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马皇后忆老朱,齐泰力挺削藩(求追读)
赵宁儿接着说:“那天晚上,吕氏还要求玄法服侍她就寝呢。”
常遇听了之后,脸上露出了疑惑之色:“你说的这些难道是真的吗?
当年我在宫中之时,虽然她也有些轻佻,但还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啊。”
“这些都是允熥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难道能有假吗?
吕氏曾经逼着朱允炆找出凶手,并且要将凶手绳之以法,否则,她就不吃饭,以死来威胁皇上。
听说皇上到大理寺的监牢去和齐泰谈话了,
想必齐泰已把事情的经过对朱允炆讲清楚了,
也就是说,朱允炆已经知道是允熥杀死了那个玄法和尚,
吕氏得知此事之后,定然会找允熥的麻烦呀。”
常氏走到桌子边上坐下了,长吁短叹,一筹莫展。
常氏也是个熟读经史的人,她也了解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情,比如吕后与戚姬相互争宠。
刘邦死后不久,吕后把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给毒死了,又把戚夫人扔进了猪圈里,手脚剁掉,眼睛挖去,舌头割掉,使戚夫人变成了人彘,痛苦而死!
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在汉景帝时期,栗姬的儿子刘荣原来是太子,但是,馆陶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却遭到了栗姬的拒绝。
馆陶公主又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十子刘彻。
刘彻的母亲王夫人爽快地答应了,于是,王夫人和馆陶公主联起手来对付栗姬。
栗姬头脑简单,天真幼稚,到最后,刘荣被逼得自杀,栗姬也是抑郁而终。
卫子夫和陈阿娇之间的斗争也很残酷。
陈阿娇进宫之后,始终没有怀上孩子,为此十分忧虑。
有一次,汉武帝在平阳公主的府上见到了年轻貌美的卫子夫,当天便临幸了她,
并把卫子夫带进了宫中。
一年以后,卫子夫重新得宠,而且怀了孕,这让陈阿娇羡慕嫉妒恨呐。
于是,她和馆陶公主想起了一条毒计,把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抓了起来,投进大牢,准备把他处死。
卫青在他的好友公孙敖的救助下,才脱离了险境。
汉武帝得知这件事之后十分恼火。
陈阿娇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她又使用巫蛊之术咒骂卫子夫,事发之后,
汉武帝十分震怒,便把她的皇后之位废了,打入冷宫,
后来,卫子夫生下了太子刘据,被立为皇后。
王政君与傅氏之间也是斗得你死我活,两个人较量了好几个回合。
王政君大力扶持王氏家族成员,通过外戚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胜出。
常氏心想,难道说自己也要巩固外戚的力量吗?
如今,常遇春也回来了,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只是一朝君子一朝臣,老朱驾崩了,朱允炆继位,他把朝中的那些老将都换了。
虽然常遇春回来了,却不掌兵权,空有其名。
常氏想到这里,真是心乱如麻!
可是,能有什么办法把朱允熥给救出来呢?
常氏对赵宁儿说:“咱们俩兵分两路,我去找我爹商量这件事儿,看他老人家有没有什么办法,迫不得已,那就劫牢。
当初,卫青不就是被公孙敖从监牢里救出来的吗?
你去找允熥他祖母,看看他老人家有没有什么办法。”
赵宁儿完全理解常氏的心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爹说了,劫牢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是那样的话,不但救不出允熥,而且使他罪加一等。”
常氏叹息了一声:“哦,好吧,我知道了。”
坤宁宫。
自从马秀英重新回到坤宁宫之后,心情变得复杂而又沉重了起来。
如今的她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儿,又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把很多事情都看开了。
她心里念念不忘的是老朱,那个曾经让她欢喜让她忧的人。
老朱出身穷苦,小时候帮人家放过牛,做过皇觉寺的和尚。
后来,天下大乱,他便从了军。
当然,不可否认老朱十分聪明,而且作战勇敢,渐渐地在军中崭露了头角,受到了郭子兴的器重。
于是,郭子兴便把自己许配给老朱,
说实话,刚见到老朱的时候,觉得他长得太困难了点。
老朱却说自己的脚太大了。
两个人不欢而散,互相瞧不上。
