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火红年代开始逍遥自在生活

第164章 攻打刘老财家

  “不会,再说我是中医大夫,自己可是会采药的,这来源啊自己就能搞定。而且啊,平时只要吃五六十年的人参就能保养得很好了。”徐东阳看着空间里那株完好无损的百年人参和移植到空间里的人参,信誓旦旦地说道。

  虽然不知道空间现在为啥不吸收百年人参,或许是吃惯了大鱼,看不上小鱼了。可刚念叨完,空间像是察觉到徐东阳在心里的嘀咕,感觉被藐视了一般,又开始吸收百年人参。徐东阳见状,赶忙在心里求菩萨告奶奶的,说尽了好话,空间这才不情不愿地停下吸收。这把徐东阳看懵了,难道空间知道我需要百年人参,才不吃的?看着稍微扁下去一点的百年人参,徐东阳终于确定这不是梦,都是真的,这空间竟能读懂他的想法。徐东阳心里乐开了花,这下好了,以后啊,百年人参,灵芝啥的,可以放心存在空间了。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老槐树下乘凉。

  “那我们可就跟着你享福喽。”徐父爽朗地大笑起来。这日子啊,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陈雪茹抱着留声机,欢快地哼着歌,徐慧真在一旁跟着节奏打拍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徐东阳望着满天繁星,感受着山风轻柔地拂面,心里觉得,此刻这份宁静,比任何金银财宝都要珍贵,值得他用一生去守护。

  夜里十点多,四周一片死寂,徐东阳估摸着大伙都睡熟了,悄没声儿地翻过自家院墙。他轻轻跨上自行车就朝着刘老财家的方向蹬去。

  刘老财家的院子气派得很,是四进的大宅子。前院住着护卫和丫鬟,中院是正经的主宅,后院堆放着各种杂物,最里头则是牲口棚。那青砖砌成的院墙足有两人多高,墙头的瓦檐在清冷的月光下,泛着森冷的光。

  还没靠近院门口,院子里的狗就“汪汪汪”叫开了。徐东阳心里一喜,正愁缺条好猎狗呢。他轻手轻脚绕到中院,从空间里掏出一小块野猪肉,隔着院墙扔了进去。墙里头瞬间传来“吧嗒吧嗒”的啃肉声,一听就知道,狗吃得那叫一个香。

  没过一会儿,两个巡逻的护卫举着灯笼慢悠悠晃了过来。其中一个护卫抬脚踢了踢狗盆,骂骂咧咧道:“嚎啥嚎,这地儿谁有胆子敢招惹刘老爷?就狗啃块骨头,也能把你吓成这样,走走走,跟我喝酒去。”

  两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徐东阳扒着墙头小心翼翼往里瞧,只见那条大黄狗正埋着头,一门心思啃着肉。他又扔了几块肉进去,趁着狗吃得忘乎所以,一翻身,利落地翻过了墙。大黄狗抬了抬头,鼻子里“哼”了两声,又接着埋头大快朵颐。这年头,人都难得见点荤腥,狗更是馋得厉害,哪还有心思管进来个生人。

  徐东阳蹲在狗跟前,左手攥着块肉,轻轻晃悠,引诱狗过来。狗凑过来,舌头刚舔到肉,他眼疾手快,猛地伸手死死按住狗头。眨眼间,狗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徐东阳穿过月亮门,一眼瞧见仓库门口竟然有护卫在轮岗,忍不住咂了咂嘴,暗自嘀咕:一个乡下财主,夜里的防备比城里那些大户人家还严实。他就不信牲口棚那边也有人守着。仓库里能放啥,无非就是些粮食、布料,这些他可不稀罕,也压根没动过挖地道进去偷东西的念头。

  他绕到最后一进院子,趴在院墙上往里瞅,牲口棚里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只有一头牛、一头驴,还有一头二三百斤重的母猪。不过仔细想想,也不怪没人看守,谁能带着这么大的牲口翻墙跑啊,就算想偷,那动静早把前院的护卫全引来了。

  徐东阳翻进院子,轻手轻脚推开牲口棚的木门,抬手就把牛、驴和母猪一股脑儿收进了空间。

  他可没打算杀人,虽说刘老财平日里为富不仁,可到底只是个普通老百姓。他这次来,就是想给刘老财一个狠狠的警告,要是这家伙还死不悔改,往后可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这么想着,徐东阳开始在院子里四处搜罗稻草,堆放在显眼的地方,接着“噌”地一下,点了把火。刚点完火,他又从空间里掏出十个手榴弹,朝着前院、中院和后院,一个接一个地扔了过去。“轰轰轰”几声巨响,院子里瞬间乱成了一锅粥。护卫们听到动静,举着家伙事儿,朝着后院拼命冲了过来。徐东阳端起早就准备好的弯把子机枪,朝着冲过来的护卫一阵扫射,嘴里还大声喊着:“活捉刘老财!活捉刘老财!”喊完,他觉得还不过瘾,又摸出五个手榴弹,继续扔了出去。

  “轰轰轰”

  听着院子里传来的哭喊声,还有远处隐隐约约的车辆声,徐东阳知道,是时候撤了。这会儿也不用翻墙了,手榴弹把院墙都炸出个大口子,他直接从缺口跑了出去。

  一口气跑出二里地,徐东阳回头望去,只见刘老财家灯火通明,几十个人举着火把,正手忙脚乱地抢救伤员呢。他笑了笑,就直接回家了,心想:炸死最好,要是没炸死,也得把刘老财吓得够呛,看他以后还敢不敢那么嚣张。

  第二天一大早,徐父蹲在院子里,对徐母说道:“老婆子,听说县城那边好像出大事了,去县城的路都设了关卡,挨个检查过路的人。”“你没碰上啥麻烦吧?”徐母一脸担忧地问。

  徐东阳刚起床,走到院子里,就听见父亲接着说:“我远远瞧见那阵仗,就赶紧掉头回来了。咱家里粮食啥的都够吃,也用不着去县城。你们最近都给我低调点,特别是你们俩丫头,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哪儿也别去。”

  “知道啦,知道啦。”两个丫头睡眼惺忪地应了一声,转身回屋接着补觉去了。

  “东阳啊,还是你这儿让人心里踏实。”徐父坐在老槐树下的竹凳上,悠悠地感叹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