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赵灵儿:陛下,你不是说你没有兵马吗?
众人都认为赵灵儿言之有理。
朱允熥再次声明自己的观点:“我所做的一切也并非全是为了朝廷,我是为天下的百姓着想,希望能够避免一场灾难,给百姓减轻痛苦,
而且,祖母也说了,她老人家不希望朱棣和朱允炆打起来,
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她老人家的心愿。”
赵灵儿轻抚了一下自己的鬓发:“你说的,大家都能理解。
你的祖母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
她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打起来?
但是,在我看来,这件事也恐怕只是他老人家一厢情愿罢了。
朱允炆要大力削藩,朱棣的兄弟,大多数的藩已经被削了,
如果他不反抗的话,结果和朱橚就是一样的。
所以,他就是拼尽了最后的力气,也要和朝廷抗争到底。
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朱允熥听了之后,眼神暗淡。
从他的角度来说,朱棣是自己的叔叔,
朱允炆是自己的兄长,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叔叔和自己的兄长打起来。
可是,现在自己已经被废,此次,出来领兵也只是暂时的,回去之后,等待他的恐怕还是那大理寺的监牢。
铁铉的目光看向朱允熥:“不行的话,你暂时就别回去了。
如果你回到京师,又会受到齐泰和黄子澄等人的迫害。”
常遇春也是面犯愁容,他对朱允熥说:“干脆,你就在苏州驻扎下来,招兵买马吧,咱们只要军队扩充到1万人马,就可以纵横天下。
目前咱们已经有了2000多人马。”
赵灵儿一听,眼前为之一亮:“对,外祖父说得太对了,干嘛替他卖命!
允熥啊,你不要那么固执了,你想想你最近为朝廷做了多少事,朝廷又是怎样对待你的呢?
别的不说,就拿你上次到北平去来说吧,你好不容易把谢贵和张信三人安排到位了,
帖木儿率领十万大军来攻打北平,咱们也把北元的军队击退了,
并且调检了燕王府的护卫军士。
按理说,你这功劳可不小啊。
可是,你回到朝廷之后,朱允炆却把你关进了监牢之中,打算将你问斩。
你好不容易脱离了大理寺的监牢,奇泰又安心不良,他和朱允炆两个商量好了一起对付你,一共只给了咱们一千多人马去攻打陈祖义和陈士良父子数万海盗。
一千对数万,这不是开玩笑吗?
不就等于让咱们去自杀吗?
这一次,你前往黄河延津渡口,顺利地阻止了朱高炽的军队南下。
如果不是因为你及时赶到的话,能如此顺利吗?
耿炳文和郭英他们能打败朱高燧和张玉他们吗?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你被朱高燧他们抓到了北平,关进了牢中,如果不是王月悯及时赶到的话,恐怕你现在还在监牢之中。
这一次,咱们击退了海盗,又把朱棣他们给赶跑了,按理说,你这功劳是相当大的了,朝廷应该加封你才是,就算把你官复原职,恢复你的爵位,也不算过分。
但是,你想一想,你回去之后,朱允炆会那么做吗?
根据他一贯的性格,他还是会杀你,你功劳越大,他越是忌惮你。
即使不杀你,把你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牢之中,你也是暗无天日啊。
不如,咱们就依外祖父所言,把军队驻扎在苏州,然后,就地招兵买马,咱们手里还有点钱,有了这笔钱,咱们还能增加不少的军队。
外祖父不是说了吗?只要有一万骑兵,并可以纵横天下。
想当年,匈奴的冒顿不就是这样吗?
他不就是一万骑兵起家的吗?
纵横草原,到最后建立了匈奴帝国!”
朱允熥长叹了一声:“我知道你们说这些都是为我好,我心里非常感激!
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
咱们大明的百姓已经经历了很多的苦难,
包括北元的蹂躏,海盗的欺压,我每想到这些都痛心疾首。
如今,朝廷因为削藩朱允炆和朱棣之间闹翻了,看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如果我们再割据一方的话,天下岂不是要大乱了?
