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朱允熥,开局复活祖母

第13章 骗取笔迹 三件错事(求追读)

  朱允熥倒背着双手,缓缓道:“你也知道,前段时间,朱棣以吊丧为名,率领十万精兵围困京师,

  当时,我奉命前往朱棣的军营诈降,欺骗了他。

  朱棣果然上了当,后来,他被打回了北平,恨我入骨。

  你说,此次,我前往北平,朱棣要是找我算后账,当如何呢?”

  齐泰听了,心中冷笑,朱棣把你杀了才好呢。

  “吴王机敏过人,到那时,一定会有应对之策。”

  朱允熥一听,心想你个老杂毛,和我耍滑头是吧,说了,等于没说。

  朱允熥接着说:“如今,从表面上看,朱棣是朝廷的藩王,可是,实际上,他与朝廷水火不容。

  皇上派张昺出任北平布政使,谢贵和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如果朱棣拒不奉诏,又当如何呢?”

  齐泰清了清嗓音:“这也正是陛下所担心的事儿,所以,陛下,才会请你亲自出马。

  臣相信吴王一定有办法让朱棣就范的。”

  闻言,朱允熥暗忖,看来想从齐泰的嘴里掏出点东西来,不那么容易啊。

  朱允熥沉吟了片刻:“北元占据着漠北,实力仍然很强大,贴木儿拥兵数十万,随时都有可能进犯中原,倘若北元兴大兵来犯,又当如何拒敌?”

  齐泰听了,心想这件事儿和别的事儿有所不同,

  如果朱允熥和朱棣他们挡不住北元的进攻,那么,大明的江山岌岌可危,

  一旦打到京师来,那可就不好办了。

  自己也甭说什么前途了,恐怕性命都难保啊。

  齐泰想到此处,叹息了一声:“这样吧,我来给朱棣写一封信,让他看清形势,不要与朝廷作对,同时,加强防范,以防不测。”

  朱允熥听他这么一说,心中暗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如此,就有劳齐大人了。”

  于是,朱允熥取来文房四宝,又给那名矮胖子狱卒塞了五十两银子:“刑不上大夫,虞大人也太严厉了些。”

  那名矮胖子狱卒把银子收下了,然后,把齐泰的枷锁打开了:“你们快点儿,不要耽搁太久,让头儿看到了,我可吃罪不起。”

  齐泰叹息了一声:“怪不得当年周勃十分感慨,说什么我曾经统领百万大军,纵横沙场,今日方知狱吏的厉害。”

  当年周勃为太尉,如今齐泰为兵部尚书,两个人也有的一拼。

  片刻过后,齐泰把信写好了,口封上。

  朱允熥收了起来,揣在口袋里:“齐大人,你稍安勿躁,

  你来这里,也就当是体验生活了。”

  “吴王说笑了。”齐泰心想,谁没事儿会到这里来体验生活啊。

  “即便那玄法和尚真是你杀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他一贼秃,死就死了。”

  齐泰一听,唬得脸色苍白:“不不不,吴王,你说错了,人命关天,那和尚真不是我杀的啊。

  我与他无怨无仇,他又是吕太后身边的红人,我杀他干什么呢?”

  “既然如此,我想皇上圣明,一定会明辨是非的。

  你放心,等我面见了皇上,我一定在皇上的面前替你求情,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放你出去的。”

  “那我先谢谢了。”

  晚上。

  朱允炆书房。

  朱允炆坐在文案内读书,太常侍卿黄子澄侍立在一旁。

  朱允炆把手里的书放下了,皱起了眉头。

  玄法死了,吕氏十分心疼而又恼怒,大骂齐泰意狠心毒。

  吕氏不吃饭,逼着朱允炆下旨把齐泰给杀了,替玄法报仇。

  朱允炆左右为难:“先生,你觉得玄法是齐泰所杀吗?”

  黄子澄赶紧施礼:“陛下,微臣杀玄法,没有杀人动机。

  玄法并非朝廷中人,只是鸡鸣寺一和尚,他们二人之间并没有利益冲突。”

  朱允炆微微颔首:“可是,母后拒不吃饭,朕又该怎么办呢?”

  “当年,窦婴和田蚡交恶,王太后也曾经用这一招逼得汉武帝下旨杀了大将军窦婴,这确实不太好办。”

  朱允炆叹息了一声:“朕刚刚继位,如果逼死了母后,那可就是大不孝了,要是那样的话,天下人又该怎样看待朕呢?还请先生教我。”

  黄子澄沉吟了片刻,然后,建议:“玄法之所以深受太后倚重,不过是相貌出众罢了,陛下,可以再下旨选一更加俊美的和尚为你的父亲超度即可。”

  朱允炆一听,心想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朱允炆神情稍缓:“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越快越好!”

  “微臣领旨。”

  朱允炆端起茶碗,轻轻地吹拂着飘浮在上面的茶叶:“对于北平那边你有何看法?”

  “微臣认为陛下至少有三件事做错了。”黄子澄直言不讳。

  朱允炆听了,“噗”的一下,把口中的茶水全喷了出去,喷得黄子澄一身都是水:“你说什么?朕到底做错了哪三件事?”

  黄子澄用手掸了掸身上的水:“陛下,你没呛着吧?”

  “没有,你快说!”

  黄子澄正了正衣襟:“其一,陛下,不应该把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三人释放回北平。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表示友好和信任,都会送儿子到对方的国家去作为质子。

  先帝深谋远虑,他已经料到朱棣可能会作乱,所以,事先把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三人诓到京师来,其目的就是防止朱棣趁机作乱。

  陛下怎么可以听信徐增寿的话,把他们兄弟仨给放了呢?”

  朱允炆听了,有些烦躁:“此事已经无法更改了,就不要再说了,第二件事呢?”

  “齐泰主张削藩,这本身没有错,但是,他把矛头直接指向朱棣,这是不对的。”

  “为什么?”

  黄子澄手捻须髯:“道理很简单,朱棣在北平镇守多年,对抗北元,功劳甚大,削之无名;

  其次,他实力雄厚,距离京师又远,鞭长莫及,极难图之;

  因此,微臣建议,咱们得先捡软柿子捏,应当先削周王朱橚的藩。

  其一,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和岷王在先帝的时候,就做了很多不法之事,削之有名;

  其二,朱橚是朱棣的同胞弟弟,削朱橚的藩,也就等于砍掉了朱棣的左膀右臂。”

  “第三件事是什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