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徐君浩话说的一点干劲没有,不过回到家还是老老实实的修炼,不断尝试冲击地阶。
毕竟资质在那里摆着像这种古老传承的大宗弟子,只要按部就班的修炼,辅以适当的资源,地阶还是比较稳的。
孟沉舟依然按部就班的打磨真气。
从地阶初期到地阶中期主要是一个真气量的积累,只不过这个量有点大。
同时也对经脉有一定的要求,地阶中期招式威力巨大。来源自然是海量的真气。
经脉如果承受不住这种真气的量,威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要能在体外使用真气模拟出各种攻击形态。
真气量还差很多,不过真气离体已经完成,或许是精神力超出正常水准,这一点比价容易。
转眼间,已到除夕。
一入夜,家家户户都在庭院内燃起大火堆,他们叫“庭燎”。
而后一大家子人摆上屠苏酒、五辛盘,聚在一起吃“汤中牢丸”。
这玩意其实就是饺子,这时候已经开始蘸醋了。
孟沉舟也多少感受到了一些节日气氛,以前的他总是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居高临下的看待这个世界。
好像在玩一款游戏。
不过最终还是要走到修炼上头来,好像修为不足自保之前,任何的放松都是不务正业。
夜已经深了,徐家老小都在外面守岁。
孟沉舟一人在厢房内,听着外面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修炼心印经。
经文已经念得纯熟无比,恍恍惚惚间,内心一片空明,仿佛天地间突然安静了下来。
再也听不到外面节日的喧嚣。
如此不知过了多久,孟沉舟缓缓回神,精神力大大增加。
刹那间感觉世界无比清晰明了,天地间似乎多了一些缥缈而又活泼的东西,这是气?
不管如何,总之受益良多。
端坐于床榻,孟沉舟五心朝天,闭目凝神。
身体周围浮现五个光点:白、青、黑、红、黄。
光点一出现就围绕自身缓缓旋转并渐渐扩大,一会的功夫涨到拳头大小。
此时的孟沉舟对真气的控制更上一层楼,除了真气量比较薄弱意外,其他已经和一般的地阶中期不相上下。
包括威力和攻击距离。
短时间内,应该无法继续在此突破了。
孟沉舟抬起右手,手心朝上,五指微曲。
五根指头上显出五个光点,同样的白青黑红黄五色。
缓缓收功,孟沉舟起身走到门口,伸手推开房门,门外火光闪耀。
信步来到天井中间,找到徐君浩。
“老徐,你什么时候回宗门,能带上我吗?”孟沉舟我问道。
徐君浩不解:“为何,山上都是些老头子,甚是无趣。”
“没什么,心印经我修的有效果,想问问一些修行上的事情。我没有师傅,想问问下一步如何走。”孟沉舟说出原因。
“那行,打完武会我们就回去一趟。”徐君浩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答应下来。
除夕过去了,又过了几天休闲日子,终于到了上元节。
用于比斗的擂台搭在城中心的广场上,高度一丈,长宽都足有五十丈,两个足球场大小。
北面设有三丈高台,用来延请地方官员、权贵、乡老观看;东西两面是两丈的普通席位。
留下南面给武修准备和上下擂台之用,算是比较周全的。
江州刺史府和折冲校尉府各出两名地阶中期的武修作为现场裁判。
比斗第一场未时开始。所有参与比试的五家各派遣一名武修参赛,双败淘汰制。
就是每家都与所有对手比一场,输了可以换一次人,那家先输掉两场就先淘汰,最多会进行二十场比斗。
由场中裁判和场外主宾台上七位评审共同判定输赢。
最后根据胜负场数排名次。
比试的五家分别为徐、韦、吴、秦、谢五家。
按照目前得知的情况来看,韦家最强,两名地阶武修,一个初期一个中期。
然后是徐家和谢家,各有一个地阶初期一个玄阶大圆满。
谢家武学源自净土宗的东林寺,谢家有侍佛的传统,族中多有佛门俗家弟子。
另外的吴家和秦家据说武学都是大路货,来了也是陪太子读书。
评审的主要是江州文武各一人,庐山剑派和东林寺长老各一人,州中大族刘李两家各一人,最后一人居然是吕家吕抱阳。
时间一过午后,城内外各地百姓就开始往城中心汇集,看数目足有几千人。
评审席坐上高台,东西两面多是参赛武修族人。
参赛的十余名武修也在场下候着。
随着未时一到,场上一声锣响,武会正式开始。
先是,州府的一名文吏上来念了一通祭文,讲述江州人文历史,盛会来历,直到众人昏昏欲睡,才听得第二声锣响。
两名裁判上台,宣布比试正式开始。
作为陪跑的吴秦两家率先上台。
本来孟沉舟还估摸着这个世界武风大盛,民间自有高手,期待观摩一番。
结果一看上来秦家武者的长柄大关刀就瞬间失去了兴趣。
刀柄居然是圆的。
作为长柄刃型武器,为了把握刀刃的方向,柄都会设计为截面为椭圆的扁状柄。
要不然一刀斩下去,结果拍了对手一下可就太尴尬了。
当然,圆柄的自然也有,但多数都是作为仪仗用的礼器。比如皇帝仪仗队的大汉将军啥的。
这两人一人倒提大关刀,一人横卧丈八矛。其实十足,在场上叮叮当当打了个难解难分。
把一场比武生生打成了耐力赛,最后无奈秦家的大关刀实在太重了些,输给了长矛手。
场外观众看的倒是乐呵,场中两个地阶的裁判脸色都青了。
这不是耍猴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