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朱允熥,开局复活祖母

第20章 兄弟谈心,那姑娘长得太水灵了!(求追读)

  原来朱高燧向朱棣报告说,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已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要求调检北平的护卫军士,说是要防备北元。

  朱棣顿时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袭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朱棣心想好狠的朱允炆啊,还有齐泰、黄子澄那些奸佞小人,少不了在朱允炆的面前进谗言。

  此时,朱允熥把齐泰写给朱棣的那封信,递给了他。

  信上大致的意思无非是让朱棣理解和支持朝廷的决定,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共同对抗北元,请朱棣不要多想。

  朱棣看了之后,心里那个骂就甭提了。

  不过,他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微微一笑:“齐大人真是个心系国家的人啊,听说他已经被打入大理寺的监牢了,

  没想到他还是这样操心,

  他还是先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吧。”

  朱允熥心里也是一动,心想朱棣厉害啊,连这事儿他都知道,看来,他在京师之中必定留有眼线。

  晚上。

  北平馆驿。

  朱允熥坐在文案内,正在沉思。

  他心想朱棣和姚广孝老奸巨猾,不太好对付,

  虽然朱棣已经接了圣旨,但是,他拒不办理交接手续,就是一个“拖”字,这招可够损的。

  在人家一亩三分地上,又不能轻易和人家翻脸。

  就在这时,但听“吱呀”一声响,门开了。

  从外面走进一个人来。

  朱允熥闪目观看,来者非别,正是朱高煦。

  只见朱高煦进门之后,“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兄长,白天是小弟不对,小弟给你赔罪了。”

  朱高煦小朱允熥两岁。

  朱允熥见朱高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心里也很是纳闷。

  不管怎么说,既然做弟弟的知道错了,那么,他这个做哥哥的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朱允熥哈哈一笑,用双手把他搀扶了起来:“高煦,你我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多礼,那也算不得什么。”

  “多谢兄长,我这里带了一些酒肉,咱哥俩好好唠唠。”朱高煦说着提过来一个食盒,里面装着四个菜,还有两壶酒。

  “哦,是吗?那很好啊。”

  兄弟二人相对而坐,中间摆着一张方桌。

  朱高煦把酒菜端上来,摆上,两个人每人一壶酒。

  那两个酒壶从外表看上去,一模一样,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那种青花瓷式的,正前方有壶嘴,后边有把。

  朱高煦先是用朱允熥面前的酒壶给他斟了一杯酒,然后,又换一个酒壶给自己也满了一杯。

  朱允熥借着灯光仔细观看,发现自己酒杯里酒的颜色稍微有点儿浑浊,而朱高煦酒杯里的酒却十分清澈。

  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

  只见朱高煦端起酒杯:“兄长,小弟敬你,给你赔不是了。”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不必客气。”朱允熥把酒也端了起来,以袖掩面,然后,一仰脖子,酒杯见底了。

  朱高煦看了,面露得意之色:“兄长,你可真是大人有大量啊。来,小弟给你满上,再敬你一杯。”

  “好!”朱允熥爽快地答应了。

  兄弟二人推杯换盏,喝得好不尽兴。

  朱高煦把酒杯放下了:“那一次在京师鹤鸣楼,要不是你及时出现,我可和那红玉姑娘就好上了。”

  朱允熥一笑:“你小子不学好,这么年轻,就到秦淮河畔去转悠了。”

  “我和你说,那红玉姑娘长得是真好看,都把我给想死了。”

  朱允熥眼瞅着他:“你要是真喜欢她的话,等我回到京师,把她赎身,然后,送给你,你看如何?”

  朱高煦叹息了一声:“好是好,只是父王可能不会同意。”

  朱允熥心中好笑:“既然你已知道四叔不会同意,你又何必去招惹人家呢?”

  “那姑娘长得太水灵了,如果我能和她有那么一次,也不枉此生了,”朱高煦顿了顿,“不过呢,我去秦淮河畔,也不单单是去找红玉姑娘,我还干了点别的。”

  “哦,你还干了什么?”

  “那里是文人士子聚集的地方,每年都会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到那里参加科举考试。

  但是,我听说有很多人抱怨朝廷的科举考试有失公平,很多真正有才学的人却多次落榜,反倒那些没有什么才华的人,凭借着裙带关系,走门子,却能金榜题名。”

  朱允熥一听,心想你倒干了点正事儿,不过,朱高煦所说也并非空穴来风,

  因为他也听说了这件事儿,这倒是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堵塞贤路啊。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要想强大,人才是最重要的。

  秦国之所以强大,最终能统一六国,那是因为秦国网罗了众多的人才,像商鞅、张仪、范雎、李斯、吕不韦等相才,武将有白起、王翦、蒙恬等人。

  而魏国在最开始的时候之所以强大,是因为魏文侯善于用人,比如李悝、吴起、翟璜、西门豹、乐羊、子夏和段木干等人,

  这些人在魏文侯的领导下,共同努力,使得魏国最先崛起,成为七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甚至有兼并天下的趋势。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李悝的变法,吴起的军事才能,翟璜的识人用人,以及西门豹的治理能力。

  而到了后期,魏国之所以会衰败,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从魏国流失出去的人才太多了。

  其中包括吴起、商鞅、张仪、范雎和孙膑等,而这些顶尖的人才在魏国得不到礼遇和重用,甚至生命受到了威胁,

  比如范雎的肋骨被人家打断了,用草席卷起,扔到了厕所里,而孙膑却受了膑刑,所以,他们最终选择了离开魏国。

  而这些人大多到了秦国,并且得到了礼遇和重用,此消彼长,所以,魏国越来越弱,秦国越来越强大。

  最终,秦国灭了魏国和另外五国。

  朱允熥想到这里,深有感触,

  他心想咱们大明的科举难道真是这样吗?

  难道大明要走魏国的老路吗?

  朱允熥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儿:“对了,你的易容术不错,是跟谁学的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