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受命于天?从县令开始,打通三国

第69章 僵局

  “郭太守还在攻城?”

  张阙看了一眼刚刚掀门而入的曹操。

  曹操暗叹一声,点了点头。

  “校尉,吾等难道就这么看着郭太守独自奋战?”伍琼拍案而起,慨然请战,“正如郭太守所言,受诏攻贼,有死而已!我愿率众支援郭太守,助其一臂之力。”

  “德瑜此言何意?难道是说我们其余人都是惧死之人?”曹操也跟着拍案,吹胡子瞪眼喝道:“且不说你我相识十余年,就是你跟着公高也已经数月,更是经历过了长社之战。彼时公高率军渡河放火之时,可有一丝迟疑?”

  伍琼依旧不解,反问道:“那为何如此袖手旁观?”

  “君侯不是不想帮,而是不能帮。”戏志才叹息一声,抢在张阙之前开口对着众人解释道:“不同于其他几位国相,他们是奉诏来援,有独立决策之权。君侯和曹都尉是受东中郎将节制的!只要东中郎将一日不下军令,我们就一日不能出兵。”

  伍琼张口结舌,好半晌才勉强说道:“就算如此,我们不能出兵支援,那其他几位国相为何也不出兵?”

  “谁知道呢?或许有人想等着渔翁之利,有人有心无力,有人瞻前顾后……”戏志才哼了哼鼻子,冷笑不止。

  伍琼无力坐回席上,满脸都是颓然神色。

  曹操拍了拍伍琼肩膀,权当安慰,随后挤在张阙身边坐下,“公高,你以为董公心中究竟是作何打算?难道他真不想攻城吗?那他何必放弃广宗,千里迢迢北上此地?总不能是装模作样给朝廷看的吧?”

  “他确实是不想攻城。”张阙撇了撇嘴角,一张口便石破天惊。

  曹操登时眉头高耸,欲言又止,随后却似想到什么一般,兀自陷入深思。

  张阙环视周遭,此处乃是他所居军帐,在座之人当然都是他的心腹麾下。

  目光所至,伍琼嘴唇乱颤,俨然又是心绪难平了;常林、杨俊不善军略,每逢这等场合,都是扮演观众角色;韩浩还是那副老样子,抱着手臂,不知道在想什么;潘璋一双眼睛滴溜溜的转,似乎想从其他人脸上看出端倪来,而典韦……和薛房一样,毫无想法,只等张阙号令的样子。

  其余人呢,戏志才翻着白眼,程氏兄弟交头接耳,至于蒯越,张阙根本没有喊他来……

  到最后,张阙将目光落在坐在席末的刘备身上,“玄德,你可有什么想法?”

  刘备上身稍稍挺直,对着张阙拱手之后,还没说话就迎来了帐内众人的审视目光。

  话说此时的刘备已然从一个屯长,被张阙擢升为曲军候,当然这还只是暂时的,严格说起来,曲军候前面得加个代字,毕竟像这等秩比六百石的职位,已经是官,不是吏了,得通过中枢正式任命。

  但这已经是不得了的高升了!

  须知道,当初薛房又是捐献家资,又是舍命相随,跟着张阙接连打了好几场恶战,最后才被封为六百石的假司马,如今刘备一个不知来路,张阙从野地里捡来的白脸长臂大耳小儿,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当上曲军候,甚至连身后两个兄弟都成为屯长,怎么能不让众人瞩目呢?

  目光灼灼下,刘备没有丝毫惧色,转而正色言语,“我想君侯的意思是指,董将军不想‘攻城’。”

  一声冷哼传来,潘璋率先发难,“这不是和君侯讲的一模一样吗?君侯问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此言一出,原本闭目静坐在刘备身后的关羽,顿时抬眼对着潘璋看去。

  潘璋先是一愣,随即大怒,君侯用这般眼神看我也就罢了,你一个刚刚任命的小屯长,也敢这么看乃公?

