩胛骨处穿过,铁链的两端则在铁门之外,由一把大铜锁锁住。门外那只大狼狗头也不抬地俯在地上,尾巴一会摇摆一下,好像也陪着金蝉一块儿睡觉似的。
张道陵只是从小窗户望了一会儿,就觉得从窗户口吹来的臭气让人欲呕。张道陵恨不得立马就冲进去救金蝉,他双手撑住小窗户口,用力掰了掰口两端的大青石块,但大青石块不但厚实,砌的又十分严密,张道陵虽是用上了全部力气,但石块却丝毫不动。
张道陵长叹一声,又悄悄的绕着牢房四周转了一圈儿,最后在石牢东面胡同上的铁栏杆围成的棚子上面止住脚,细细打量了一会,这才沿着房顶,悄无声息地离开牢狱。
张道陵到外面找了个无人的隐蔽墙角,轻步从空中下来,从怀中将小白拿出,捧在手中,与小白道:“小白,那太后之病,已被人公真人接手救治,听他的话,太后之病一时难以救治。而依那皇帝之意,要救金蝉,须得找到那黑衣道人。但此事太难,所以我想,还是想法子先将金蝉救出来。”
小白听了叹道:“张大哥,原先我也是想先救金大哥出去,还发动了全洛阳的老鼠帮我们挖洞。那两个卖艺人就是从金蝉大哥牢西面地下的洞出去的。可是金蝉大哥是无论如何都不肯走,说是怕连累了别人。这下可好,那些人一点也不感激他,还又用铁链将他穿上了。本来那铁链在大将军要求下已经撤了,可是自那两个卖艺人走后,官府不但又审问折磨了金蝉大哥一番,还又在他另一侧的肩胛上穿了个洞,金蝉大哥被折磨的高烧不止,还一个劲地说胡话。唉,要不是张大哥你及时赶来,给他服了灵药,恐怕金蝉大哥,就、就要顶不住了。”
说到这里,小白泪汪汪地望张道陵,又道:“张大哥,要想再挖条地道是不可能了,不但官府有了防备,而且此地的耗子头,也说了再不管此事了。”
张道陵见小白如此通人性,对金蝉更是忠心,心下也甚感动,对小白温言安慰道:“小白,你放心,入地不成,咱们还可以上天呐。我适才已经看清楚了,这个牢房,四周墙壁修的虽是结实,但上面防护甚少。想来他们也想不到犯人能从这里飞出去。我想只要把锁金蝉的和锁铁门的钥匙弄到手,只要咱们动作快些,就能在外面看守发现前,将金蝉救到外面胡同,然后咱们就可以乘着夜色从空中逃走。”
“啊!那太好了,我知道,那串钥匙就在每日看守的身上,他们常过来开门用,不过,要是,要是金蝉大哥还不肯走呢?”
“不行,你和他说,要想解决此案,还须找到那黑衣道人,那妖道既然找过金蝉两回,又将小黑掠走,此事必与金蝉前些天扫塔一事有关,解铃还需系铃人,若是他还不肯,你就与他说,只有先出去,找那黑衣道人,才能救小黑。他心最软,必会允的。”
小白听了,泪眼中放出光芒,犹如在大漠中行走数日,饥渴难耐的旅者,突然发现脚下出现了一眼清泉,欢喜之情难以言表,小脑袋不住地点着,道:“好的,张大哥,那我就去告诉金蝉大哥,顺便弄钥匙回来。”
张道陵嘱咐道:“你先不必着急弄钥匙,只要盯住在那就行,等我制些迷药来,明早在这给你,等明晚守夜的吃饭前你将药放在饭里,就能让他们睡个好觉,到时候我们弄来钥匙就能去救金蝉了。你现在先回去吧,一切务必要小心,见机行事,不要打草惊蛇。”
小白听了,点点头,转身离去。
张道陵待小白走后,又乘夜色潜入大将军府中,来到那晚他住的地方,见府中没人注意到自己,便悄悄地潜入旁边的胡大夫的药房之中,来寻所需之药。
他自谷中吃了明目草药之后,目力惊人,一会便寻到制作迷药的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黄等药物,他想起黄连味苦,怕被人吃出来,于是又用炙甘草和红枣泥换了黄连,待他制成一副无色无味的,份量又足的一小包药末,又制了些止痛药后,又看到药房中放有的一大包白色之物,很是眼熟。
上前仔细一看,这才想起是胡大夫兄弟送来写字用的纸,想来必是他兄弟见臭抗旨而走,事情生变,便又取回纸来放在这里。
