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朱允熥,开局复活祖母

第58章 朱允熥驻军在外,王月悯倾诉衷肠

  老朱接着说:“允熥被朱高遂抓了起来,关押在北平的大牢里,他能够顺利地逃出来,也算是不易了。”

  马皇后在旁边听了,白了老朱一眼:“重八,你说这事儿归根结底是不是都是你的错?

  还是你没有考虑好呀,你只想着让朱棣去防备北元,难道你就没有想过朱棣要来夺皇位吗?

  在历史上,直接把皇位传给孙子,不传给儿子的,恐怕还是不多见吧。”

  其实,这件事,老朱也是经过考证的,历史上也是存在的。

  比如南越武王赵佗,他原是秦朝的官吏,后来,他打下了桂林郡和象林郡,

  建立了南越国,便自立为南越武王。

  那老家伙的生命力非常旺盛,竟然活了100多岁,一生经历了秦始皇、秦二世、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前少帝、后少帝、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等九位皇帝,

  正因为他太能活了,所以他的儿子死在了他的前面。

  在他临终之时,他便把皇位王位传给了他的孙子赵胡。

  老朱的这种做法就是想效仿赵佗。

  马皇后叹息了一声道:“可不是我说你,虽然我读书不多,但是,我也听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但是,结果往往都不是太好。

  南齐武帝萧赜是开国皇帝萧道成的长子,482年,萧道成死了。

  萧赜继位为皇帝,于是他便立了长子萧长懋为太子。

  萧长懋很贤明,他礼贤下士,在朝廷内外有很好的名声,

  文武大臣都很拥戴他。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来萧赜死了,自然是萧长懋继位为皇帝了。

  可惜,萧长懋是个短命鬼,于492年,病死了。

  当时,摆在萧赜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把皇位传给次子萧子良,二是传给孙子萧昭业。

  萧子良作战经验、治国经验都十分丰富,应该说是理想的人选,

  但是,萧赜没有这么做,而是越过其他的儿子,直接立了萧长懋的儿子萧昭业为皇太孙。

  萧子良不服气。

  萧昭业继位后,不到一年,便被萧子良赶下了台。

  此乃前车之鉴,为什么你不吸取教训呢?

  你看,当时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是不是非常相像?”

  “这——。”老朱也知道马皇后说得没错,历史上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事儿。

  但是,像这种事情,也不尽然。

  完颜庸是金国的第5位皇帝,他是金太祖完颜敏之孙,是金睿宗完颜宗辅之子。

  完颜亮在攻打南宋的时候,让他留守东京。

  但是完颜亮和完颜雍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

  完颜亮的一些做法让完颜庸觉得他要对自己下毒手。

  因此,完颜庸在手下众将拥护之下,在辽阳府登基称帝。

  后来,他进军京都夺取了政权。

  不久,完颜亮也在途中被杀了,完颜庸就废了完颜亮的皇帝尊号。

  完颜庸做了皇帝之后,立了次子完颜允恭为皇太子。

  完颜允恭也是十分贤明,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很有治国经验。

  他也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将来皇位就是他的了,但是,很不幸,完颜允恭病死了。

  可是,完颜庸并没有立其他的儿子为太子,而是立了完颜允恭的儿子完颜璟为皇太孙。

  完颜庸给他找了很多的老师,重点培养他。

  1890年,完颜庸死了,完颜璟在他的灵柩前继位,是为金章宗。

  金章宗继位之后,励精图治,大胆的改革,使金国的国力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辽道宗耶律洪基算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了。

  在他在位的第10年,立了儿子耶律浚为太子。

  但是,因为受到耶律乙辛的陷害,

  耶律洪基并没有认真的加以详查,便将他废为庶人,不久耶律浚病死了,年仅20岁。

  当时,耶律洪基并没有急于立太子,最后,他立了耶律浚的儿子耶律延禧为皇太孙。

  1101年,耶律洪基病逝,耶律延禧继位为帝。

  历史上,把皇位传给孙子的还有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是铁木真的孙子。

  他是蒙古国的第5位大汗,在蒙哥去世之后,与阿里不哥进行了4年的争夺,终于取胜,获得了政权,成为蒙古国的最高统治者。

  1271年,他改蒙古国为大元。

  后又迁都大都,然后,派兵南下灭了一大宋,统一了全国。

  忽必烈做了皇帝之后,立了自己的儿子真金为皇太子。

  真金深深受汉族文化的熏陶,成为朝廷中汉文化的领导者,与阿合马针锋相对。

  1285年,真金因为禅让之事忧郁而死。

  真金死了之后,

  忽必烈没有再立其他的儿子为太子,而是,在1293年的时候,立了真金的儿子铁穆耳为皇太孙。

  他又把铁穆耳派去镇守蒙古汗国的故都哈剌和林,1294年,忽必烈死了,铁穆耳顺利地继承了皇位。

  铁穆耳继承皇位之后,大力发展生产,惩治朝廷内外我,使大元帝国的实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被称作是一位守成之君。

