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汉灵帝

第87章 董卓大善人

  冀州,邺城。

  初夏。

  东中郎将董卓率军来到冀州,率领骑兵奔袭甘陵、安平两国,赤炎军望风而逃,两郡国随即收复。

  董卓设宴,大宴有功之臣。

  沮授被征辟为东中郎将从事,坐在席上,面露苦色。

  董卓果然不是善类,虽然打赤炎军,但也没少祸害冀州豪族。

  每到一处。

  西凉铁骑便征用豪族庄园,随意取用粮草绢帛,还时常侵扰女眷。

  面对西凉铁骑,冀州豪族显得出奇平静,完全没了当初和皇帝明争暗斗的意志。

  唉!

  冀州豪族都是欺软怕硬之人,竖子不足与谋!

  今日宴席。

  董卓找来十几位歌姬,身穿轻薄纱裙,在营帐中翩翩起舞。

  将领们看得津津有味。

  歌舞散去,董卓又邀众人喝酒。

  见沮授面露不悦,董卓问道:“公与,怎么看你不高兴?”

  沮授拱手道:“在下并未不高兴,董公用兵如神,来冀州不到十日,就收复失地,在下佩服。”

  不知怎么的,沮授看见董卓,心里十分害怕。

  纵然自己也算个心狠手辣之人,可在董卓面前,仿佛野狼遇到猛虎,自然矮上三分。

  董卓笑道:“要不是你派刺客,刺杀了赤炎道掌教,赤炎道也不至于军心大乱。”

  用刺客其实是件隐秘的事情,沮授如果自己不说,别人很难查到,就算查到蛛丝马迹,也难以确认。

  但刺杀张奉时,沮授恰好被罢官,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于是就把这件事大肆宣扬。

  如今沮授作为冀州豪族的代表,在董卓身边辅佐,到也算重新起复了。

  而且董卓收复两个郡国,自己也有一份功劳。

  董卓举杯道:“来,继续喝!”

  “请!”

  沮授举杯,一饮而尽。

  董卓对众将道:“刚刚那些起舞的歌姬,都是某花了大价钱自邺城请的,今晚一人一个,都不要推辞。”

  “多谢董公。”

  此话一出,不仅西凉将领感谢,冀州部曲督们也都一起高声感谢。

  董卓治军,非常重视解决将领们的需求。

  这都是从袁家学的本领。

  不管你有没有本事,只要在我手下做事,我就让你要什么有什么。

  接下来,冀州部曲督们先后给董卓进酒,气氛越来越热烈。

  沮授有些烦闷,心忖这些部曲督也真是的,一个女人就把他们收买了。

  其实对于部曲督们来说,他们就是奴隶头子,家主待他们再好,也不会像董卓一样,请上等歌姬给他们侍寝,他们不配。

  宴席快要结束时。

  董卓略带醉意,道:“明日便要攻打太行山,务必犁庭扫穴,彻底清剿赤炎军,还得诸位协力。”

  众将一起起身,拱手道:“谨遵董公号令。”

  ……

  沮授回到营帐,却见歌姬站了一排,足足八位,一个个美若天仙。

  “奴婢伺候先生更衣……”

  ……

  次日,升帐。

  卯时三通鼓毕,众将齐聚。

  虽然昨夜十分欢愉,但众将都知道,董卓是个严厉的人。

  玩儿归玩儿,点卯不至,没有正当理由,直接问斩。

  董卓见众将有些萎靡,让众人坐下,吩咐侍从送上些浓茶,给众人提提神。

  过了一会儿,董卓问道:“沮授怎么没来。”

  众将左顾右盼,确实没见沮授。

  此时,有士兵来报。

  “董公,大事不好了!沮从事他……”

  董卓一皱眉:“怎么了。”

  “你还是亲自看看吧。”

  董卓领着众将去营帐,只见一歌姬跪在一旁瑟瑟发抖,沮授衣衫不整躺在床上。

  军医道:“董公,沮从事昨日服用了大量红丸助兴,今早才发现已经暴毙。”

  董卓叹了一口气:“都怪老夫。”

  将领们纷纷叹息。

  服用红丸,强化男子能力,在冀州豪族圈子不是什么秘密,没想到沮授也服用。

  有的西凉将领,昨日也被歌姬们哄着尝了红丸,一起低下了头。

  董卓叹息,对武卫官樊稠道:“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樊稠留下处理,其余人继续议事。”

  樊稠拱手道:“诺!”