张道陵看天亮还早,自己也是无处可去,当下寻到笔墨,在药房中写起《脉经》来。他将《脉经》写完后,又找了个小布袋,装好药,又取了些白布等他所需之物,这才乘着夜色出了将军府,又寻了家铁铺,拿了个大铁钳子,来到与小白约定处。
小白见他来了,从暗中出来,张道陵将药系在小白身上,嘱她先藏好,待晚饭时再小心行动。
小白告诉张道陵,她已与金蝉说了,金蝉听了沉默一会后,同意先出去找那黑衣道人,张道陵听了心下稍安,一人一鼠俱是为马上能救金蝉而欢喜。
小白又告诉张道陵附近有个隐秘之处,她来之前去看了,一直没人住,张道陵可以去那休息。张道陵更是高兴,他先送小白回牢房,在外面看来地势,这才按照小白所说,寻到那个废弃的旧宅子,里面仅有三间正房,门窗紧闭,布满蛛网灰尘,当院里面扔有两堆柴草,地上长满长长的枯草,一条小石板道上也长满了青苔,一看就是房主人不知为何弃此房屋而去,只剩下与鸟雀与鼠虫独住了。他累了一夜,于是自一柴草堆抱出些草,倒在上面,不一会便入睡了。
张道陵沉睡之际,这废宅子上空来了一阵寒风,随后飘来一团薄薄的云雾,霎时间将这里笼罩住了。这云雾虽是薄薄,但却不被风儿吹散,定在废宅子上方,随后影影绰绰地出现了三个人形,只见一个指着正在地上睡觉的张道陵道:“二位仙差,就是此人前日在城隍庙中侮辱仙官着。”另两个人形点点头,就要下去擒拿张道陵,就在此时,三人只见面前金光一闪,身形竟不能动,耳边听到有人轻声喝道:“尔等不得无礼,速与我找那城隍来见。”
那三人正是此地土地及城隍派来的两名鬼兵,他等见此金光,知说话的必是上仙般的人物,来头极大,只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慌忙叩头应是,一团白雾悠地不见。
此时洛阳城城隍正在自己神庙中安坐,等着土地与两个鬼差将张道陵拿来问罪,他等了一会,见去的人还没回来,不由地有点不耐烦,骂道:“这些废物,办这点小事都这么磨蹭。”
在一旁判官劝道:“大人莫急,估计一小会他们就回来了。”
城隍哼了一声,又问判官道:“这小道人何方人士,何人门下,有何背景,你们竟一点都查不出来,真是气死我了。”
判官在旁谄笑道:“大人,那小道人的来历虽是一时未能查清,但只要抓到我手来,我让他连他祖宗十八代都说的一清二楚。”
城隍听了,更是生气,又哼了一声,怒道:“你们就知道刑迅逼供,你们也不想想,那小道人竟敢如此犯上,莫不成是仗着背后有什么大仙支着不成。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千万不可乱来。”
“是,是”判官在一旁连连点头应量,又陪笑道:“大人,经我调查,这小道人一心向道,四处寻仙问道,但却始终没学到什么法术,只会些给人看病开药之类,按说不能有大仙给他撑腰。他虽是会些门道,但连半仙之体都不是,而且也没见那位真仙门下与他有关系。再说了,大人你能有如此海量,并没有让小的们轻举妄动,忍了一时之气,让我等依程序上报,禀告上头,可巧今日上头明示,此事涉及青帝,事关重大,上头还要严查。看来咱们只须看押好此人,便是大功一件了。”
“嗯。”城隍听了点点头,又道,“你说也怪,这小道人在诗中提当今那个大仙不成,偏偏提起早已过气的昔日主管草木的大神青帝,这岂不是犯了大忌。今后,你与小的们嘱咐清楚,要口舌干净点,逢事不可乱讲,免得给我找事。如今我等身居神职,就须将天规地律在肚皮里记得滚瓜烂熟!凡事依规行事,方不给上头找麻烦。你们出来做官做差的,少不得把天规天律日夜温习温习,省得办起事情来一无依傍才是。”
判官忙连声应是,二人正谈论间,却见一名鬼差慌慌张张地急跑进来,城隍一眼瞧见了,忙问一声:“什么事?”