  历史上,大体来说有这位5位帝王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

  其中,除了赵佗是因为长寿,熬死了自己的儿子外,

  耶律洪基之子是被权臣陷害。

  其他的几位儿子都有仁君风范。

  但是,他们都是先于自己的父亲而去的。

  最后,迫不得已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

  朱元璋对于历史上的那些事,也是了如指掌。

  当初,他对太子不抱很大的希望,而且,太子朱标也的确没有让他失望,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朱标都是一位明君。

  他对自己的弟弟们都非常的宽厚,朝中大臣也都非常拥戴他。

  可惜,后来,老朱让朱标到陕西去巡查,回来之后,得了风寒,不久就病死了,这让老朱十分痛心。

  老朱十分后悔自己让他到陕西去巡查,如果不是因为那一次巡查的话,或许朱标就不会得病。

  不管怎么样,朱标死了。

  老朱要重新审视。

  他思考着把大明帝国交给谁来掌控。

  他也不能把皇位传给朱棣因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说,朱标死了,就应该由秦王和晋王来继承皇位,这就是兄终弟及,但是,秦王和晋王的身体又不好。

  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

  老朱这样考虑,也有他的道理。

  朱允炆表现得十分仁爱、孝顺。

  在老朱看来,朱允炆继位可以保全其他的孙子和他的那些儿子们。

  但是,他没有想到朱允炆继位之后,大力削藩,操之过急。

  引起了藩王们的不满,尤其是北平的朱棣。

  朱棣政治经验、作战经验都明显地比朱允炆要丰富,两个人交锋了数次,目前来说,算是平手吧。

  老朱对赵宁儿说:“上一次,是我让允熥到黄河渡口去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也有责任。

  这样吧,你回到军营之后,就对朱允熥说让他和常遇春在苏州那边待着,防备海盗再次来袭。

  京师之事,让他暂时就不要过问了。

  另外,我写一道旨意给你,如果齐泰或者朱允炆要调朱允熥回京师的话,朱允熥可以凭此旨拒绝。”

  赵宁儿一听,神情稍缓,心想有了老朱的这一道旨意,朱允熥就可以不买朱允炆的账了。

  朱允炆就是能耐再大,他也惧怕老朱。

  老朱刷刷点点,写了一道旨意交给了赵灵儿。

  赵灵儿看过之后,揣在了怀中。

  老朱不放心,又交代赵灵儿说:“你到了苏州军营之后,你和朱允熥说,让他一定要小心陈祖义和陈士良父子,那对父子不是好对付的。

  我曾经悬赏数十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都抓不住他,狡猾透顶。

  何况他如今已经成了气候,已经不是当初的他了。”

  “请皇爷爷放心,我知道了。”

  虽然老朱现在不是皇帝,但是,他的旨意比圣旨还管用。

  苏州。

  朱允熥的军营。

  赵灵儿返回军营之后,把回京师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众人听了,不胜感慨。

  朱允熥双臂抱于胸前:“齐泰真的调集了10万大军?”

  “那还能有假吗?

  那校军场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兵马。”赵灵儿用手比画着说。

  “他不是说京师没有兵马吗?”

  “你听他的干什么?

  齐泰那个老小子顶不是东西,他说没有,那是骗你!

  他就是不想给你兵马。”赵灵儿眼神愤恨。

  “他真的向陛下建议说要斩杀于我?”

  “是啊。”

  朱允熥苦笑了一声:“看来,我把齐泰给得罪了,他这是有意和我过不去呀。”

  赵灵儿把老朱的那一道旨意拿给朱允熥和常遇春看了。

  常遇春大惊:“你们的意思是说,先帝并没有驾崩?”

  “是啊,他那一次其实并没有死,他是在装死。

  他就是想看看朝廷内外有什么变故?”

  常遇春显得十分兴奋:“只要先帝还活着,我的心里就有了主心骨,这个大明的江山应该不会乱到哪里去。

  既然你皇爷爷让你在这里抗击海盗,那咱们就在这里待着,远离朝廷。

  当年,晋献公有几个儿子,后来,晋献公不是宠爱他的骊姬嘛,

  骊姬并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害死了申生。

  夷吾和重耳都逃亡在外。

  重耳就十分聪明,它不沾边儿,最终避开了骊姬的迫害。

  最终,重耳回到了晋国,做了晋文公。

  三国时期,荆州的刘表不是有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吗?

  刘表喜欢小儿子刘琮,想立刘琮为世子。

  刘琦一看,感觉到危在旦夕,

  他便向诸葛亮求教,该怎样避祸。

  诸葛亮给他的建议是让他带兵三千,屯兵江夏。

  如今,京师动荡不安,咱们在外面待着,比你回去恐怕要好上很多。

  刘琦手里有3000精兵,咱们现在有2500,也差不多少。

  咱们再暗中招兵买马,只要咱们的军队达到1万人马,那就问题不大了。”

  朱允熥本不想这么做,但是,被情况所逼,现在也只好如此了。

  赵宁儿听朱允熥答应留在苏州,扩充军队,十分高兴:“那个谁说的来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可当也。”

  晚上。

  朱允熥正在房间里休息,忽听“吱呀”一声响,门开了。

  从外面走进一个人来,朱允熥闪目观看,见来的那个人非是旁人,正是王月悯。

  朱允熥站起身来相迎:“郡主,这么晚了,你还没有休息。”

  其实,王月悯是一个很有男子气的女子。

  她在战场上,是一位将军。

  可是,在朱允熥的面前不由自主地会脸红,感到羞涩。

  她的眼睛灵动有神、清澈。

  她看着朱允熥,柔声道:“我睡不着,所以过来和你聊一聊。”

  “好啊,你请坐吧。”

  朱允熥给她倒了一杯水。

  王月悯在桌子边的椅子上坐下了。

  她柔声地问道:“允熥啊,你还记得我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吗?”

