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学习?学个屁!
彭毅、黄秉弦、李奇、陆勤虽然文化基础尚可。
可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师,会学不一定代表他们就会教。
让他们登台授课,哪怕是教授讲解最基础的知识,他们也会无从下手。
如果能为他们编写一部简单的教材,让他们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布置教材上的习题,或许可以一试。
老实说彭刚的教学成果不算显著。
截止目前,十组的一百二十名学生中,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拼音的,其实不到五十个。
这五十个学生,大部分都是老二组的学生,以及原本就有文化底子的学生。
文盲学生里,像张泽、陈旭元这种又努力上进,又聪明,文科成绩能排进前二十的终究只是少数。
更多的文盲学生还是像黄大彪一样,武科成绩不错,文科成绩惨不忍睹。
他们学习文科的热情不高,甚至在有了挫败感后排斥学习,上课时心不在焉,宁可多练步操。
距离过年还有二十天。
这二十天,彭刚宣布暂时不上课,让老组员带新组员练习步操。
得知接下来二十天不上课,黄大彪和那群不喜欢上文化课的老组员高兴得呼朋引伴,手舞足蹈。
“走!咱们调教新兵蛋子去!”抓着短剑的黄大彪兴撒开腿,兴冲冲地往校场跑。
看到这一幕,彭刚略感遗憾地摇摇头。
“黄大彪,你们几个老是不认真学习,惹先生生气了!”瞅见彭刚对黄大彪等人感到失望,李奇没忍住上前唠叨了黄大彪几句。
“学习?学个屁!老子宁可被关禁闭去撒石灰也不想学。”黄大彪显摆着手里的短剑,“我文科不好,不照样得了先生的赐的宝剑?”
摆弄着手里的短剑,黄大彪越把玩越喜欢。
他已故的老爹是跑镖的镖师,自小跟着老爹习武弄刀,接触过的武器很多,清楚手里这把短剑是有钱也很难买到的宝贝。
“我还得了先生的银表呢!”同为队伍里罕见的土家人,李奇还是决定拉黄大彪一把。
“眼馋先生的佩刀不?谢把总都说先生的刀是好刀呢,你武科成绩那么好,只要你愿好好学习,我和先生说道说道,等你文科成绩提上去后,把他的佩刀赏给你?”
“聒噪,没影的事。”听到彭刚的佩刀黄大彪先生眼睛一亮,可目光很快又变得黯淡。
“先生的佩刀我见过,那是多金贵的东西,岂是你说送就送的?再说,一把刀而已,往后我立了功向先生求赏,先生一高兴也会赏我!”
“无药可救!”李奇啐了一句。
“不说了,我先去逗逗那些生瓜蛋子!”黄大彪见同伴催得紧,不想和李奇继续纠缠下去。
李奇正跺着脚,生黄大彪的气,陆勤找了过来:“李奇,别理黄大彪那头傻彪子了,先生找我们。”
李奇和陆勤来到彭刚居所的时候,彭毅、黄秉弦已经搬了个木墩子坐在彭刚的板条桌前。
彭刚见人来齐了,遂对他们说道:“往后二十天,你们四个就不用参加训练了,帮我一同编写字典。”
说着彭刚将书箱里祖辈传下来的书籍摆到桌面上,有朱熹注的《四书集注》、《五经正文》、《小题正鹄》、翻刻的半本《康熙字典》、缺了封面的《策学统宗》。
以及被他们家几代人翻烂了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
最后还有三分之二套被野猪皮视为传奇兵书的《三国演义》。
“字典?”黄秉弦指着桌上的半本《康熙字典》,“先生不是有字典么?”
黄秉弦是参加过县试的,虽然最后没考上,但他也知道编写字典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
他们五个人里连秀才都凑不出一个,彭刚说要他们一起编写字典,实在有点儿戏。
“我要编的字典,全天下就咱们几个能编。”彭刚见他们底气不足,鼓励说道,“不要妄自菲薄,要对自个儿有信心,我要编的是带拼音的字典,你说这天底下是不是只有咱们几个能编?”
黄秉弦眼中闪现出灼灼焕彩,带拼音的字典,确实只有他们师生能编。
一开始黄秉贤是比较抵触学豆芽菜似的拼音,可在掌握之后,他已经意识到拼音的好处。
“要是有带拼字的字典,发蒙的孩子只要花两三个月学好拼音,遇到不会的字,就不用去猜,专程找人请教了,这是能彪炳千秋的大业绩!”想到这里,黄秉弦激动得浑身颤抖,可很快,又感到失望和无尽的遗憾。
“只是先生所创做的拼音虽然好用的很,可太过离经叛道,难以推广,就算编出字典,也只有先生的学生会用......”
“那以后就让全天下的人都变成我的学生。”彭刚豪气干云地说道,“你们拿上纸笔,照我说的做。”
彭刚给他们四人发了纸笔,让他们根据桌子上的书挑选出一千个常用字,在每个字的顶部标注上拼音,并进行组词。
在他们四人根据现有的书籍整理常用字并进行组词的日子里,彭刚也没有闲着,绞尽脑汁回忆前世童年时的记忆,编写相当于一年级水平的语文教材和数学教材。
写完教材的初稿,考虑他的学生虽然有些人认了字,苦于无书可读,彭刚又发挥想象力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写了几篇带标点符号,适合他学生的简单读物:
《反噬主人的狗》、《野猪皮七个气呼呼的理由》、《三桂开门记》、《剃头村的故事》、《皇帝爱上了尼姑庙》、《长麻子的皇帝和他的九个太子》、《喜欢写诗盖章的皇帝》、《因为一本书被诛九族的读书人》、《节俭皇帝十两银子一块的补丁》......
等彭刚写完这些,彭毅、黄秉弦、李奇、陆勤的任务相继完成。
彭刚就着他们整理出来的字加以增减组词,编写出一本以简易的《常用字字典》,并当场教他们如何根据拼音笔画以及偏旁部首进行查字。
教完他们如何使用字典,彭刚把字典连同几本空白的簿子交给黄秉弦、李奇和陆勤,并对他们说道:“你们以后白天不必出操,都来我这里抄字典,每抄好一本,我奖励你们二十工分。”
交代完,彭刚伸了个懒腰,抱着写好的通俗短篇读物信步往学堂的教室方向走去。
走进教室,彭刚寻来几块木板钉在教室角落作为简易的书架,把几本薄薄的读物放了上去,并从讲台上取来毛笔,在角落处的杉木柱子上写下“读书角”三字。
“先生。”不知何时,李奇也来到了教室。
“何事?”彭刚问道。
“学生有个不情之请。”李奇有些犹犹豫豫,畏畏缩缩地说道。
“怎么婆婆妈妈的,李奇,往常你可不是这副样子,有事直说?”彭刚偏头看向李奇。
“黄大彪喜欢你的佩刀,我在想能不能以此激励黄大彪上好文化课。”李奇说道,“黄大彪走步操,带队都是一把好手,如果他是个睁眼的瞎子,太可惜了。”
彭刚也觉得黄大彪很可惜,这小子武艺不错,指点过彭刚武艺。
此外黄大彪不仅天生就是后生仔头子,还有一定的领兵天赋,连谢斌和侯继用都非常喜欢他,三番五次想花高价从彭刚这里挖走黄大彪。
“区区一把刀而已,准了。”彭刚顿了顿说道,“你回去告诉黄大彪,明年端午后我要建连,如果端午时的文科考核他能及格,我让他当个连长或者副连长,带十个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