鬼差趋前一步,说了声“回大人,有客来拜。”话言未了,只见拍的一声响,那鬼差脸上早被城隍打了一个耳刮子。
只听城隍骂道:“混帐王八蛋!我当初怎么吩咐的!凡是我要准备审案时,无论什么客来,不准上来回。你没有耳朵,没有听见!”说着,举起腿来又是一脚。
那鬼差挨了这顿打骂,索性泼出胆子来,说道:“大人,这个客是要紧的,与别的客不同。”
判官听了道:“他要紧,大人不要紧!过往此地神仙,想见大人的多了,岂是说见就见的!”
鬼差道:“回大人,来的不是一般地仙,应是位上仙。”
“上仙?”城隍和判官同时惊道。
那城隍一听“上仙”二字,不知为何,顿时气焰矮了大半截,转头看向判官,判官忙道:“大人,下官最近并未接到上面公文,那位上仙要下来视查呀!”
城隍听了对鬼差怒道:“什么上仙?你一进来就是上仙上仙的,上仙头上可是有白光的,你看清楚没就进来禀报,不是让你们去捉那个小道人了吗?”
鬼差听了忙解释道:“大人,我等正是奉命去抓那张道长,不料刚要动手,就被上仙给阻止了,还要我们带他来见你。小的虽是没在上仙头上看到白光,……”他话没说完,又被城隍打了一个耳刮子,只听城隍骂道:“没有白光,是什么上仙!”
鬼差捂着脸怒道:“但那上仙头上,现的像是金光!”
城隍听了呆了一呆,蓦地起来,拍挞一声响,举起手来又打了鬼差一个耳刮子,接着骂道:“混帐王八蛋!那是太上金仙!话都说不明白,等回头再与你算账,尔待随我一起恭迎……。”
他话未说完,就听有人说道:“不用了。”
城隍闻听,忙向门口望去,只见一道人不请自进,那城隍自居此位以来,一来常与过路神仙刻意交往,二来也十分留意上仙形貌,他眯着眼细看此人,见他衣着无垢无姿,气闲神慈,身后隐隐有百亿瑞光,仍是与天同寿之体方得如此,心中猜测知此人不但是天仙,还是仙中之仙,应是某一位大罗金仙下凡,忙起身离位,跪地告道:“上仙,恕小神接迟之罪,请上仙上坐。”
那道人也不客气,坐到城隍坐上,四下看也几眼,道:“我来问你,尔等为何要捉那小道人?”
城隍忙抬起头来,偷着打量那道人,见他形貌,越来越像是一人,不由地颤声道:“上仙,只因那小道人在诗中提到了青帝之名,犯了蔑视天庭之罪,我等仍是奉天命去捉。”
“噢,奉天命,我可没说要捉他啊?”
城隍听这道人如此说,心下顿时确信自己所猜不错。忙又下跪,道:“上仙可是、可是……?”
那道人道:“不用说了。”说完头上呈现九色神光,一现而过。
原来太乙天尊天尊自得老君之命,让他为道门寻一如意高徒后。苦于公务繁忙,除了抽空找镇元大仙大仙帮忙寻找外,一直未曾下去。要知他在道门中被尊为九天救苦天尊,地位一如佛门中的观音菩萨,在于界被封为东极青华大帝,负责执掌东方妙严宫,掌握三界救苦之事(仙界长生、人间救苦、冥界度亡),负责引渡受苦亡魂往生,及诸仙品阶评定,功过核实。因政务繁忙,是以一直未亲自下界寻找。今日得到上报,说是下界有一小道人做诗亵渎神灵,还涉及到青帝。太乙天尊看了此人所写之诗,不由地心下好奇。又想起老君之付。这便亲自下来过问此事,他到了凡间,正好看到张道陵在殿中拒绝安帝一幕,又在暗中观察张道陵的行事,心下对张道陵行事甚是欣赏,见来几个鬼差欲抓张道陵,便出声阻止,并亲自到城隍庙来。
城隍听了,又见了那九色神光,忙又率众神重新下拜,众神自成神以来,那里见过这么大的神仙,个个诚惶诚恐,当下在城隍带领下,跪倒在地,重重地用力磕头参拜。
太乙天尊见众神拜见完毕,便道:“尔等起来吧。洛阳城隍,我来问你,你身为一方神吏,本应卫守天道,降妖除魔,保一方百姓平安。你为何单凭一首诗就派人去收拾那小道人?”
城隍知人家不愿现真名,于是仍是按上仙称号忙辩解道:“启禀上仙,那小道人在诗中有大逆不道之词。卑职不敢怠慢,依规上报,自接到上面之命,这才命人前去捉拿此人,好等候上面发落。”
“他写的诗呢?”
