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石门坊!南城区的老旅馆!
晨光熹微,诸葛亮家中窗台的百合花依然吐露着芬芳,在公孙离等人细心的照料下,花瓣舒展,清香袅袅。而此刻诸葛亮已带着玄策,踏上了寻找第一块玲珑碎片的旅程。与此同时,东方曜临时披挂上阵,成了海都一中的代理电竞老师。西施则化身他的得力助教,两人一同走进了校园的喧嚣。
“繁荣大街宁乡大路,到了。请从后门依次下车,下车请注意安全。667路无人售票车,开往八一村公交首末站方向,请您文明乘车。We are arriving at Fanrong Street and Ningxiang Avenue.Please get out of the car from the back door in turn.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when you get off.”
伴随着公交车电子报站平稳而单调的声音,诸葛亮与玄策踏上了南城区略显陈旧的街道。他们的目标,是宁乡大路136号石门坊旅馆。
眼前的旅馆,如同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一栋灰扑扑的三层小楼,外墙的涂料早已斑驳褪色,显露出二十余年风雨侵蚀的沧桑。一块饱经风霜的木匾挂在门楣,“石门坊旅馆”五个字漆色黯淡,笔画边缘模糊。门旁两盆君子兰倒是开得正好,橙红的花朵在灰暗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透露着主人一丝不苟的照料,也暗示着旅馆并非完全死气沉沉。
“就是这里了,我们进去吧。”诸葛亮的声音低沉,目光扫过旅馆略显逼仄的门脸,空气中弥漫着旧木料和淡淡灰尘混合的气息。玄策点点头,眼神里带着少年人的好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推开吱呀作响的玻璃门,一股混合着消毒水、旧地毯和某种难以言喻的陈旧气息扑面而来。光线有些昏暗,前台就在入口不远处。
前台后面坐着一个男生。他微微佝偻着背,像一株被无形重物压弯的芦苇,整个人陷在柜台投下的阴影里。略长的黑发垂落,在前额和眉骨处投下浓重的阴影,巧妙地遮蔽了双眼,只留下一个线条清晰却紧绷的下颌轮廓。一件深色夹克衫的领口歪斜着,露出一截嶙峋的锁骨,随着他极其轻微的呼吸微微起伏。
他的手指正无意识地、一遍遍摩挲着一本摊开的旧相册边缘,指甲修剪得异常干净,指节却泛着一种不见血色的苍白。一束从侧面高窗斜射进来的阳光,将他半边身子镀上暖黄,另半边却顽固地停留在灰蓝的冷调暗影中。他的嘴角似乎抿着,那道浅浅的凹陷时隐时现,仿佛在无声地咀嚼着某个苦涩的词句,又像是在极力压抑着什么。
诸葛亮上前,屈指在柜台的木质台面上轻轻叩了两下。
那男生仿佛受惊般猛地弹起,动作带着一丝僵硬的慌乱。“欢……欢迎光临!”他的声音有些干涩,语速飞快,“两位是要住店吗?”自始至终,他的视线都牢牢粘在桌面或相册上,仿佛抬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是的。”诸葛亮平静回应。
“住几天?”声音依旧没有起伏。
“一周。”
“好的,一共七天,收您210元。请问是刷卡还是现金还是微信支付宝?”他报出价格,流程机械得如同背诵。
诸葛亮拿出准备好的现金递过去。男生接过钱,手指冰凉,动作迅速得近乎躲避。他拉开抽屉,取出一张房卡——303号,放在柜台上推过来,随即像耗尽了所有力气,立刻缩回了阴影中的座位,重新低下头,沉默得如同一尊石像。
玄策忍不住凑近诸葛亮,压低声音:“诸葛先生,这人好怪啊。跟个幽灵似的,连正眼都不瞧人一下。”他少年的直觉捕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不安。
诸葛亮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那团阴影,低声道:“事出反常必有妖。走吧,先去房间。”
303房间位于临街一侧。推开房门,竟意外地感受到一种与外界喧嚣隔绝的宁静。窗户紧闭,厚重的窗帘过滤了大部分街市的嘈杂,只留下室内柔和的顶灯光晕和窗帘缝隙漏进的一线橘黄色街灯光芒。
这303房间位于南城区宁乡大路旁。虽然宁乡大路平常车来车往人很多,但是在这房间里却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氛围。一进门就能感受到窗外大街的喧嚣与房间内的宁静形成的鲜明对比。窗户紧闭着,有效地隔绝了外界的噪音,只留下室内柔和的灯光和一抹从窗帘缝隙中透进的街灯光芒。
房间的布置简洁而实用。两张单人床占据了主要的空间。床单洁白如雪,被子轻柔地叠放在床头,仿佛在邀请来住店的人们享受一个好梦。床头柜上,一盏造型简约的台灯静静地散发着柔和的光线,为整个房间增添了一抹温馨的氛围。台灯旁还摆放着一本旅馆指南和一支笔,方便来住店的人们随时记录旅行中的点滴。而在房间的另一个角落,一张书桌静静地守候着。书桌上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屏幕闪烁着诱人的光芒,仿佛在邀请来住店的人们前来探索无尽的信息与娱乐世界。书桌的一角还堆放着几本旅游杂志,可以在这里找到关于海都城的更多有趣信息。书桌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描绘当地风景的画作,为房间增添了一丝艺术的气息。同时,书桌上也放着一张放大的街区地图还有一张海都城轨道交通线路图,让来海都城旅游的人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周边的环境和交通设施。
这里交通确实很方便。他们刚才下车的那个繁荣大街宁乡大路公交站就在这旅馆对面。除了667路之外,还有从南城区康平大街公交首末站到城西区梅园公交首末站的135路、从南城区向阳街公交首末站到江海区江海人民医院公交首末站的145路、从叶山区中央大街公交首末站到东海区西园公交首末站的206路、从枫林区江阴西街公交首末站到南城区八一村公交首末站的211路、从怀城区独立屯公交首末站到南城区向阳街公交首末站的275路、从团泊区海都大道公交首末站到南城区康平大街公交首末站的435路。沿着宁乡大路往西走350米则是轨道交通2号线宁乡大路站。地铁站旁边还有个公交站,名叫“地铁宁乡大路站(3号口)”。从东海区农安大道公交首末站到北城区百花园公交首末站的71路、从南城区八一村公交首末站到城西区王府公交首末站的98路、从北城区百花园公交首末站到王家岭区迎宾路公交首末站的99路、从南城区北海路公交首末站到闽城区河下村公交首末站的174路、从北城区丰和公交首末站到王家岭区南部新城公交首末站的700路都经过这里。
玄策一屁股坐在了床上:“诸葛先生,我们下一步干什么啊?”
