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齐泰请旨斩杀朱允熥,秦淮河畔风流事(求追读)
晚上。
朱允炆的书房。
处理完老朱的丧事,朱允炆长出了一口气。
此时的他正坐在文案内阅览奏章。
齐泰手捂着屁股侍立在一旁。
朱允炆抬眼看了看他:“爱卿,并非朕不想袒护于你,只是在祖母的面前,总得有人替朕扛点事儿。”
齐泰赶紧施礼:“陛下,一点儿皮外伤算不得什么。”
“看在你替朕挨一顿板子的份上,朕封你为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那还得了?掌管全国的兵马。
齐泰趴在地上磕头,感动得涕泪横流:“陛下,臣……臣肝脑涂地,无以为报!”
“不必如此,你快起来吧。”
齐泰站起身来,把眼泪擦了擦。
朱允炆把那份奏章递给了齐泰。
齐泰用双手接过,打开观看,原来上老臣刘三吾的奏章,上面大致的意思是说,此次朱棣率领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朝中文武百官束手无策,吴王朱允熥挺身而出,凭一己之力退敌,功莫大焉,请陛下恢复吴王的官职和爵位。
朱允炆端过茶碗呷了一口:“爱卿,你意下如何?”
齐泰把奏章看了三遍:“微臣以为刘三吾所言乃迂腐之见。”
“哦,此话怎讲?”
“朱允熥身份特殊,他乃你的父亲与常氏所生,按理说,朱雄英夭亡之后,他就是嫡长孙,应该继承皇位,也就是说,他是陛下最大的竞争对手和威胁。
如今常遇春又突然冒出来了,开平王是他的外祖父,能不向着他吗?
因此,为陛下考虑,臣请旨斩杀朱允熥。”
“杀了朱允熥?”
“正是。”齐泰目露凶光。
朱允炆摇了摇头:“这恐怕不行,朕已经当着祖母的面承诺不杀他,怎么可以出尔反尔呢?”
“陛下真乃仁慈之君,但是,这样的妇人之仁是要不得的,臣有一计,可以使他死得心服口服。”
“说来听听。”
“如今陛下刚刚继位,眼下最为棘手的事便是削藩。
首先要削吴王的藩,其次要削燕王的藩。
只要出其不意把他们俩给打倒,其他碌碌之辈都不在话下。
虽然说朱棣已经率领军队返回北平,可是,他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还在京师之中,只是不知他们藏身何处。
陛下可命朱允熥三日内将朱高煦捉拿归案,只要抓住了朱高煦,朱高炽和朱高燧便跑不了。”
当初老朱临终之前,就已经料到朱棣可能会反,事先以封赏为名,把朱棣的三个儿子诓进京师,以为人质。
“像这样的事,让锦衣卫纪纲去办,不就行了吗?”
齐泰进一步解释:“陛下可能有所不知,朱高煦武艺高强,力能扛鼎,据微臣观察,他的功夫不在当年的项羽之下,就算纪纲找到了他,恐怕也不是他的对手。”
闻言,朱允炆的神情变得凝重了起来:“如此说来,朱允熥能抓得住朱高煦吗?”
齐泰冷笑了一声:“如果朱允熥三日内抓不住朱高煦,那么,陛下就可以此为由,治他的死罪;
倘若他碰巧遇上了朱高煦,他必定会死在朱高煦的手上,这就叫借刀杀人。
换句话说,朱允熥是死定了,而且,他还无话可说。”
……
太监总管王钺向朱允熥传达了朱允炆的口谕:“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朱允熥身为帝室之胄,为朝廷分忧,朕心甚慰,现命其在三日内擒获朱棣次子朱高煦,以绝后患,不得有误,钦此!”
“罪臣朱允熥接旨。”朱允熥声音朗朗。
王钺看看左右无人:“吴王可要小心了。”
“王公公辛苦。”
王钺叹息了一声:“奴才也知道吴王是有功而无罪的,可是,奴才也无能为力啊。”
朱允熥也知道这位王公公人倒也还算不错:“不知是谁在陛下的面前进谗言,设下此等毒计?”