那些百姓岂不是又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吗?
这些不是我想看到的呀。”
对于朱允熥所说的话,铁铉也表示赞成。
铁铉称赞道:“吴王,你真是一个有格局的人啊,心怀天下。
如果皇上和朱棣都能像你这样想的话,那他们就打不起来了。
我读儒家经典,信奉忠君思想,
不管怎么说,朱允炆是先帝指定的继承人,朱棣起兵造反就是不对的。
因此,我是坚定地站在朝廷这一边的。
朝廷削藩,有削藩的道理,毕竟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在历史上都发生过,作为帝王他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因此,在我看来,朱棣正确的做法是抗击北元,忠于朝廷,而不是心生异心。”
最后,赵灵儿建议说:“我看这样吧,允熥,你和外祖父你们一起回到苏州去驻扎,由我返回朝廷,探探朝廷的口风。
如果朝廷表彰你的功德,恢复你的官职和爵位,那你就回去。
相反,如果朝廷还要挑你的毛病,治你的罪。
那你就在苏州招兵买马慢慢地扩充自己的军队,等咱们兵强马壮了,谁也不敢把咱们怎么样。”
朱允熥本不想这么做,但是在众人的劝说之下,也只好如此了。
早上。
京师。
校军场。
朱允炆正在检阅军队。
兵部尚书齐泰从各处集结了十万人马,日夜不停地在校军场上操练。
朱允炆来了之后,明军的将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好似下山的猛虎,出水的蛟龙。
骑兵在前,步兵在后,盔明甲亮,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今日,朱允炆也是全身盔甲,看上去倒有点儿像将军的派头。
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朱允炆也坚持着。
因为他也懂得一个浅显的道理,就是要和将士们在一起,要和他们同甘共苦,要和他们打成一片。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此时,齐泰小跑着来到了他的面前。
“敢问陛下,对于此次阅兵有何训示?”
朱允炆还算满意,道:“你辛苦了!”
齐泰笑道:“微臣不辛苦,陛下才辛苦啊!”
朱允炆微微颔首:“你为此次阅兵,做了不少工作,朕心里是知道的。
前方的战况怎么样?”
于是,齐泰便把黄河延津渡口和济南那边的战况向朱允炆做了汇报。
总体来说,目前,在朱允熥的帮助之下,战况局势尚可。
朱棣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海盗已被击退,逃到海上去了。
此时,有军士端过来一盆水,朱允炆洗了洗手,又把脸上的汗擦了擦。
如此说来,朱允熥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齐泰一听,沉吟了片刻,道:“陛下,你切不可生妇人之仁啊。
我们打探到,朱允熥在抗击海盗之时,到达苏州未经朝廷允许,私自募兵1000人,名义上是抗击海盗,实际上他是在暗中积蓄力量,这个苗头可不好呀。
朝廷有明文规定,私自募兵,掉头之罪!
陛下,等他回来之后,应该将他问斩!”
朱允炆来到一个伞盖之下,坐下了。
“朕当初让他去抗击海盗,其实有一石二鸟之意。
那就是让朱允熥和海盗去拼杀,无论哪一方胜了,对咱们朝廷来说,都没有什么损害。
所以,朕当初只给了他1500人马,
这已经是少得不能再少了。
可是,没想到他真的把海盗给击退了,这倒是朕没有想到。
齐泰进一步说:“陛下,朱允熥之所以能够击退海盗,那是因为他私自调动了济南的兵马。
这也是杀头之罪!
不要说,他是一个被废了的王爷,他就真的是王爷,他也无权调动地方军队。
如果每个王爷都像他这么干,随意地调动地方的军队,这天下岂不是乱了?”
这件事也不是一个小事儿。
朱允炆觉得齐泰说得也有道理呀。
因为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换句话说,朱允熥能够调动济南的军队,他就有可能调动其他地方的军队。
他现在用这些军队去打海盗,将来也有可能调用这些军队对抗朝廷。
朱允炆端起茶碗,呷了一口:“前些天,朱允熥到了黄河延津渡口,
因为他在朱高燧的军中,所以,耿炳文和郭英的突袭才能成功啊。
另外,朱棣率军打到了济南,
他和铁铉一起抗击朱棣,使朱棣没把济南给打下来,这不是功劳吗?”