“启禀天尊,那小道人写的诗在这里。”说着,判官跑着来到一面墙下,指着上面说道:“就是被将军府来人将墙面重新粉刷了,还将大人与我等的神像重新收拾了一番。”城隍暗地里白了判官一眼,也陪笑道:“天尊,那首诗卑职记着呢。要不给您老人家说下。”
太乙天尊将手一摆,袍袖一挥,墙上白灰俱落,又现出张道陵所写的诗的痕迹出来。太乙看了看墙上张道陵写的那首诗,见那诗字迹虽是潦草,但笔锋有力,一股不平之气跃然于墙上。这才转头对城隍道:“原来如此,你等为上头考虑的倒是周全。不过我来问你,那小道人不能无缘无故就到此写此诗吧?”
城隍听了,忙回道:“启禀天尊,此事卑职倒是打听清楚了,那小道人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揭皇榜要救太后,想借此出名,但又水平不济,他怨天尤人,这才到此胡闹,其罪难赦,请天尊明鉴。”
“怨天尤人,不对吧,我怎么是见他为了一个小和尚而不顾自己安危呢?那小和尚又犯了什么事?”
“启禀天尊,那小和尚因打扫齐云塔时对佛塔不恭,导致塔倒,被朝廷下旨捉拿,途中又被一名黑衣道人救了,那道黑衣人还将捉小和尚的兵差们全部杀了。不知何故这小和尚竟独从那黑衣道人手中逃出,后来竟又独自到洛阳府自首,承认扫塔中亵渎佛塔,至于那些官差被杀,他说是被一位黑衣道人所杀,但却苦于没有人证物证,所以朝廷也就查不出个所以然,便只好将小和尚下狱。这些事情,卑职都一一查清了。”
“那黑衣道人是什么来历,你们可查了?”
“启禀天尊,卑职已查明,那黑衣道人只是一名修真道士,连半仙之体都没有,他杀人之后,将小和尚得自太后所赐的佛珠手串抢走后,就将小和尚扔在北邙,便消失了。卑职为防万一,亲自核查本地在册的山精野鬼,均没有外出作恶之迹;手下神吏,也都尊纪守规,从未犯事。尽管如此,卑职还是不放心,又去审问过那些兵差的亡魂,据他们讲,是被一位道人用一利杖所杀,我等也细查了,现场没有任何施法之迹,因为上天明命我等不得擅自行事,干扰人间,我等已查明此事非妖法所为,只系人间仇杀,是以没有继续追查黑衣道人下落。当今天下在玉帝治下,诚所谓海晏河清,太平之世界……”
“那些人亡灵何在?”太乙天尊不喜城隍言词,打断他的奉承之词,冷冷问道:
“唉呀,他们都已被送往地府,现在估计都已投胎去了。”
太乙天尊听到这里,面色更加阴沉,判官见状,忙伸手拽了城隍袖子一下,判官转头对门外站着的一群鬼差点点头,低声说道:“小六子”。
城隍一下子明白过来,又对太乙道:“天尊,我想起来了,还有一人,据说此人仍是洛阳府尹的妻侄,他因不成想才当上官差就稀里糊涂地没了性命,是以怨魂不散,一直不肯去地府转世。卑职见他也是实在是可怜,便收他做了名鬼差。”实际上是他等收了洛阳府尹妻子太多香火,这才没将他送走,而是留下来当个鬼差。说完对判官喝道:“还不快传他进来。”
等那名叫“小六子”鬼差哆哆嗦嗦地被传上来后,一进来便跪倒在地。太乙天尊命他站起,他才哆哆嗦嗦地站起身来。太乙天尊目光如电般在他身上扫了一扫,又在他心口处凝视了一眼,一摆手,城隍便赶紧站那名叫“小六子”的鬼差下去。
太乙天尊心想,这小六子虽是被人用利器所杀,但心中处却被人取了心头血,应是截教人所为。如此手法,一般神吏自是看不出来,但却瞒不了我。看来此事有太多疑处,牵扯佛道、天庭,甚至还有截教之事。既然如此,我也暂且以静制动,先将此事向老君禀报后再定。当下说道:“这小道人愿为朋友两肋插刀,小和尚能舍生求义,实仍义人也。本仙恕小道人无罪,尔等不可无故再犯他。汝等奉守天规,倒也不错,但万不可墨守成规,让那些有法术的不法之徒在人间妄为。”话刚说完,身早已不见。
城隍等却是跪送了半天,才敢起身,商议如何遵命行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