“吴王,你现在就不要考虑这些了,赶紧想办法去抓朱高煦吧,那朱高煦可不是等闲之辈,你可千万小心了。”
“多谢王公公提醒。”
等到王钺走了之后,朱允熥的心中也是一阵难过。
这让他想起了曹植的那首《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话又说回来,抗旨不遵,乃是掉头之罪。
朱允熥冷静了冷静,还得去抓朱高煦。
可是,这偌大的京师,又到哪里去找朱高煦呢?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两天过去了,朱允熥大街小巷子都找遍了,一点头绪也没有。
他心想朱高煦能躲到哪里去呢?
难道说他已经出了城?
不可能,因为城门早已关闭,就是一只鸟儿也飞不出去。
如果说朱高煦还在城中的话,那么,难道说他会土遁?
朱允熥思来想去,猛然间想到了一个地方。
……
第三天的晚上。
秦淮河畔。
这里青楼林立,莺歌燕舞。
紧邻夫子庙的贡院,是科举考场所在。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才子前来考试,他们会在这里呆很长时间,也不胜寂寞,从而推动了青楼的繁荣。
一轮明月倒映在秦淮河畔,波光潋滟。
鹤鸣楼。
这是京师之中,最大的妓院了。
门庭若市,络绎不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能在这里消费的,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寻常的百姓拼死拼活一年,不值春宵一刻。
二楼之上,包厢内,一只宝雕弓挂在墙上。
一名身材高大的老者,怀中搂抱着一名为红玉的绝色女子,正要亲热。
五月的天气,
红玉衣裳身着蝉衣,胸前的一片雪白饱满倾泻而下,像是要兜不住了似的。
红玉轻启朱唇:“你必须饮下这三杯美酒。”
那老者哈哈一笑:“酒美人更美,不要说三杯,三百杯也行。”
红玉把三杯酒一下子就倒进了那老者的口中,那老者像是没有喉咙似的,直接就进了肚。
这红玉可不是一般的姑娘,乃是这里的花魁。
“今夜良辰美景,咱们是不是可以上榻休息了。”
“时辰尚早,你猴急什么?前两天我和你说的夜明珠带来了吗?”
“原来是要这个,你怎么不早说?”老者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硕大的珠子递给了红玉。
红玉把那颗夜明珠捧在手心里,看了又看,爱不释手:“没想到,你科举没考中,却赚了这么多钱。
你还考那劳什子举人、进士做甚?”
老者大笑:“那可不一样,士农工商,商人是最没有地位的,
先不说那些了,咱们是不是可以那个啥了?”
红玉嫣然一笑:“那你下次可得再给我带一个镯子。”
“行,快别磨叽了。”
那老者一下子把红玉抱了起来,放在了榻上,正打算宽衣解带。
“咣当!”
就在这时,门突然被一人踹开了。
来者非别,正是朱允熥,腰里挎着刀,目光灼灼。
那名老者见有人败了他的兴致,当即大怒:“你要干什么?”
朱允熥进屋一看,是一名老者,背有点驼,须发皆白,皱纹堆垒,齿白唇红,却不认识,当即说道:“不好意思,打搅了,我来找一个人。”
那名老者面无表情,一双眸子迸射出两道寒光来:“你找谁?”
“说出来,可能你也不认识。”朱允熥的语气轻描淡写,实际上,一双眼睛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朱允熥转身要走,
然而,此刻,那名老者迅速地取下墙上的弓箭射向朱允熥的后脑勺。
那箭快如流星。
朱允熥感觉到身后恶风不善,赶紧把脑袋向左边一歪,那箭贴着他的右耳射了出去,正好射中了廊下的柱子。
由于那名老者用力过猛,那箭直没至尾,尾部还在不停地颤抖着。
朱允熥迅速地拔出腰刀,与那名老者在屋内搏斗,桌椅杯盘乱飞。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红玉姑娘吓得花容失色,瘫软在榻上,口不能言。
然而,数招过后,朱允熥便感觉到自己不是人家的对手。
那名老者的双臂粗壮有力,从他射的那一箭来看,少说也有千斤之力。
那名老者冷笑了一声,探右臂来抓朱允熥的左肩头。
如果被他抓住的话,肩胛骨顿时碎裂。
朱允熥灵机一动,把手里的刀扔向那名老者的面门。
那名老者也没想到朱允熥会把手里的兵器撒了手,只好后撤,然后,把面部向左一闪,避开了飞刀。
就在这一瞬间,朱允熥迅速地撕破了那名老者的面皮,结果,扯下一个面具来。
朱允熥再一看,那人哪里是什么老者,却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不是朱高煦却又是谁?