  ………

  东中郎将部,中军大帐。

  “常山郡上艾县,是赤炎军老巢,必须收复,诸位有何看法。”

  见没人说话,董卓直接点名:“李历,你来说。”

  因为沮授死了,冀州别驾李历被征召来。

  李历拱手:“将军,上艾深入太行山,易守难攻,若我们孤军深入,恐遭埋伏。”

  董卓面露难色:“安平、甘陵两国虽然收复,但粮草军械都被赤炎军运到了上艾,如果不夺回来,赤炎军必然大肆武装流民。”

  “正是。”

  李历赞成董卓的看法,想了想道:“在下有一计。”

  “什么计策?”董卓问道。

  “两位封王还在赤炎军手中,我们可以携带物资去赎回,车队中暗藏甲兵,先扰乱赤炎军,再内外夹击。”

  董卓拍手道:“妙计,这样吧,我携物资车队进入上艾,你们跟上。”

  李历急道:“将军不可,你是三军主将,怎能做先锋之事。”

  董卓颔首道:“那……就由你领兵袭扰,我在后边跟着。”

  “我?”

  李历有些吃惊。

  董卓问在场众将:“你们都没意见吧?”

  “没有,没有。”

  显然,谁有意见,谁就得代替李历,没人敢有意见。

  李历摇头道:“这不合适,我没有领兵经验。”

  董卓叹息道:“那你们谁人肯代替李历?”

  众将一起沉默。

  董卓顿了顿道:“罢了,既然奇谋不成,我们就正面进攻,沿着陉道打!”

  众将道:“也只好如此了。”

  ……

  光和七年,四月。

  东中郎将董卓率领一千禁军,一万西凉骑兵,并冀州豪族义兵,合计四万余人,往太行山脉挺进。

  大军所到之处,赤炎军望风披靡,百姓扶老携幼,往山中躲避。

  不几日,董卓收复上艾县。

  可惜的是,董卓声势浩大,赤炎军却一味退却,董卓一路上没有什么斩获。

  眼看一路打到了并州边界,越州界用兵,需要向朝廷奏报,大军于是在山中驻扎。

  可怜冀州豪族,要供应四万大军,不断往山里运送物资。

  不几日,赤炎军出现,穿梭于山林间,袭扰粮队,火烧粮车。

  董卓提议撤军,以防粮道被断。

  将领们都同意。

  等董卓大军走后,张燕、赵云再次夺取上艾县。

  ……

  进了县城,张燕对赵云道:“董卓不过如此,看似声势浩大,却还不如沮授狠辣。”

  赵云也看不懂董卓,总感觉他像是带着四万兵马出来野游一圈。

  进了县城不久,士兵来报。

  “张将军,赵将军,城中府库满盈,马厩中还有三千匹战马。”

  “哦?”

  张燕和赵云去查看,果然不假。

  进了县府,书房案几上摆着一封信件。

  张燕打开,又递给赵云。

  赵云念道:“大将军有意招降赤炎军,愿赤炎军顺从大义,归附朝廷,些许薄礼,还请笑纳。”

  张燕笑道:“我们正缺马匹,董卓还真是大善人。”

  赵云颔首:“不如这样,我们就把手中的二王交出去,表达一下感谢。”

  张燕皱眉:“都交出去吗?”

  赵云点头:“二王在我们手里,朝廷会担心我们拥立二王,这与我们拥护朝廷的旗号不符。”

  张燕还是信任赵云这个同乡的。

  而且赵云貌似能和朝廷说上话。

  张燕也不想自立为王,或者推翻朝廷,心里最大的愿望,是得到朝廷认可,封侯拜将,牧守一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