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赵宁儿行迂回之术,朱高炽就范(求追读)
燕王妃的寝宫。
徐妙云卧于榻上,脸色苍白,双眼紧闭。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先是父王疯了,紧接着母亲也病了,朱高炽急得满嘴是泡。
可是,请来了数名医官,都说治不好燕王妃的病。
此时,有婢女来禀报说:“赵宁儿来了。”
朱高炽觉得赵宁儿的鬼点子太多了,一不小心就会上她的当,于是,便不想见,问道:“她到此处来,做什么?”
“她说她懂点医术,听说王妃病了,要来给王妃治病。”
“哦,她还会医术?那请她进来吧。”
时间不长,赵宁儿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完了礼之后,赵宁儿对朱高炽说:“世子,我要替王妃看病,请你回避一下吧。”
朱高炽想了想,问道:“你懂得医术?”
“略知一二。”
“那好吧,麻烦你了。”
“世子不必客气。”
朱高炽便退了出去。
赵宁儿搬了一把椅子,坐在了徐妙云的榻前。
她先是搭了一下徐妙云的脉,脉搏跳动得时强时弱。
赵宁儿轻启朱唇:“王妃,在我看来,你这没什么大病,主要还是心病。”
徐妙云听她这么一说,把眼睁开了:“你是?”
赵宁儿自我介绍了一下。
“原来你是赵思礼的女儿,小时候见过,没想到都长这么大了,出落得和一朵花似的。”
赵宁儿一笑:“王妃,你心中所担心的是,外有北元强寇入侵,内有朝廷加大力度削藩,而你的两个兄弟徐辉祖、徐增寿未必与你是一条心。
现在燕王又疯了,你一股急火攻心,所以,才病倒了,是也不是?”
徐妙云眼眉挑动,勉强坐起身来,背靠在枕头上:“宁儿,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有此等心智。
那你说说,我这病可有解救?”
“解救之法,自然是有,只是,不知王妃,是否愿意配合。”
“你说来听听。”
赵宁儿在房间里来回走动,用手指着北方:“北元也没那么可怕,此次,因为燕王杀了北元的使者,帖木儿兴十万大兵前来,却被朱允熥和常遇春他们打退了。”
“常遇春不是早已经死了吗?”徐妙云一脸的疑惑。
“没有,他活得好好的呢。”赵宁儿摇了摇头。
“当初,他与我父亲并肩作战,打了无数的胜仗,
听说他早已死了,没想到,他还活着。”
“朝廷那边,如果世子能按我所说的话去做,可保北平无虞。”
“你怎么说?”
赵宁儿便把朝廷内外的形势向她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最后,赵宁儿说:“如果不是朱允熥救朱高炽的话,他恐怕已经早死多时了。
张昺、谢贵和张信三人到北平来助阵,难道不是好事吗?
人多力量大嘛。”
徐妙云一听,问道:“你是说张信也来了?”
“是啊。”
原来张信曾经是朱棣的旧部,
有一次,张信贪了很多的财物,按律当治他的死罪,
后来,徐妙云在朱棣的面前替他求情,朱棣才免他一死。
因此,张信对徐妙云十分感激。
徐妙云想到此处,对赵宁儿说:“这事儿,我知道了,回头我来和朱高炽说,尽快安排他们去上任。”
赵宁儿一听,可乐坏了:“多谢燕王妃。”
第二天早上。
朱高炽把朱允熥、张昺、谢贵和张信四人请了过来。
他乐呵呵地对朱允熥说:“没想到赵宁儿还懂得医术,竟然治好了我母亲的病。
今日,就请他们三位上任去吧。”
朱允熥听了,也是喜出望外,心想看来赵宁儿还真不含糊,采用迂回策略,
先是说服了燕王妃,再由燕王妃去做朱高炽的工作,这一招,果然好使啊。
朱允熥施礼:“多谢兄长。”
朱高炽眼看着南方:“父王一心抗击北元,对朝廷忠心耿耿,从来没有二心。
只是有小人在皇上的面前进谗言,所以,朝廷才会把削藩的矛头指向北平,希望你回去以后,在皇上的面前多多美言才是。”
“那是自然,你们抗击北元,功劳甚大,朝廷也是知道的,”朱允熥转过身来对张昺、谢贵和张信三人说,“从此刻起,希望你们与兄长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共同把北平治理好,击退北元的军队。”
张昺身为北平布政使,慷慨陈词:“请吴王放心,我们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朱允熥又对朱高炽说:“兄长,宋忠、徐凯和耿瓛他们要求调检燕王府的护卫军,共同抗击北元,还请兄长答应他们的请求。”
朱高炽自然明白,他们这样说只是托辞,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分散和瓦解北平的军事力量,但是,人家的理由冠冕堂皇,又无法拒绝。
朱高炽想到此处,微微一笑:“你所言极是,不过,我们北平也的确没有多少护卫军,这样吧,给他们三人每人一千护卫军吧。”
闻言,朱允熥心想,你可真够损的,一千护卫军,杯水车薪,能解决什么问题,
不过,他转念一想,有总比没有强。
想要分散北军的兵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兄长,你忠于朝廷,一心抗击北元,相信朝廷是不会亏待你的。”
此时,从外面走进一个小男孩儿,大概两三岁的样子。
他跑到了朱高炽的身边,伸开臂膀:“爹,我要抱抱。”
“瞻基,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你娘呢?”朱高炽把脸沉下了。
“娘说你很久没去她的房间里睡觉了,生气!”
众人一听都乐了。
原来这个孩子就是朱高炽与嫡妻张氏所生的长子朱瞻基。
朱允熥把他抱在怀中,笑问道:“你认识叔叔吗?”
“你太帅了,和我爹长得不太一样。”
于是,他们当天便办理了交割手续,张昺、谢贵和张信三人顺利上任。
虽然朱高炽再三挽留朱允熥和赵宁儿,但是,朱允熥坚持要走。
又过了两日,赵宁儿见徐妙云的身体完全康复了,
众人这才起程离开北平。
朱允熥、赵宁儿和常遇春领着五百军士,以及一千匹马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