“朱高煦,你好大的胆子,皇爷爷刚刚驾崩,你作为朱氏子孙却敢在此逍遥快活,你已经犯下了不赦之罪。”朱允熥把他的面具揣在了兜里。
这就是证据。
朱高煦用手摸着火辣辣的脸:“朱允熥,皇上要杀你,你却还在为皇上卖命,真是脑子进水了。
是不是你使用奸计迫使我父王退兵的?
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们父子里应外合,此时,已经拿下了京师,
我父王已经成了天下之主,而我功不可没,就可以有机会像李世民那样继承皇位了。
如今,这一切,都被你破坏了。
我正要找你算账呢!”
朱允熥冷笑了一声:“没想到,你的野心还不小,你觉得你能成得了李世民吗?”
“要你管,你拿命来吧!”
朱高煦恼羞成怒,扑向朱允熥。
朱允熥转身就跑。
想跑?门都没有!
朱高煦跟在后面就追:“抓住你,我也算立下了大功一件!”
此时,那些前来逍遥快活的人,见楼上打了起来,一个个都吓跑了。
朱允熥的前身在学校时,参加运动会长跑,基本上包揽了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冠军。
此时正好派上了用专场。
他顺着应天街一直往前跑,跑一程,见朱高煦落下了,就站在原地等他。
朱高煦累得气喘吁吁,心想你是在有意气我是吧:“有本事你就别跑,让我抓住你,把你撕成八瓣。”
“你能不能跑快点儿,就你这水平,将来怎么和李世民相比呢?”
“我特么……”
朱高煦更是恼火。
他一生自比李世民,他觉得自己不管在哪方面都要胜过李世民,哪怕是在风月之事上。
只要听说有人说他不如李世民,他立马就急眼了。
就这样,兄弟俩一前一后,跑出了秦淮河畔,来到了一片树林。
朱高煦追着追着,却发现朱允熥突然不见了踪影。
他停下了脚步,喊道:“朱允熥,你快出来,你真给我们老朱家丢脸,只是个逃跑将军!”
夜深人静,声音传出去老远,还有阵阵回声。
无人应答。
朱高煦借着月光环视四周,猛然间,在一棵大树下面出现一人。
他曾经看过那人的画像,正是常遇春!
朱高煦的脑袋瓜子顿时嗡嗡直响,心想眼前的这个人难道真是开平王吗?
这可能吗?
常遇春早都已经死了啊。
“喂,老家伙,你是谁?”
常遇春看了看他,手捻须髯:“娃娃,见到本王,还不束手就擒,等待何时?”
“你真是常遇春?”朱高煦还是不能相信。
“如假包换!”
“我管你是谁,挡我者死,且吃我一箭!”
朱高煦说着拈弓搭箭射向常遇春的咽喉。
要说朱高煦的箭法真不含糊,这一箭,若换作是别人,真就躲不开。
常遇春见他上来就是杀着,也十分恼火,心想这老朱的孙子也有不懂规矩的。
常遇春用手里的丈八点钢枪把那支箭拨开,两个人便斗在了一起。
可是,一交上手,常遇春也是大吃了一惊。
他征战一生,遇到过无数的敌人,像朱高煦这般功夫的,从来没有遇到过。
怪不得人们都说朱高煦是小霸王,看来传言非虚啊。
朱高煦也是暗自称赞,心想传说常遇春是一代战神,果然不假,自己自诩大明第一勇将,如此年轻竟然斗不败他。
两个人在那棵大树下面,打斗了二十个回合,未分胜负。
突然,树上传来了一个声音:“外祖父,你且闪闪,看我擒住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常遇春收住丈八点钢枪,跳出了圈外。
与此同时,一张铜网从树上落下,正好把朱高煦罩在中央。
从树上跳下两个人来,一男一女,
男的是朱允熥,女的正是赵宁儿。
两个人从两个方向同时向后一拉,那铜网顿时收紧。
片刻过后,把朱高煦捆成了粽子。
赵宁儿拍了拍了双手:“大功告成,叫你去逛妓院,怕丢人,易容了,是吧?”
朱允熥笑道:“他何止会易容,要不是我及时赶到,他就和那花魁成就了好事儿。”
“好小子,有出息!
如此说来,你皇爷爷独门绝学后继有人了,他老人家也能含笑九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