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晋贼,从兰亭开始君临天下

第109章 分崩离析

  谯城城楼上,“王”字大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宣告着这座重镇的新生,也标志着王凝之这个名字,将以一种极其强势的姿态,闯入各方势力的视野。

  午后,城西原姚襄军营,一场气氛微妙的分赃会议正在进行。

  魏璟、刘启二人联袂而来。魏璟显得志得意满,刘启脸上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昨夜之战,他们两部虽承担了围堵和夹击的重任,但损失远小于正面硬撼羌骑和姚益生主力的王凝之嫡系,斩获和俘虏却不少。

  王凝之坐于主位,开门见山,姿态却放得很低。他虽是此战主帅,但是对面两个将领无论是品级还是资历,都在自己之上。

  “昨夜大捷,全赖魏将军、刘将军鼎力相助,及时破门、合围,方使姚益生授首,叛逆尽殄。凝之在此,代朝廷、代殷帅谢过二位将军!”

  他起身,郑重一揖。

  魏璟、刘启连忙还礼。

  “王将军运筹帷幄,身先士卒,首功当之无愧!我等不过依令行事罢了。”

  话虽谦逊,眼神却紧紧盯着王凝之。

  王凝之微微一笑,挥手示意牛七。

  “殷帅委我以重任,督战谯城,今幸不辱命。然姚襄余孽尚存,蠡台未下,北伐大业未成,仍需我等戮力同心。昨夜俘获姚部降卒,我部伤亡惨重,实无力整编太多。魏将军、刘将军麾下勇猛,治军有方,这些降卒交由二位整编,必能使其改过自新,为北伐效力。

  此外,府库虽大半被姚襄残部运走,粮草尚存部分,除却安民所需,余者可分作三份,二位将军各取其一,以资军需。此乃凝之一点心意,万勿推辞。”

  他指向营帐外早已准备好的人群——近千名经过初步筛选、相对温顺的姚部降卒被分成两拨,以及一批粮草物资。

  魏璟眼中精光一闪,脸上露出笑容。

  “将军高义!璟必严加管束,使其戴罪立功!”

  刘启更是哈哈大笑。

  “王将军痛快!启定不负所托!有王将军主持大局,谯城安稳,北伐可期!”

  两人心中原先还有的些许不满和疑虑,在王凝之这份恰到好处的“分润”面前暂时消弭。

  降卒是兵力补充,粮草是实在的物资。

  王凝之主动让利,既显示了他的诚意,也隐含着一个警告:我虽兵少,但掌控谯城,有精兵强将,

  更有殷浩撑腰。此刻,在殷中军麾下共襄北伐大业,才是共同利益所在。

  ……

  ……

  就在王凝之整合谯城、安抚盟友之际,一场更大的风暴在两百余里外的蠡台骤然爆发。

  谯城血战的结果,如同瘟疫般以惊人的速度在蠡台内部传播。

  姚襄身死官署,姚益生授首谯城,八百羌骑灰飞烟灭,五千部众土崩瓦解。

  每一个消息都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才刚刚摘蠡台立足的姚苌、权翼、王亮等人心头。

  恐慌如同野火般蔓延。蠡台大营内,人心惶惶,士气跌至冰点。姚苌强忍悲痛与惊怒,召集权翼、王亮等核心将领议事。

  军帐内,气氛压抑,空气宛若凝固。火盆的光芒跳动,映照着众人阴晴不定的脸。

  权翼面色沉重,率先开口。

  “谯城兵败,主公与益生将军皆殁,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共议后路。”

  他目光扫过众人,话语谨慎,却将“后路”二字咬得极重。

  姚苌猛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声音嘶哑。

  “后路?我二位长兄皆死于晋狗之手,此仇不共戴天!当集结蠡台主力,杀奔谯城,为其报仇雪恨!”

  他拍案而起,杀气腾腾。

  王亮眉头紧锁,不疾不徐道。

  “少将军忠勇可嘉,然谯城城高池深,王凝之狡诈凶残,刘启、魏璟大军亦在彼处。我部主力虽众,然新丧主帅,军心涣散,粮草亦非十分充裕。此时强攻,无异以卵击石。”

  他话语平和,却字字珠玑。

  姚苌听此,脸色逐渐铁青,却也无法反驳。

  帐中其他汉人将领纷纷点头附和,他们大多家小在后方,对姚襄本无死忠,所求不过安稳,如今姚襄已死,再叛东晋,难道真要跟这些羌人一条路走到黑不成?

  姚襄其余兄弟,连同羌人将领伏子等人则怒目而视,支持姚苌复仇,但底气明显不足。

  姚益生五千部众连带敛岐八百羌骑已在谯城被彻底摧毁,现在蠡台军中,汉人将领的势力依然占了上风。

  争论很快演变成激烈的争吵,姚苌坚持复仇,王亮等人则力主或降或走。

  权翼始终沉默,目光在姚苌和汉人将领之间逡巡,眼神深处闪烁着算计的光芒。他清楚,姚襄这颗大树已倒,汉人势力在军中本就占优,此刻更是人心思变。羌人力量大损,姚苌威望也不足以服众。

  这场会议最终不欢而散,没有达成任何共识。但无形的裂痕已在姚襄集团内部彻底撕开。

  所有人都明白,分崩离析只在朝夕。

  接下来的几日,蠡台大营暗流汹涌。权翼、王亮等汉人将领频频密会。几乎就在王凝之的密信离开谯城城飞往寿春的同时,数批携带密信的信使也悄然从蠡台出发,绕过可能被封锁的路线,分别奔向谯城和寿春方向。

  内容无非是代表权翼、王亮等大部分汉人将领,向王凝之和殷浩请降。

  姚苌和伏子等羌将并非毫无察觉。营中汉人将领的异常调动、私下串联,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

  但他们无力阻止!

  汉人将领控制了大部分营区和粮草,羌人力量损失惨重且分散。更可怕的是,若是权翼等人为了纳上“投名状”,在投降前对他们这些“顽抗分子”动手,他们甚至没反抗的余地。

  恐惧最终压倒了复仇的怒火和忠诚。

  “走!”姚苌在深夜中做出决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蠡台已成死地,不如重回中原。”

  当夜,月黑风高。

  姚苌、伏子等羌人将领集结了仅存的数千名死忠羌兵和亲信部曲,以巡营为名,突然打开蠡台西门,如同丧家之犬般,头也不回地向西北方向狂奔而去。

  次日清晨,蠡台大营炸开了锅。

  权翼、王亮等人“惊闻”姚苌叛逃,立刻以“稳定大局、防敌突袭”为名,宣布接管蠡台全部防务。同时,向谯城和寿春方向派出了第二批,也是公开的请降使者。

  主帅身死、继承人叛逃、核心将领请降……失去主心骨的蠡台大军瞬间崩溃。

  大部分士卒本就是裹挟而来,此刻纷纷四散奔逃,或加入附近的山寨流寇,或逃回家乡。曾经割据一方、威震豫州的姚襄势力,在短短数日之内,如同烈日下的冰雪,烟消云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