“先给振涛他们发个消息吧,告诉他们咱们到了。然后咱俩去吃点东西,吃完饭再说下一步的事。”
“也好,我也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诸葛亮给振涛打了视频电话。振涛刚好放学回家,他是和东方曜与西施一起回去的。
“振涛,今天小曜代课怎么样?”
“挺好的。还有西施学姐当助教,今天课上的不错呢。”
“那就好。对了振涛,今天没什么情况吗?”
“没有,今天一切正常。”
“那就好。”
“那么诸葛老师你们那边怎么样呢?”
“我和玄策已经到了那家旅馆了,和你们聊完天后我们也要去吃饭了。”
“没有什么情况吗?”
“唉,就是吧台那个男生真的很奇怪,跟我们说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抬头看我们一眼。而且没有表情,冷冰冰的。”
“嗨,有的人就那样,腼腆型的。诸葛老师你不知道。没事,别放在心上。”
“但愿吧。好了振涛我先挂了,我们去吃饭了。”
“好的,诸葛老师再见。”
挂了电话。诸葛亮和玄策离开了旅馆,来到旁边的一家面馆吃饭。
“欢迎光临,两位吃点啥?咱家有各种面,还有饺子和米饭。”
这位面馆老板个子不高,却敦实得像一口老面缸,肩膀宽厚,能稳稳扛住几十年的烟火气。一张圆脸被灶火熏得泛红,两颊的肉微微下垂,像发酵过头的面团。眉毛粗短,常年沾着面粉,显得灰扑扑的,眼睛却亮,像两颗黑芝麻嵌在白案上,总带着笑纹。
鼻子宽大,鼻头油亮,像是被蒸汽熏久了,泛着光。嘴唇厚实,嘴角微微下垂,但一说话就往上翘,露出几颗参差不齐的牙——左边缺了一颗臼齿,是年轻时和人打架留下的“战绩”。
他的头发花白,剪得极短,像秋收后剩下的稻茬,硬挺挺地支棱着。后颈的皮肤被岁月和油烟腌成了酱色,皱褶里藏着洗不净的油垢。耳朵很大,耳垂肥厚。最显眼的是那双手——指节粗大,掌心布满老茧,像树皮一样糙,却灵活得很,一拉一扯,面条就在他手里活了。指甲缝里总嵌着一点面粉,怎么洗也洗不掉,像是烙进了皮肉里。
诸葛亮和玄策点了菜,之后就坐了下来。
很快,面馆老板把两碗面端了上来。诸葛亮要的是麻酱鸡丝凉面,玄策要的是红烧排骨面。
老板很健谈。见店里除了他和诸葛亮玄策再无他人,就坐在他们旁边和他们说话。而正好诸葛亮也想打听一下这家“石门坊”旅馆的情况。
“看两位的模样,大概不是本地人吧?”
“是的,我们是外地来的。”
“我说的嘛。这是你儿子吧?”只见老板指着玄策说道。
玄策和诸葛亮脸都红了。
“额,这是我朋友。”
“朋友?我看你有二十一二岁,他才有十二三岁,怎么可能?”
“我今年十八岁。只是个子小而已。”玄策说道。
“对,他个子小。”
“哦。不好意思,我看错了。”
“没事,没事。”
诸葛亮和玄策跟面馆老板又说了不少闲话,然后就接入了正题。
“老板,我有个事想问您一下。”
“啊,说吧。”
“关于那家石门坊旅馆的事情,您知道多少?”
“啊?”老板一脸惊讶的样子,“你们,你们问的是隔壁的石门坊旅馆吗?”
“正是。”
“你们,是在那里住店吗?”
“是的。”
“啊……”老板一脸惊讶的表情,然后叹了口气说道,“你们是外地的,不要管那个。等你们办完事后赶紧走吧。”
诸葛亮还想说什么,就见老板已经走开了。
“诸葛先生,现在我们该怎么办?”玄策问道。
“有意思。咱俩倒要看看是什么事,怎么个见不得人。”
“诸葛先生,我们还是赶紧找玲珑碎片吧。早点收集齐玲珑碎片合成能量剑打败陌秦才是正事啊。”
“不着急,先把事情弄清楚了再说。”
两个人很快吃完了面。
他们付了钱,之后就回到了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