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祖孙闲话,齐泰再献计
早上。
坤宁宫。
马皇后正在想着自己的心事。
不管怎么说,老朱活过来了,这是让马皇后感到高兴的事儿。
可是,最近朝中发生了那么多的事儿,朱橚被废了,朱棣又新兵打了过来,叔侄二人也要争天下。
这二人,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自己的孙子,这让马皇后痛心不已。
每每想到这件事,她又觉得老朱当初没有把这件事考虑好,说到底,罪魁祸首还是老朱。
有婢女向她报告说:“陛下来了。”
马皇后心想我正有事儿找你呢,没想到你主动来了:“那就让他进来吧。”
“诺!”
那名婢女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时间不长,朱允炆从外面走了进来,跪伏在地上:“孙儿给祖母请安!”
马皇后低头看了看他:“起来吧!”
“诺!”
朱允炆站起身来,侍立在一旁。
马皇后看着他,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这孙子表面文章做得还不错,每天都会来给自己请安,问长问短,问寒问暖。
“祖母,眼看到了六月的天气,天气越来越热,你在这里住得还习惯吗?”朱允炆关心地问道。
“还行!这座宫殿建造得太过奢侈了一些,如此高大奢华,不过,冬暖夏凉,住起来倒还算舒适。”
“你要是觉得在这里住得不习惯,孙儿可以命人为你建造一座避暑山庄,专门供你老人家避暑!”朱允炆言辞还算恳切。
马皇后摆了摆手:“不用了,咱们大明建立的时间并不长,百废待兴,到处都要花钱,就省省吧。
允炆哪,祖母问你个事儿。”
“祖母请说,孙儿洗耳恭听。”
“听说你把朱允熥从监牢里释放了出来,是也不是?”
“是的。”
马皇后进一步问道:“还听说,你让他和常遇春一起去抗击海盗了,不知可有此事啊?”
闻言,朱允炆心想祖母在这坤宁宫中,却对朝中的事了如指掌啊。
“不错,是有这么一回事儿。”朱允炆如实地回答道。
马皇后眼神犀利地看向朱允炆,问道:“那么,祖母要问问你,你给了允熥多少兵马?”
“这——,”朱允炆一听,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祖母问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她对于自己如此调动兵马有意见?
朱允炆也只好照直了说:“孙儿给了他1000兵马,外加常遇春的500人马。”
“哦,原来是这样,那么,陈祖义和陈士良父子的海盗有多少人呢?”
这个问题有点尖锐。
“有数万人马!”
“亏你还知道海盗有数万人马,而你却让朱允熥带着1000多人去对付人家数万海盗,你觉得这样做,合适吗?”马皇后说到这里,面沉似水。
朱允炆一听,心想看来,祖母果然是心里偏着朱允熥啊。
他硬着头皮说:“祖母,并非孙儿不想给他兵马,只因实在是抽调不出人马来了。
京师各处,里里外外都要兵马防守。”
马皇后听他这么一说,把脸沉下了:“不对吧,据我所知,你皇爷爷在驾崩之时,给驸马梅殷留下了40万的军队,你怎么能说没有军队呢?”
“这——。”朱允炆顿时噎住,面部的表情僵硬。
他心想看来祖母一点儿也不糊涂,不好糊弄啊。
“祖母,确实,皇爷爷是给孙儿留下了40万的军队,但是,孙儿继位之后,已经把他们调拨开了,化整为零。
如今京师内外只有几万人马了。
您老人家回来了,总得确保您老人家的安全吧。”
“那不是有羽林卫吗?有他们保护皇宫,难道还不够吗?”马皇后不以为然,
“好了,这件事,祖母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可能你有你自己的安排和想法,但是,祖母还是要提醒你,你们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
如果说允熥和常遇春真的能把陈祖义和陈士良父子捉拿归案,这难道不是好事儿吗?
不替你省劲儿吗?
话又说回来,你要是真把允熥给杀了,谁替你去打海盗呀?”