  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潘璋自从见到这个长了一双凤眼和张阙极度相似的关羽之后,就格外的看他不顺眼,心中总是升腾着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与其人好好较量一番。

  幸好潘璋在经过了惨败于典韦的教训之后,已经没有那么冲动了,所以此刻胸腹翻涌了几下,居然硬生生的将忿意强行压了下来。

  这倒是让托着下巴,看得津津有味的张阙有些讶异。

  刘备似乎没有发觉自家二弟和潘璋之间的眼神交锋,他重复了一遍方才言语,不过却在‘攻城’二字上加重音节,“董将军不想攻城。他想的应该是要以野战来打败城中的黄巾军。”

  “所以,董公是想示敌以弱,或者说是想要让城内张宝放松警惕,从而设法诱其出城作战,然后一举击溃其主力,那么下曲阳自然就能顺遂而下了。”曹操也已经想明白了,接过了刘备话茬,摇头叹息道:“可惜郭太守不解其意,这么一番攻城下来,张宝必然更加警惕,龟缩不出了。”

  众人闻言纷纷抬头遥遥看向西方,即便是隔着帐篷,也有隐隐约约的喊杀声传来。

  一时间,帐内寂寂,大家面面相觑之下,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不对,若是董仲颍有这般思量,为何不与诸位府君讲清楚,反而遮遮掩掩的,难道那些府君还会反对他吗?”片刻后,伍琼摇头反驳。

  “可能,还真会反对……”张阙这样常常以恶意揣摩他人的,早就想透了其中关窍,不过有些话他不好说,于是乎,递了个眼神给了戏志才。

  戏志才挠了挠下巴,有些无奈的对着疑惑的众人解释起来,“董将军乃是陇西人,成长于凉州,他麾下嫡系部曲无论是凉州军还是河东军,几乎全是骑兵。骑兵之于攻城,完全无用。所以董将军若是想攻城,就得启用其余几位国相太守的部曲。若他选择不攻城,而是诱敌野战,那么他就能用麾下嫡系兵马作战了。”

  “哦,我明白了,若是以攻城战剿灭张宝,指挥平乱的大功当然是他董仲颍的,但是他麾下部曲就一点功劳都没有了,更别想染指城中缴获分配。反之若是野战获胜,则是那几位国相太守寸功难得!”

  伍琼恍然大悟,随即手边几案再度遭殃,被他敲得砰砰直响,“这些国家大员,个个佩青挂银的两千石,居然全都自私自利到了这般地步,将个人功业凌驾于国事之上!”

  张阙摇了摇头,伍琼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容易走极端,刚刚还交口称赞郭典呢,现在连这位也一起骂上了。

  “倒也不能一概而论,郭太守应当是囿于守土之责,毕竟下曲阳乃是在他辖境之内,故此行事操切。至于张纯则是想要保全实力,不见兔子不撒鹰。冯巡呢,老实人,手中兵力不多也不强,无论他帮谁,都与大局无碍。而李燮,一开始估计还想着调和融洽众人关系,可那次宴饮前拂袖离去,显然也已经对董仲颍心生不满了。”

  张阙神色凝重的对众人说道:“甚至于董仲颍,他之所以这么在意麾下部曲的军功,也是有理由的。要知道羌兵向来贪恋军功,钱帛。我观董仲颍麾下部曲,羌兵并不在少数,若真是寸功不得,这些羌兵只怕会擅自作乱。”

  在座众人闻言之后都有些茫然,即便是曹操也是如此。

  张阙叹了口气,羌乱对于中原人来说,是个遥远的词汇,但是在凉州可是持续了百年之久。

  不亲临凉州,哪里知道该地的局势之混乱,前后四次大乱,将整个西凉搅的天翻地覆。无论凉州上层世族,还是底层民众,早已经对汉室离心离德。

  张阙知道,不用多久,再过几个月,凉州就要爆发第五次羌乱了。

  而靠平羌乱起家的董卓对于这一点也是有着清晰的认识,所以才会尽力照顾羌兵,丝毫不敢对其有半分放纵之意。

  毕竟此时的董卓哪有什么野望,一心一意想的恐怕都是当个大汉忠臣,为国分忧,奈何他非要放弃广宗,选择下曲阳,又遇上了郭典这么个倔牛,导致自己落入了上不上下不下的尴尬僵局。

  “说来说去,那现在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发问的是听了好半天,弯弯绕绕觉得自己脑子已经乱成一锅粥的张飞张益德。

  张阙笑了一声,摊开双手。

  “吾辈人微言轻,且静观其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