齐泰正了正衣襟,道:“陛下,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
朱允熥被朱高燧押往北平,不知他们暗中达成了什么协议,
朱高炽居然又把他给放了。
这难道不奇怪吗?
虽然说朱允熥和铁铉联手击退了朱棣,但是,他也是违背圣旨的呀。
他应该事先请示朝廷,经过朝廷允许,才可以去和铁铉合并一处,共同抗击朱棣。
朝廷给他下达的任务是抗击海盗,可没让他去抗击朱棣。
将来,如果每个王爷或者将军都像他这样,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那成何体统啊?
因此,在微臣看来,总体来说,朱允熥过大玉功,必须要杀。”
朱允炆眯着眼睛静静地听着,应该说齐泰分析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作为一名藩王或者将军,最重要的最优秀的品质是忠于朝廷,服从朝廷,而不是私自做主,想干啥干啥。
就在此时,有军士过来向朱允炆禀报说:“赵灵儿回来了!求见陛下!”
朱允炆感到很是意外。
他和齐泰对看了一眼,然后,说道:“叫她过来吧!”
“诺!”那名军士答应了一声,转身退了下去。
时间不长,赵灵儿来到了朱允炆的面前,跪伏于地:“赵灵儿拜见陛下。”
“哦,原来是赵姑娘,”朱允炆低头看了看她,“快起来吧!”
“谢陛下!”赵灵儿站起身来,先是看了一眼齐泰,没理他,然后,把目光投向了校军场上的十万大军。
朱允炆把赵灵儿上下打量了一番,发现她风尘仆仆,满身的征尘,于是,问道:“你这是从何而来?”
赵灵儿再次施礼:“回陛下的话,我从抗击海盗的前线而来。”
“哦,此次你也去打海盗了吗?”
赵灵儿见校军场上有十万大军,而朱允炆却对他说没有军队,所以,只给了朱允熥1000多人马,这让赵灵儿心中十分生气,只是碍于情面,她不便发作。
此时,朱允炆问她是否到前线去抗击海盗了。
赵灵儿朗声回答道:“正是!”
朱允炆笑问道:“你也能打海盗吗?”
赵灵儿一听,知道他是小看自己:“虽然我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我觉得多一个人就多了一份力量。
我懂一些医术,我在那里可以帮他们救治伤员,搬运粮草。”
朱允炆微微颔首:“你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呀。”
此时,赵灵儿用手指着校军场上的10万大军,问道:“陛下,你不是说你没有军队吗?这些是什么?
这些军队少说也有10万人吧。”
“这——。”朱允炆顿时噎住,他把目光投向了齐泰,心想这事儿怎么向他解释?
“咳,咳,”齐泰咳嗽了两声,“赵姑娘,这件事我来补充说明一下,
是这样的,当时,由于情况紧急,朱允熥出发之时,咱们京师之中的确是没有兵马。
这些军队也是最近几日才陆续从各处到达京师的。”
“哦,原来是这样,齐大人,我听允熥说,你当初向他承诺,让他先带1000多人马过去,回头你会派兵增援的,你派的兵呢?”赵灵儿目光灼灼。
“呃。”齐泰被问得哑口无言。
因为他也没想到这小丫头嘴可不是饶人的。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赵姑娘,我是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京师有京师的困难呐,想必你也知道朱高炽以征讨海盗为名,派兵从黄河渡口打了过来。
为了防卫京师,咱们这么点人马还是远远不够的呀。”
赵宁儿一听,恨不能上去扇他两个耳刮子。
她冷笑了一声道:“齐大人,我想你说这些理由恐怕有点牵强附会了吧?
你再调不出来人马,你有十万大军,你调个两千、三千的有什么影响吗?
还是你不想派兵增援吧!”
赵宁儿表面上是在和齐泰说话,实际上就是说给朱允炆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