后来,不知怎么的两个人又聚到了一起,真是应了那么一句话,不是冤家不聚头啊。
老朱有了这个身份,渐渐地在军中站稳了脚跟,手底下也带出一帮弟兄来。
老朱仁义大方,仗义疏财,这一点值得称赞。
所以,他手下的人越聚越多,像徐达、常玉春、汤和、蓝玉等人都聚拢在他的麾下。
应该说,老朱是一个善于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人。
后来,老朱的地位越来越巩固了,大有取代郭子兴的亲儿子郭天叙和郭天爵地位的趋势。
时间长了,郭天叙和郭天爵深感不安,经常在郭子兴的面前进谗言,说老朱想要谋权篡位。
郭子兴也是耳朵根子软,他听得多了,就真的以为朱元璋可能要篡位了,毕竟女婿没有儿子亲啊,
于是,他找个借口,把朱元璋关押到监牢之中。
郭天叙和郭天爵想害死老朱,便断了他的饮食。
因为这件事马秀英费尽了心机,想办法给老朱提供吃喝。
有一次,她把刚烫好的饼送去给老朱吃,碰巧遇到了郭氏兄弟。
她吓得没有地方藏,便把那块烫饼塞进自己的怀里,贴在了胸口之上。
由于那饼的温度太高,时间一长,竟然把她胸前给烫掉了一块皮。
只不过,那该死的老朱太饿了,在吃饼的时候也没有发现那上面还粘着一块肉皮,连皮都吃了,
好不容易把老朱从监牢里救出来,
后来,郭天叙被叛徒出卖,战死了。
郭天爵不过是个纨绔子弟,老朱也没把他放在心上。
等到郭子兴一死,老朱便掌握了大权。
当时,老朱的实力还很弱小,
西边的陈友谅,东边的张世诚,还有刘福通,他谁也比不了。
北边的大元力量都很强大。
老朱请来了刘伯温,整天和他商量对策。
那刘伯温的确智谋过人要拿他和历史上的张良诸葛亮相比也毫不逊色。
尤其是在对待陈友谅和张世诚的态度上。
手下众将都说要先打张世诚,因为张世诚的力量相对来说弱小一些,而陈友谅兵精粮足。
只有刘伯温力挺老朱,先打陈友谅。
终于,老朱击败了陈友谅60万大军。
不出刘伯温所料,张世诚果然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
老朱击败了陈友谅这个最大的对手,势力逐步得到了巩固。
最终,建立了大明。
马秀英心想大明终于建立了,自己可以享几天福了。
没想到老朱效仿古代的那些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把后宫折腾得乌烟瘴气。
他宠幸年轻貌美的孙贵妃、郭宁妃、李淑妃和周贵妃等,
这让她非常伤心和难过。
她心想早知道这个杀千刀的如此花心,就不帮他打天下、当皇帝了。
该死的老朱可真是个没良心的人呐,活活把自己给气死了。
如果不是因为受老朱的气,自己也不能死得那么早。
马皇后想到了过去的那些往事,深深地叹息了一声不管怎么说,那些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老朱现在也蹬腿了,总不能把它从土里再拉出来揍一顿吧。
就在这时,赵宁儿来了,施礼:“宁儿给太皇太后请安!”
马皇后微笑道:“你快起来吧,不必多礼!”
“诺!”赵宁儿答应了一声,站起身来。
因为她觉得是马皇后有些威严,心里还是有几分紧张的。
马皇后招了招手:“宁儿,来来来,坐到我身边来。”
于是,赵宁儿搬了一把椅子,在马皇后的身边坐下了。
“你来见我有什么事儿吗?”
“是这样的,允熥又被皇上给抓起来,关进了大理寺的监牢。”
这事儿马皇后真不知道。
她一听,眼眉立了起来,气道:“这孙子怎么说话不算数啊?
不是听说你和允熥一起到北平去出使了吗?
而且出使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他怎么又把允熥给关起来了?
他到底想干啥?”
“是啊,这一次允熥到了北平,九死一生。”
赵宁儿便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马皇后一听,就火了:“允炆这事儿做得太过分了,人家立下了大功,应当奖赏,怎么能把人家给关押起来呢?
这不是赏罚不明吗?
看来这孙子真是个昏君呐,比起他爷爷来,差得远了,比他爹也比不了呀。”
赵宁儿抓住了马皇后的手,急切地说道:“你快想想办法把允通给救出来吧。”
马皇后很想立刻就去找朱允炆算账,狠狠地抽他两个耳刮子,问他这事儿是怎么办的。
但是,她转念一想,想到了《皇明祖训》。
那《皇明祖训》上有严格的规定,不管是谁,女子不得干政。
朱家的子孙毕竟姓朱,而自己姓马,如果强行干涉的话,恐怕会引起朝中那些大臣们的不满。
想当年吕后不就是这样吗?
刘邦死了之后,汉惠帝刘盈继位,刘盈也是个短命鬼,只做了七年皇帝便死了。
刘盈死了之后,吕后便出来干政,却被陈平和周勃等大臣一起联合起来攻击她,
最终,吕禄、吕产先后被杀,吕家全族都被诛杀。
这是血的教训啊。
马皇后站起身来,在厅堂里踱着步子,悠悠地说道:“若是在以前,还好一点,朱允炆不过是一个孙子,现在不一样了,
老朱驾崩了,这孙子继了位,做了皇帝。
虽然他的辈分是孙子辈儿,年纪也轻,但是,毕竟是皇帝呀。
我若强行干预这件事,他必定会心生反感,而且朝中的那些老臣恐怕也会有意见。”
赵宁儿听她这么一说,心也凉了半截。
赵宁儿哭了起来:“难道说允熥就没救了吗?
