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汉灵帝

第71章 为国除贼(加更)

  常山郡治,元氏县。

  元氏县位于冀州东部直道之上,此时还是太平光景。

  但郡治的百姓都知道,常山郡正有战事。

  今年秋季,流民军出太行,攻占了上艾、井陉、灵寿、蒲吾四县,声势浩大。

  郡守不敢上报,邀请本地私兵前来平乱,意图夺回县城。

  据说前方战事还算顺利,除了上艾,另外三座县城,主城已经夺回,流民军正在往太行山退缩。

  其实,百姓也怕流民军。

  因为流民军不仅仅对付豪强,也劫掠普通百姓。

  百姓需要的是安定。

  当然,这些惧怕流民军的百姓不会想到,当年陈胜、吴广领着一群流民起义,汉高祖领着一群流民灭秦,才有了三十税一。

  有流民军在,豪强为了争取民心,会适当照顾治下百姓,要是流民军被剿完了,百姓的生活只会更加苦难。

  ……

  郡兵大营,一人肩扛长枪,身披铁甲,独坐于栏杆上,身旁白马不时发出鼻息声。

  整座军营一片萧条。

  放眼望去,郡兵要么躺着晒暖,要么种花养菜,还有三五成群赌钱的。

  赵云看着眼前场景,不觉叹了一口气。

  听到一旁有脚步声,侧身一看,是郡尉赵浮。

  赵云要起身,被赵浮一把按下。

  赵浮坐到赵云身边,打开水筒,喝了一口水。

  “子龙,你是否觉得,当郡兵没有意思,有离开的想法?”赵浮合上水筒,挂在腰间,平淡地问出了这句话。

  赵云今年不过十七岁,因为早早当兵,家人给取了字。

  其名字取自易经,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赵云不明白,圣人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这天是黑的。

  “郡尉,我不明白,宗贼和流贼私斗,我们郡兵竟然要袖手旁观。”

  宗贼是对豪族私兵的称呼,流贼是对流民军的称呼,在赵云看来,这两伙人无视朝廷律法,都是贼兵。

  赵浮笑道:“陛下密诏,你接不接?”

  赵云看向赵浮,一脸茫然。

  赵浮也很疑惑,为什么密诏要传给赵云。

  “密诏?”

  “密诏没有写在帛书上,我手里也没有凭证,信不信在你。”赵浮提醒道。

  “这……”

  赵云的表情显然是纠结的,不过片刻后,赵云的面容就恢复了坚毅:“接诏之前,我可以先听听密诏的内容吗?”

  赵浮笑了笑,心忖赵云这人还真有意思,先不说接不接诏,先要听听密诏的内容。

  你要是听了不接,你以为你还能见到傍晚的晚霞吗?

  赵浮起身,对赵云道:“你要是想先听内容,就跟我来,我得多准备些刀斧手,好在你拒绝接诏时,把你大卸八块。”

  “哈哈哈!”

  赵云起身,将长枪插在地上,拱手道:“臣,常山郡兵什长,赵云,接诏。”

  “你坐回来,就坐我身边,我慢慢说给你听。”赵浮招了招手,示意赵云坐过来。

  “陛下密诏,让你率领一部郡兵投常山流民军。”

  赵云表情凝滞了几分。

  其实抛开身份,赵云内心是同情流民军的,这些人大多是被豪强逼得走投无路的百姓。

  赵云甚至想过,如果郡府要剿灭流民军,他就辞去军职,也不愿手上沾满贫苦百姓的血。

  可投奔流民军,赵云心里还是有障碍的。

  忽然,赵云想到一个细节,密诏让自己率领一部兵马投奔流民军。

  一部兵马?

  汉代军制,一部就是一营,共一千人,部司马属于高级军官。

  自己只是一个什长。

  谁会听自己的?