  朱允熥想了想,那一次,他和朱高炽一起骑马在外面游玩,没想到就撞上了北元的军队。

  王月悯就是先锋大将,

  因为王月悯十分狡猾,竟然把朱允熥给捉了去。

  王月悯还逼着朱允熥和他入洞房。

  想起那一段往事,朱允熥不禁笑了:“怎么不记得,不就是前不久的事儿吗?”

  王月悯脸上羞得通红:“说实话,刚认识你的时候,我并不清楚,还有赵灵儿的存在。

  我一心只想和你在一起,当时,如果你能果断地和我成亲入洞房,那咱们这事儿就成了。

  可是,没想到你都从我们的军营之中逃了出去。

  你知道吗?

  当时,我的心里很难过,真想一刀把你给杀了。”

  朱允熥乐了:“如果你真的把我给杀了,那就好了,我也省去了这么多的烦恼。”

  王月悯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后来,我发现赵灵儿是那么的美丽和优秀,而且,她对你的感情非常深。

  这让我觉得,好像我是多余的了。

  那一次,听说你被关押到了北平的监牢之中,当时,我担心死了。

  于是,我带着福宝去,找到了你,把你救了出来,然后,咱们一起骑着天使飞到了苏州的军营。

  当时,赵灵儿的反应太过强烈了些。

  我真的没有想到她把东西收拾收拾,骑上马就走了。

  虽然说她是气走了的,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她的心里是深爱着你的呀。”

  听了王月悯的话,朱允熥点了点头:“赵灵儿确实对我很好,是我不好,惹她生气了。

  那一次,她很危险,她中了海盗的埋伏,被陈祖义给抓了去,幸亏有你去把他换了回来。”

  王月悯站起身来,在厅堂里来回踱着步子,缓缓道:“如今的形势变了。

  朱棣起兵造反了,海盗在东南沿海一带十分猖獗,

  他们企图勾结在一起对抗朝廷。

  他们又积极地去找我爹谈,打算三股势力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朱允熥一听,神情变得的忧虑了起来,

  他心想如果这个联盟能达成的话,那大明的江山可就危险了。

  这三股势力本来都是死对头,朱棣和北元作战多年,双方都死了很多人,结下了很深的仇恨,难道说,他们真的能摒弃前嫌达成联盟吗?

  “不瞒你说,我收到了我父亲的飞鸽传书,调我回去。

  明天一早,我就要回去了。”

  王月悯说到这里,眼神暗淡,眼眶有些湿润。

  朱允熥明白她是舍不得自己,但是,又不得不回去。

  朱允熥看在眼里,问道:“这么急着走吗?”

  “是的,本来我爹是让我今天回去的,但是,我想了想,还是明天早上回去吧,和你道个别。”王月悯的声音变得有些幽怨,却又无可奈何。

  “对于联合之事,你爹是什么态度啊?”

  “这件事,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我爹和我哥当家,他们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了,我不管事的。

  他们让我打谁,我就打谁,让我杀谁,我就杀谁!”

  朱允熥听了之后,苦笑了一声:“如果有一天,咱们俩在战场上相见,难道你真的要把我给杀了吗?”

  王月悯一笑:“那你可别惹我,逼急了,咱们是各为其主,那也讲不了,说不起。

  不过,你要记住,把我给你的香囊带着,将来如果有什么事儿的话,你也可以飞鸽传书给我。

  我觉得赵灵儿不但人长得好看,而且,心地善良,人很聪明,你要好好地珍惜她。

  如果她愿意的话,我愿意和她一起服侍你一人。

  因为这种事在我们北元来说,也不算稀奇。”

  朱允熥一听,差点儿惊掉了下巴:“郡主,你的心这么大吗?”

  “那怎么办呢?你们大明的王爷不也是这样吗?

  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佳丽三千。

  你们王爷不也是可以三妻四妾吗?”王月悯有意说道。

  朱允熥摆了摆手:“我早已不是王爷了。

  我早已经被废了。

  在外领兵,也只是暂时的。

  等我回去之后,恐怕还要到大理寺的监牢里去待着。”

  王月悯的一双美眸看向朱允熥:“真是想不通你们汉人是怎么想的。

  朱允炆既想用你,又害怕你,这不是太矛盾了吗?”

  朱允熥手扶着文案,看着窗外:“这事儿也不怪他,要怪只能怪皇权。

  因为我的存在给他造成了威胁,所以,只要我活着一天,他心里就会不安。

  说起来,我能活到现在,已经算是幸运的,命大的了,他对我也算是仁慈的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