朱允炆低头不语。
“祖母还听说,朱高炽让朱高燧率兵从黄河延津渡口前来支援朱允熥攻打海盗,是这么回事儿吗?”
“是的。”
“那么,张信是不是已经背叛朝廷了?”马皇后一针见血地问道。
马皇后的话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直刺朱允炆的心!
朱允炆心头一颤:“祖母,这些事你都知道了?”
马皇后深深地叹息:“关于张信的事,当初,黄子澄好像已经和你说过了,
他曾经说你做了三件错事儿,其中就包括张信出任北平都指挥使司一事。
自古以来,识人用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呀,人用对了,你便可以高枕无忧。
比如说,像伊尹、霍光那样的忠臣,或者是像诸葛亮那样的人。
但是,人若用错了,就有颠覆朝廷的危险啊。
在历史上王莽、董卓不都是这样的人吗?
张信本来人品就有问题,他贪污了钱财,
朱棣得知后,要治他的死罪,却被燕王妃给救了下来,像这样一个贪财的人,他能是忠诚吗?
听说他不但贪财,而且好色,有人把鹤鸣楼的红玉姑娘送给了他,他感动得无可无不可的。
他就死心塌地的为朱棣办事了。
你说你这一步棋走的是不是太过冒险了?”
朱允炆默默无语。
“还有,你削了朱橚的藩,朱橚犯下了很多过错,你削他的藩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你有没有妥善地处理好他和朱棣之间的关系呢?
有没有想过这件事将会给朝廷带来怎样的震动呢?
你削朱橚的藩,不仅仅代表他个人,而且对其他的藩王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啊。”
朱允炆听到这里,终于相信人们都说马皇后是一个有政治智慧的人了,看来,真是如此啊。
虽然她人在坤宁宫,却对朝廷内外的形势洞若观火。
看来,朕学了周王的藩,祖母心里有意见呀。
马皇后接着问道:“你打算如何应对朱高炽的兵马呢?”
“孙儿已经派老将耿炳文和郭英前去迎敌了。”朱允炆并没有隐瞒真相。
“这么说,你和你四叔要开战了?你有把握打得过你四叔吗?”
朱允炆用袍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祖母,孙儿也不想和四叔开兵见仗,但是,既然他已经率领军队打过来了,孙儿就是想躲,也躲不掉呀。”
“你们俩能不能不要打?你和你四叔开战,你知道祖母是什么心情吗?”马皇后说到这里心情十分沉痛。
“孙儿也知道你老人家不希望我和四叔之间打起来,但是,事已至此,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而且,耿炳文和郭英他们已经率军出发了。”
马秀英冷笑了一声:“是不是祖母说的话你都不放在心上?”
朱允炆已经感觉到马皇后有点儿生气了。
他赶紧解释说:“祖母,不是孙儿不听你的话,而是,这件事无法更改。
朱棣和朱高炽父子的所作所为,说明他们已有造反的嫌疑,按照《皇明祖训》上的规定,不管是谁要造反,朝廷都是无法容忍的。”
“你说的也有道理。”此时,马皇后拿出老朱写的那份旨意递给了朱允炆。
朱允炆接在手中看了之后,大惊失色。
因为他认得老朱的笔迹,而且,那上面盖着大印呢。
那信上大致的意思是说,允炆呐,你不可以和你四叔开战,你是打不过他的,你得想办法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你们之间的矛盾。切忌!
朱允炆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
他惊恐地问道:“祖母,难道说皇爷爷没有驾崩?”
他心里担心的是,如果说皇爷爷活过来了,那自己岂不是要退位?
马皇后见朱允炆神色慌张,温和地问道:“你看清楚上面写的是什么了吗?”
“孙儿看清楚了。”
“那你打算如何处置这件事儿呢?”