咱们就这样眼看着他掉脑袋吗?”
马皇后见赵宁儿哭得跟泪人一般,只好劝慰她说:“你先别哭了,这样吧,
朱允炆早晚都会来给我请安,到时候,我和他说说这件事儿,看他怎么说。”
赵宁儿这才把眼泪擦了擦:“我想你老人家亲自和他说的话,他应该会给面子的。”
“但愿如此吧。”
朱允炆的书房。
朱允炆正在阅览奏章,齐泰侍立在一旁。
朱允炆看着那些奏章,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
因为那些奏章主要反映了两件事。
其一,海盗陈祖义从海上登陆,杀官夺府,烧杀抢掠已经杀了不少官员。
东边沿海一带的官员,有的都不敢去上任,请求朝廷派兵增援。
否则,这官没法干,不知道什么时候脑袋就混丢了。
其二,各路藩王请求朝廷不要削藩,这样对朝廷,对他们都有好处,其中,反应最为强烈的,便是周王。
朱允炆看着文案上堆积着如山的奏章,心情越来越烦躁。
他把奏章放下了,抬眼看了看齐泰:“这段时间,你在大理寺的监牢里受苦了。”
齐泰赶紧施礼:“陛下,微臣不过是在里面待几天罢了,他们也没有对我用刑,这也没啥。
陛下不用放在心上。”
朱允炆微微颔首:“让你受苦,朕心里过意不去呀。
朕恢复你的官职,你仍然是兵部尚书,另外赏赐黄金百斤。”
齐泰一听,赶紧跪伏于地,感动得老泪纵横:“陛下对臣的恩宠太过了呀。
微臣就是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陛下的恩德。”
朱允炆也很擅长演戏,他站起身来,从文案的后面转了出来,用双手把他搀扶了起来:“爱卿,朕知道你是冤枉的。
那件事,朕已经调查清楚了,与你毫无关系。”
“陛下圣明!”
朱允炆便把文案上的那几份奏章递给了他。
齐泰接过来仔细看了之后,对朱允炆说:“陛下,陈祖义的确嚣张,危害东边沿海一带,陛下可令铁弦派兵防守沿海一带,以防止他们再次登岸,攻占城池。”
朱允炆听了之后,点了点头:“你觉得铁弦可靠吗?”
“陛下,大可放心,铁弦是朝廷的忠臣,忠贞不二。”
“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那么,对于那些藩王的奏章,你怎么看?”
“微臣坚持之前的观点,必须要先对朱棣下手,把朱棣的藩给削了,周王就老实了,他们兄弟俩狼狈为奸,一个在中原,一个在北平,对朝廷的威胁极大呀。”齐泰再次奏道。
朱允炆的右手背在身后,在书房里来回直溜:“可是,黄子澄却对此有不同意见。
他说要先对周王下手,先削周王的藩。
因为朱橚在先帝之时,就犯下了很多的过错,削之有名,
而朱棣一直坚守北平,抗击北元,功劳甚大,没有什么过错。”
“陛下此言差矣,若是说,朱棣以前没有什么过错,前不久,
他不是违背先帝的旨意,前来吊丧了吗?
而且,他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意图夺取京师,这难道不是过错吗?
陛下完全可以以此为由,削他的藩。
而且,现在张昺就任了北平的布政使,
谢贵和张信出任了北平都指挥使司,
宋仲、徐凯和耿瓛分别驻扎在开平,临清和山海关一带,又调检了燕王府护卫军士,分散了北平的军力,
此时,正是我们下手的好时机呀。”
朱允炆仍然犹豫不决。
“听说朱棣已经疯了,朕有必要赶尽杀绝吗?”
齐泰微微一笑,把手里的奏章放下了:“陛下,朱棣远在北平,到底他是真疯还是假疯,现在恐怕还很难说?”
在历史上,装疯卖傻的人不是太多了吗?
秦王子婴在自己不得势的时候,他不也装疯了吗?”
听齐泰这么一说,朱允炆满腹狐疑:“你说朱棣能是装疯吗?
这不太可能吧。
他有这个必要吗?”
此时,齐泰拿出一张地图铺在了文案上。
“陛下请看,”齐泰用手点指地图上面,“这里是北平,北平的北边是漠北,是北元的势力范围。
北元现在势力仍然很强大,拥兵数十万。
在北平的西边,是西域,东边便是山东,
目前有参政铁弦在济南驻守,
在往南边便是黄河防线,
所以,从大的方向来看,北平目前的处境很艰难。
另外,此次我们把朝廷的人派过去,他无法拒绝,
他可能觉得现在还没到公然和朝廷决裂的时候。
因此,朱棣很难做呀。
如果他装疯,他就可以把这些责任都推个一干二净。
他可以在暗中静观时局,
你不要小看朱高炽,
朱高炽也很不简单。”
朱允炆听了齐泰的分析,半信半疑:“这件事暂且搁置,
你说朕该如何处置朱允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