  赵浮似乎猜到了赵云的想法。

  “你不用担心郡兵不听你的,随你投贼的郡兵都是赵氏宗族子弟,我一声令下,他们不会不从。”

  赵云更加惊讶了。

  赵浮动用的好像是他的亲兵,虽然这些兵马有郡兵身份,但就是赵浮的私兵。

  这部私兵赵云知道。

  他们待遇优渥,装备精良,全部由弓手组成。

  弓手并不是说这些兵马是远程兵,弓手是一种层级,比一般的士兵要精锐得多。

  密诏是真的。

  赵浮能拿出家底配合自己,就是最好的证明。

  赵云不是个优柔寡断之人。

  “郡尉放心,我一定办好此事。”

  赵浮起身道:“明日我会擢升你为别部司马,我的一千宗族子弟,就交给你了。”

  ……

  次日,一部兵马齐聚。

  旗帜已经更换,上书常山郡别部司马,赵云。

  赵云身穿部司马官服,手按佩剑,进入军营。

  和普通郡兵不一样,这部郡兵眼神炯炯,杀气腾腾。

  “拜见赵司马。”

  赵云被周围的声音震撼了一下,很快稳住步伐,缓缓走进中军大帐。

  中军大帐有一队护卫,铠甲齐整。

  坐上位置不久,士兵来报:“司马,外边有人求见,说是司马的故人。”

  赵云目光一凝,沉声道:“请进。”

  不多时,一位青年道人走进营帐,一看就是太平道的。

  “道长是我的故人?”赵云问道。

  张奉道:“将军,你在真定县有位故人,托我送封信给你。”

  赵云接过信件,展开一看,是同乡褚燕劝降自己的书信。

  这么突然?

  此时,外边响起嘈杂声。

  郡主簿领着一队士兵,进入中军大帐。

  “听闻有太平道人来军营。”主簿质问赵云。

  话音一落,主簿看向张奉,目光冷厉。

  赵云问道:“主簿,军营中不能接待太平道人吗?”

  主簿问道:“你是?”

  赵云道:“我是本部司马,赵云。”

  “好年轻。”

  主簿冷笑道:“有人举报,太平道正在帮助流贼,意图策反我军将领。”

  主簿看向赵云的案几,见有一封帛书。

  主簿快步走了过去,一把抓起书信,仔细看了看。

  “赵云!你竟然勾结褚燕!”

  赵云本能解释:“他给我送信,不能证明我跟他有联络吧。”

  “你知不知道,冀州别驾耿武、治中刘子惠,正在领兵平贼,你们不帮助二位官长也就罢了,竟然和贼寇沟通。”

  这位主簿是耿家人,多次要求郡守出兵平贼,郡守已经同意。

  可郡尉赵浮以无朝廷调令不可出兵为由,予以拒绝。

  至于调令,不可能有。

  流民作乱一事,常山郡守,乃至冀州刺史,都不敢上报朝廷。

  要是让尚书台知道常山丢了四座县城,估计主官要被罢官治罪。

  州郡主官都是本地豪强奔走,好不容易送上去的,豪强也不愿意辛苦白费,于是就有了调动私兵的行为。

  眼看抓住了赵家人的把柄,主簿笑了笑,拿起帛书就要走。

  “噗嗤!”

  一剑贯穿主簿的胸口。

  是赵云身边护卫动的手。

  赵云倒是没有被血腥场面吓住,只是觉得有些惊讶。

  张奉第一次见杀人,脸色苍白,但解剖之事他都干过,倒也没有站不稳。

  霎时间,赵云的护卫一起动手,将主簿的随从全部斩杀。

  一护卫脸上全是血滴,抱着剑,对赵云拱手道:“郡主簿意图污蔑我等,我们迫不得已杀之,如今我们得罪了耿家人,冀州恐怕再无立足之地。”

  赵云颔首道:“要不,我们反了!”

  “反了?”

  护卫提醒道:“司马,我们不是反朝廷,是为国除贼。”

  “嗯?”赵云面露疑惑。

  护卫解释道:“朝廷有律法,地方出现民乱,要先处置地方官吏,再行平乱,冀州官员隐瞒不报,擅自剿贼,这是违背律法的。”

  赵云点头道:“我明白了。”

  护卫斩下主簿首级,击鼓聚集兵马,请赵云站上高台。

  众将士齐聚,一起昂首。

  护卫对赵云道:“司马,你说两句?”

  赵云颔首,朗声道:“冀州官员,阻塞言路,纵容豪强,欺凌弱小,我们作为郡兵,不愿助纣为虐,今日就高举义旗,为国除贼。”

  士兵一起高声道:“为国除贼!为国除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