“皇爷爷的旨意,孙儿肯定会遵从的。”
马皇后双手放于于腹前在厅堂内来回走动,他眼看着外面,缓缓说道:“自古以来,兄弟不和,外人欺呀。
你和朱棣的关系就好比当年项羽和项梁之间的关系,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
项羽的父亲死了之后,项羽一直就跟着项梁,项梁把他当做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看待,悉心地培养他。
项梁拥立熊心为楚怀王,他有意在军中培养项羽的威望和势力。
后来,项梁由于太过骄傲了,在定陶和章邯一战被杀死了。
从那以后,8000子弟兵就归项羽统领了。
项羽不负众望,成了楚怀王手下的第一猛将。
楚怀王让宋义和项羽一起去一起北上救赵。
由于天降大雨,宋义畏惧秦军的威势,却裹足不前。
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自立为上将军。
他破釜沉舟一战,在诸侯王中树立了威信。
项羽经过数年的奋战,终于成了西楚霸王。
你想一想,如果当初项羽没有项梁的支持,他能成为西楚霸王吗?
这可以算得上是叔侄和睦相处的典范了。
你和朱棣也是叔侄关系,你是不是要向项羽学习呢?”
听了马皇后所说的话,朱允炆的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他心想就算我把朱棣当做叔叔看待,可是,朱棣未必会把我当侄儿看待呀。
祖母希望自己和朱棣的关系能处成项羽和项梁那样的关系,这辈子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朱允炆对于老朱是无比的尊敬和惧怕,毕竟他这个皇位是老朱给的,
如果说老朱活过来了,想要把它废掉,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儿。
朱允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到书房的,他伸手一摸,衣衫尽失。
他觉得这件事情太过诡异了,因为可以肯定,那道旨意绝对是老朱写的。
可是,明明皇爷爷已经驾崩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说皇爷爷重新活过来了,那这大明的江山好像和自己也就没啥关系了。
他赶紧命人把齐泰找过来,商量对策。
时间不长,齐泰匆匆忙忙地赶来了。
齐泰见完了礼,问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这么急着叫我?”
朱允炆瘫坐在轮椅上,把老朱的那份旨意递给了他。
齐泰打开观看,也是大吃了一惊:“陛下,这是先帝的笔记呀!”
“是啊!”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先帝已经驾崩了呀,文武百官都知道这件事儿。”齐泰也是一脸的茫然。
朱允炆叹息了一声:“朕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诡异的事情。
先是祖母活过来了,紧接着是常遇春,然后,是常氏,现在看来,皇爷爷也活过来了。
你说朕这皇位坐着还有啥意思?
不如我把这皇位交出去吧。”
齐泰手捻须髯,沉吟了片刻:“陛下,不必过于忧虑,就算先帝活了过来,他也不会夺你的皇位的。
他多大岁数了?
早晚还是要把皇位交给你的,既然已经交到了你的手上,他又怎么可能轻易地收回去呢?
你不必考虑那么多。”
朱允炆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宽慰了许多。
朱允炆端正了坐姿,问道:“你的意思是说,皇爷爷不会和我抢皇位?”
“陛下,你就放心好了,他不会这么做的。
他非但不会夺你的皇位,而且,还会维护你的权威。”
朱允炆沉吟了片刻,道:“皇爷爷和祖母自然不希望我和朱棣打起来,他们的心情,朕完全理解。
但是,朕已经把耿炳文和郭英派出去了,难道可以朝令夕改吗?”
齐泰摇了摇头:“虽然陛下已经把他们派出去了,但是,给他们的旨意是,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策,并没有说,到那儿就和朱高炽他们开战呀。
依微臣看,
既然朱允熥已经回来了,不如就让朱允熥去处理这件事吧。”
朱允炆一听,眼前为之一亮:“你的意思是说,让朱允熥到黄河延津渡口去。”
“是啊。”
“可是他们在苏州那边抗击海盗,如何能抽得开身?”朱允文觉得有点为难。
“那边不是有常遇春在吗?
如果朱允熥能够顺利地处理好这件事的话,再让他到苏州去,也不为迟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